康農合作社用水稻玉米秸稈「種」蘑菇

東北網綏化10月24日訊(許壯特約記者董雲峰)10月16日,走進蘭西縣蘭西鎮科研村康農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棚室作物區,一棟棟溫室大棚映入眼簾,該合作社理事長李東輝正在忙著和工人們一起把個頭大的大球蓋菇進行採摘。李東輝指著採摘好的蘑菇自豪地說:“我們用水稻、玉米等廢棄秸稈種出來的蘑菇不僅成本低,口感還好,現在剛開始出每天就能產出200多斤,過段時間一天就能產2000多斤蘑菇了,好多客商搶著定我們的蘑菇,根本就不愁賣啊。”

每到秋收整地的時候,村民們都是一邊感受著豐收的喜悅,一邊又頭疼收穫後的玉米、水稻秸稈如何處理。特別是現在家家戶戶都用電飯煲、電磁爐代替原來柴火燒水做飯,這些東西更是沒有了用武之地,堆在房前屋後任其腐爛,影響了環境,造成了汙染。

2013年,李東輝一開始選擇種植蘑菇的原料就盯上了農家的廢棄秸稈。李東輝說:“近年來國家出臺政策鼓勵秸稈再利用和加大空氣質量治理的力度,各家各戶都有的廢棄秸稈,原料便宜,還保護環境。咱要真能把它做成原材料使,可就解決大問題了。”

為了用秸稈種出蘑菇,李東輝可是沒少下功夫,他買了許多種植蘑菇的書籍苦心鑽研,還專門到福建、遼寧、安徽、河南等地去學習,回來後根據所學到的知識,用不同的原料配比一次次進行試種。

據李東輝介紹,他種蘑菇的原料裡廢棄秸稈的比例達到了70%以上。種植的時候,要在地上先鋪一層水稻稈,再將收回來的玉米秸稈腐蝕後鋪上,放上菌種,再鋪上一層水稻稈,避免了陽光的照射,這樣長出來的蘑菇是從土裡長出來的,比普通菌包的營養價值更高,不僅把秸稈的營養吸收了,還吸收了土裡的礦物質成分,口感更好,銷售得也快。

據瞭解,該合作社今年種植大球蓋菇30畝,預計要用30多萬斤秸稈,畝產大球蓋菇1.1萬斤左右,每畝淨收入達兩萬元以上,這些大球蓋菇將會集裝成箱銷往哈爾濱周邊以及上海等多個地區。

在採訪中李東輝告訴記者,今天他接到的訂單需求足有3000噸,按照他目前的生產能力,完全滿足不了訂單的需求,他打算接下來要帶領一部分農戶一起種植,由他來提供技術和銷路,讓大家一起找到致富門路。

聽到消息的村民都豎起大拇指喜滋滋地說:“我自己家以前的玉米稈都浪費了,我們要是都學會這個項目,秋收的秸稈咋辦可不用愁了,還有錢賺,這以後玉米稈也成‘寶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