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个从英国研究生毕业,回帝都三个月找工作屡失败的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楚小神


这其实并不奇怪,所谓的英国研究生,本来就是比较水的学位。兴许在前些年,海龟还比较少,顶着国际名校的头衔,还能忽悠一下,但现在大家见得多了,市场自然也就回归理性了。



不管是国内的研究生还是国外的研究生,唯有真才实学才能换得尊重,并在就业市场上赢得竞争力。

近些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说来好笑,不少家庭送孩子出去的初衷,居然是国内高考竞争压力太大,通过留学回避升学的压力。换一句话说,这些出国的人原本是考不上国内的重点大学的。取而代之的是,每年花费三四十万,供孩子在国外念书。



而老外对中国的国情似乎很了解,诸多学校都将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当作创收的来源,发明各种留学项目,五花八门,头衔一个比一个大,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学费都很贵,反正中国家长不差钱。

这些出去的学生,由于语言上的不足,大多只国内的学生扎堆,以至于三年四年的留学,非但专业知识没有学多少,连最起码的英语交流都还很吃力。就这种情况,如果毕业回国就拿高薪,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那才真是咄咄怪事。



当然,留学生中也有非常优秀的成员,他们拿着全奖在国外留学,毕业以后国家千方百计争取他们回国,开出的条件也非常丰厚,像针对留学生的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年薪通常都是五十万起步…这才是真正的留学生嘛!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职场潘多拉观点:我觉得你可能陷入一种困局,认为“英国”、“研究生”等光环可以让你轻松拿到一份offer,在心理学上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三个月了,为什么会找工作屡屡失败?我认为:

1、中国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一线城市更是中国崛起的代表作。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引擎,在全球经济体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反观英国,经济持续衰退,拖后之后更是雪上加霜,老牌帝国主义强国已是江河日下,“崇洋媚外”已经是过去时,我觉得你应该改变自己的认识。

2、研究生毕业,在一线城市已是职场起点。

就事论事的说,前些年很多国外一年就毕业的留学项目听起来很高大上(当然了,那些名校除外),但很多海归居然英语都不会说,更何况听不懂语言条件下的功课修炼了,这不是在砸海归的牌子吗?

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人才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首先,国家直属名校众多,倾斜的师资教学资源导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水涨船高;其次,众多知名公司落地北京,也客观上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所以,名校硕士(要求本科和硕士都要根正苗红)在北京已经是部分行业的起点了。

3、心态放正,梳理好自己的能力边界,做好下一步求职的统筹规划。

去英国留学,开拓了你的眼界,同时,接触东西方文化的冲击,让你拥有了比同龄人更广阔的视野。

你应该结合所学专业,尽快寻求该专业在北京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大同行的竞争格局,梳理自己的能力边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稍安勿躁,你回来才三个月,很多为人处事的方式,中西方仍然存在巨大差异,你尚需时日去适应。耐心点、多面试、多总结,当你能够掌控面试全局的时候,你回国后的offer就离你不远了。

欢迎关注职场潘多拉,更多精彩职场干货期待与你分享!


职场潘多拉


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生时考虑候选人是否合适与岗位匹配时,并不是单一维度决定的,而是从专业基础、资源渠道、沟通协作等多维度考量的,当然其中也有运气的元素。题主没有提出意向的领域,所以就先从企业需求和能力描述这个角度来思考和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



首先,要聊的是学历到底重不重要?


重要,但并不是企业考虑是否录用的决定性因素。

题主从英国研究生毕业,在专业基础和语言能力上应当有一定优势,失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帝都,名校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或者题主所应聘的岗位来说并不一定具备稀缺性,这就导致HR在用人和筛选简历时,需要综合考量经验、资源等问题,如果各方面并不匹配,那么失败也是平常事。

这里给题主3个建议:


1. 目标市场调研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怠。所以题主首先需要了解帝都你意向岗位的应聘要求、实际的人员需求量以及大致的薪资情况。同时调整内在的心理预期。

2.明确个人定位

了解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之后就需要思考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

提出可以先问自己3个问题:

  • 你想做什么?

  • 你能做什么?

  • 可以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3.优化简历和面试话术


题主可以结合调研结果和个人定位,多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放在简历中,其实很多职位也很看重一个人的性格魅力和社交资源。此外还需要了解自己投过的每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要求、发展前景等,对目标岗位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最后,保持自信。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在行动中让自己更加强大,机会总会来的。


