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台這塊蛋糕?

記得有朋友問我,圖文印刷這個行業做微商是否可行,我不置可否。移動互聯網,確實“殺死”了許多傳統實業。但是也讓很多傳統實業煥發新生,有了更多的創業者冒出來。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狹義的微商是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產品傳播,其本質就是基於熟人關係的社會化營銷。比微商更早的社會化網絡營銷,諸如空間,人人網,開心網等PC端的SNS社區,在移動互聯網趨勢下沒落,而微商卻把這種社會化網絡營銷推向了新高潮。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截止2017年,微商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2000萬。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廣告,大家對這種野蠻刷屏的行為已經深惡痛絕。

相關法規出臺,自2017年3月起,騰訊對微信做了三次整頓,對內容,支付與發送次數做了限制,狹義的微商狂潮已經消退。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目前,微商新入局者多采用平臺模式和一級分銷模式。移動電商平臺,以“微店”APP為例,就有超過1394家印刷店鋪。微店會火,是基於微信使用量與使用量的增長。之所以沒落也是因為微信流量紅利的結束,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

不過該平臺曾紅極一時,現在的滯銷率比較高。(以名片為例。排名前20的店鋪銷量月均僅為13單,遠低於其它產品的月均銷量。)取而代之的是社區拼團平臺。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社交電商平臺能幫助個體創業者與企業產品銷路問題,能有效解決產品剩餘問題。相比較之下,以產品做導向的產品+銷售型企業更能取得成功,即擁有相對產品剩餘的個體或企業更容易在社交拼團平臺取得效果。例如瓜果農貿、數碼、電器、傢俱。

大部分的印刷企業,都屬於“需求+生產”模式,無法處理零散的用戶訂單,缺乏理想的自傳播基礎。從這個角度看,印企進入社交拼團平臺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那為什麼還有印刷從業者“殺”進社交拼團平臺?

以拼多多為例,裡面“名片”的拼價,其實與淘寶的售價差不多。而銷量前20的商家,差距遞減不是很大,但如果你在淘寶上開店,你會發現,如果一件商品沒有名氣就容易被淘寶的搜索邏輯“埋沒”。

而拼多多則更多基於社交信息流的商品展示邏輯,很容易就出“爆款”,新款只要分享觸達用戶,有足夠的流量,銷量就不是問題,依託也是微信生態體系下社交帶來的裂變能力。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一些印企在產品導向做文章,根據需求量打造當季熱銷產品。構建分銷模式,打造用戶群+代理群+社交拼團平臺的營銷模式。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打造微信群,就有可能獲得好的銷量。

印企該不該咬一口社交電商平臺這塊蛋糕?

如果你現在還只是一個擁有很少資金的圖文店,不防先從實體店+線上微信群的創業模式開始,尋找好能提供質量好、價格還便宜產品的供貨商。除此之外,供貨商最好還能為你提供配送服務,也許能讓你在社交拼團平臺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