彭小六


我这里刚好有个例子。这几天我们单位招聘环保专业的协审员。来了个本科中大,研究生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广州本地女生,在招两人,也只来两人的情况下最终却被pass掉了。具体情况如下,面试环节里,第一个问题,工作经验。第二个问题,为何应聘本岗位。第三个问题,日后的职业规划。最后一个问题,谈谈审计与资源环境的相关性。 她的回答很耿直分别是1.毕业后做留学生外国咨询(没有相关经验)。2.广州人,想回广州呆着,混点相关经验。 3.日后想当高校老师(根本没想在这里呆很久)。 4.可能是在对环保部门审计的时候用到(居然用到可能两个字。证明对我们单位不了解,根本没有好好准备,甚至对涉及自身专业的政策也不了解)。回来,领导很开心的对我们说成功的pass掉名校海龟来提升我们单位的档次。 最后,再把提问者情况对照下,你留学回来才三个月,工作经验是零。至于知识结构呢?是否接地气?国外学到的是否国内也可以用,假如不是,请你先重新把国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下。然后,放低身段,面试前好好了解应聘公司的情况,同时掌握面试的说话技巧,最后保持自信心,面试失败跟你能力不行不是一个概念。


何卫国9


女儿去年在上海一所211大学毕业去了英国帝国理工读EE专业研究生,一转眼半年过去了,再过半年也将面临回国找工作的议题。在此,作为一个留学生家长谈几点想法。

第一,海外大学毕业生和国内大学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题。海归只是说明了其所毕业学校来自海外,不存在对其过高期望或者过多贬低。不管是海归还是国内大学毕业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找工作的期望和难易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简单地定义海归找工作就容易或者现在海归就不受待见,比如现在特别流行的各种学校鄙视链,优势或劣势只有针对个体才更有意义。海归毕业生要将自己的心态和位置摆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毕业生的姿态,别人有可能三个月找不到工作,当然你也可能。

第二,海归毕业生就业要发挥自己的留学优势。去国外读大学除了获得一纸文凭,更多的应是收获了一段人生体验。从一下飞机拎着两个大箱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独自踏往宿舍的那一瞬间起,就注定了你将独自一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从适应不同老师的语音,到适应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从适应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学习,到适应和不同国家的同学交往并融入新的环境......其中经历的艰难真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语言、自我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将是你人生阅历的最珍贵的一部分,理应也成为你就业优势的一部分。所以在就业找工作时,要大胆地利用自己在专业和能力方面的特长,挑选条件匹配的单位,大胆地去展示自己。

第三,无论是不是海归,找工作都是一门技术活。找工作有很多渠道,校招,社招,熟人推荐,先实习后转正,关注意向公司投简历等等。根据自己毕业时间合理规划就业计划,做任何事情都是赶早不赶晚。如有可能最好在校期间能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同时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尽早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意向公司,有的放矢肯定比遍地开花有效。

总结一下,摆正位置、提升自我、合理规划,无论你是海归还是国内大学毕业生,都祝你早日找到理想和喜欢的工作!


朝曦晖映的生活


过去5年以来,我访问了英国3次,均有机会跟在正在英国的大学上学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交流(本科生、研究生都有,硕士生最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从中感觉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体会。

首先,由于英国方面工作签证、针对外来劳动者的政策等原因,与澳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在英国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能够留下来工作的概率和可能性低很多。我在伦敦政经经济学院的校园里感觉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也超多,竞争相当激烈。有不少学子告诉我说,从英国的大学毕业,接着能够到香港工作是现实中的最佳选择和道路。

其次,我问在英的中国留学生:“你们在英国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对此,不少学子回答说“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一方面跟英国本土社会的结构、特点、氛围等有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加,以及“集团“,甚至势力”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安于中国人之间学习,交流,生活(我也看到过努力适应当地社会的学子)。这也是不少学生不管英国政府的政策如何都心甘情愿地回到中国的一个原因吧,何况,不少学生认为“如今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更多”。

最后我想谈的是,与过去相比,就在中国国内就业而言,“留英”已经不具备原有的优势了(留美、留澳、留日等也一样)。一方面是出国留学的中国年轻人实在太多,竞争太激烈,除非你有特别的能力、功能、方法等,大部分学生很有可能被埋没掉。另一方面,在中国国内上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当中也有很多不仅优秀,还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的人。另外,在国内完成学业的人跟从海外回来的人相比有条件更加直接地了解中国的现状。中国的变化也很快,甚至过快,离开一阵儿,就难以触摸。


加藤嘉一


我是03年去利物浦大学读master的,毕业多年也接触了很多留学的朋友,在此把我的经历和体会跟大家分享。

总体来说,必须承认所有留学目的地当中,留美的学术门槛最高。比如留美需要托福和GRE或GMAT。留美的学生通常都要争取全额或半额奖学金,所以要和来自全世界的优秀学生PK。与之相比,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的国家对留学的经济门槛要求高,因为基本没有奖学金。而学术和语言门槛要求不高,有个雅思就行,雅思分不够还可以先来读一年预科或语言学校,然后再申请大学,基本都能申请到。这种招生目标和考核标准的差异,导致留学群体的分层。如果把所有留学生分成一个金字塔的三截,我个人觉得去美国的学生是塔尖和塔基,塔尖的留美学生往往是高干子弟,家世好学习也棒,很多在常青藤学校就读,回国也有家里铺路,堪称人中龙凤。塔基的留美学生通常学术很优秀,以理工科为主,拿着奖学金,很多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是自身很努力。而留英的孩子是塔中间,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殷实,所以能负担留学费用,而学术能力往往一般,英联邦国家留学门槛低和时间短的优势吸引了他们。这是我个人的笼统概括,不适合个体的对号入座。当然也不排除例外,比如我当年其实是想去美国留学的,正赶上911事件,美国极端收紧签证,那几年几乎所有留学生都被迫转去加拿大和英联邦国家。我记得当时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女生拿到了美国签证,其他很多拿着全奖offer的学生被大使馆多次拒签,欲哭无泪!

去美国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美国经济发达,高科技和金融业引领世界。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有很多机会在美国工作,从而获得宝贵的工作和社会经验。而英联邦国家基本上没有工作机会,毕业就要回国。即使留下工作,也基本没有太大发展空间和挑战。所以去英国留学往往被视为镀金或者洋插队!

综合上面两点,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同样是留学生回国,留美学生的整体表现会优于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孩子。

具体到提问的同学三个月没找到工作,我认为是个正常现象。英国毕业是在七八月份,国内校园招聘是在12月到来年春季,这中间等几个月是合理的!另外,如果你的英国学校不是那几个极端牛校,那么用人单位靠什么来判断你的实力呢?答案是看你本科学历!比如你本科是对口专业的985或211学校,再加一个英国redbrick级的硕士学历,通常是能获得一些大公司的面试机会的。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留学生的理想去向大多是外企,可是近些年国内的外企极度凋零,国企和民企崛起。我本科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当年最顶尖的学生都去了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第二等的去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最苦逼的才去华为、联想、中兴等设备厂商。现在回头看,当年的外企还剩几个?移动、联通整天降薪!当年去华为的同学反而都火了,好多都外派欧洲,喝着啤酒看着球!

外企越来越少,留学生越来越多,你说这工作能好找吗?现在兴起的互联网企业倒是薪水高、岗位多,可是留英的大多学商科、艺术之类的,有几个会写代码的。

最后,奉劝留英的学弟学妹,别太着急,放低姿态,慢慢总会找到工作的。就算一开始选择面很窄,随着你在基础岗位上历练自己,后面跳槽的机会越来越多。学习经历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要靠你在工作中的成长和锻炼。你们能负担留学费用,至少说明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不会等你的工资买米下锅。我认识的一些师弟师妹人还没回国,家里已经在帝都给买好房子了。既然这样,不妨先把自己放到跟国内毕业生同样起跑线上,你就跟你本科的同学比,他们还在读研二呢,你已经开始工作了。等他毕业,你至少比他多一年的工作经验呢。如果我是用人单位,同等薪酬,我还是愿意选一个有留学经历的!千万别抱怨:我花了家里多少钱,现在月薪才多少,我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这都是媒体的误导,人的成长不是线性的,只要你真的从留学经历中开阔了心胸,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就别再纠结于你的学费了……

用两句诗结束此文,并与诸君共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秋名山上一场雪


其实我真的很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出国留学?先讲个故事吧,我有一个很好地闺蜜,她高考失利考了专科,但是他去的那所学校并不是纯专科学校,反而是二三本中还不错的一所大学,他完全可以等着专升本考个本科回去,但是他爸觉得一个专科生不管怎么样都没有前途,然后就想尽办法把我闺蜜送出了国。反正我闺蜜三天两头的找我哭诉,不过他现在很顺利上了悉尼大学读研,他是学会计这块的,我那个时候找他聊天,觉得他很厉害,但他和我说其实他都不怎么会,而且国外的会计和中国的也是很有区别的,他很怕自己回国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了他也一点都不会做,我那个时候和他说放心吧,就凭你这文凭,那些公司也就直接把你拉进来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不知道我闺蜜之后会怎么样,也许他爸会帮他安排好。但是像我一个堂哥,一家人卖房全家跑去国外读书,那个时候多风光啊,村里有人去国外了,可有面子了,可是当他学成归来后,一直处在事业状态,像我哥一毕业就被银行招走了,他还比我哥大,没房没工作,落下了笑柄。

其实为什么说出国留学回国后会找不到工作,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国外的学校对于国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熟悉。

你说你是XXXX大学,在XX地方是一等一的好,但是面试官没听过啊,他觉得可能就是什么野鸡大学吧,那样的文品拿来并没什么用。

2.国外学的一些专业和国内公司要招聘的专业并不相吻合。虽然国外有些专业看起来高大上好多,但并不是什么专业在我国都吃香,你可能在国外哪个大学那个专业最好,但是我们公司并不需要。

3.现在出国留学的多了,竞争也大了。放以前出个国回来一趟,大家都特别的羡慕,现在条件都好了,动不动就出趟国留个学的,已经是平常事了,并没有什么让人觉得很牛逼的感觉。

4.有些人就是看不惯出国的人。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看不惯动不动就说我是出国的,好像出个国是有多厉害一样的,再碰到一些爱国的人士,更加瞧不起崇洋媚外的认了。

5.比起学历更看重能力。现在技术这一块是最吃香的,你靠着什么文凭啊什么的,已经不管用了,你会发现,现在很多专科技校出身的,反而月收入边写本科硕士的高很多。

6.不要再打着自己出过国留过学的旗号了,这不是你面试的资本,更不是你能力的体现。出国留学不过是让你增长见识,你需要的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能力。

那么如何端正态度去找工作呢?

1.首先你得先了解你要面试的公司的基本信息,和对人员招聘的要求,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正视自己的能力,找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只有在面试的时候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才能收到面试官的认可。

3.表现自己的努力程度、忠诚程度、创作能力。其实面试的时候给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毕竟自己有多好不是看一面就能知道的,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你要将你自己的好表现出来。等进了工作,你在表现出你高超的能力,一步步爬上去就行了。


幸孕的事


  • 2011-11-5 10:25
以下是我一个同事的说法:
本人Durham University小硕,本科国内知名政法大学,绩点3.3左右(男生贪玩)9月回国找工作,深感英国回来的master被鄙视严重,为什么说牛剑连美国TOP 50的任何一所都比不上?就因为考个GRE?我当时去英国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想考GRE,或者考不出GRE,而是家里有亲戚在美国,不想去一个有认识的人的地方,想独自锻炼一年,所以毅然选择UK,并且来到了让我一直引以为豪的Durham. 我想说的是,确实,野鸡大学UK很普遍,而且来这里混日子的人也不少,但整体看来,英国TOP 10的学校,无论上课氛围还是同学的Quality都非常不错,很多都是本科的尖子生,GPA 3.6以上的一大堆,过来追逐梦想的. 为什么回国后就如此不受待见呢?连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不给. 而且两级分化严重,有些大公司很看重你,会给你机会去展示你的talent,而有些中小公司,直接拒信,毫不犹豫,笔试机会都不给?英国硕士就是垃圾是吧?在很多次的网申直接被鄙视,和很多次的机会中轮回着,经历了好多次的名校校招,和很多不同名校的pk过,我可以说,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知识,思维逻辑(英语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在英国有很大一批精英都是可以和国内名校的master一拼高下的,而且礼仪有本质区别,我在好多个小组讨论中看到了所谓的国内名校的硕士,有多强势,完全不顾组员感受,追求个人观点的推崇,试问小组讨论考你的是团队共识,你个人观点再正确有什么价值么?同样,在等候面试的时候,每当考生交流的时候,问起学校的时候,我很不卑不亢的说是英国硕士,都会遭来异样目光,被challenge好几次,诸如,哎哟,我也有同学英国读书,说还没上课就考试论文了,而且才一年,除了英文好点,学什么哦?面对这些不屑一顾的讽刺,我不想多解释,面带微笑,然后在面试中用自己的方式,一个个去回应他们,我们学到的是什么.我只想说,无论去USA,还是UK,AUS,或者别的国家,一个海龟都是不容易的,自己清楚自己多心酸. 英国硕士回来的时间很尴尬,找工作必须要煎熬至少3个月,才能找到一份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也可能更久而一无所获,所以,我希望所有英国回来的硕士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一次次的不受待见中给自己更加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自己的value自己要清楚,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一点,有人不待见我们,就肯定有人会给我们机会和青睐,这都是相对而言的,共勉,祝愿大家都拿到心仪的offer.

从丿良


我在深圳一家大型民企负责技术的,去年实验室要招几个实习生,以满足实验室认可的需要,待遇很低,竟然有英国及香港的硕士来投简历,当然这些硕士想通过实习来增加工作经验而不计较待遇也是可能的,但从侧面反应出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再加上用人单位的理性化,造成海归就业难的局面。恰巧今年我女儿从国内前十大学硕士毕业,已经收到国外几所大学读博士的有奖学金offer,同时参加了深圳和上海证券公司的招考,很多博士硕士坐飞机从国外回来参加证券公司的招考,竞争激烈。最后我女儿在上海的证券公司招考中拿到offer,问我怎么选择,我让她果断放弃了留学,一个女孩子最黄金的时间去国外读博士,回来工作未确定,家庭未确定,读博士的意义不大,尽管不需要家里出钱。我给她定的目标是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且有全额奖学金,她自己也想成为这个专业的顶尖人才,这样的留学才有意义,而不是像某些有钱人把孩子送出去镀金,那样镀金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也是造成现在海归难就业的一个愿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