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它就是— —廣東肇慶中學,前世為兩廣端溪書院,讓我們瞭解它前世今生的往事: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廣東肇慶中學

曾是兩廣規模最大的書院(1573—1904)

廣東肇慶中學的前身是創建於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的兩廣端溪書院。

據《肇慶市志》記載: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嶺西道僉事李材,在高要縣學宮原址創辦端溪書院。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兩廣端溪書院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兩廣總督趙宏燦將端溪書院改建為天章書院。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肇慶知府吳繩年擴建天章書院,複名為端溪書院,成為兩廣最大規模的學府。

當時,端溪書院與廣州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並稱為" 廣東四大書院 "。同時也是嶺南學術研究的中心。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端溪書院志》中有關“肇慶府中學堂”的史料記載

端溪書院不得不提的一位“牛人”

他就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廣東狀元、端溪書院的院長——林召棠(任端溪書院院長的年限是1833—1848年)。林召棠一生從事教育,甘當“狀元先生”,也是端溪書院掌教的粵西唯一狀元。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廣東狀元林召棠任端溪書院院長期間,在七星巖的閬風巖有書法碑刻,稱為“狀元碑”。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林召棠像

另外,清咸豐九年(1859年)御史蘇廷魁任端溪書院院長(任端溪書院院長的年限是1854—1857年)。他書法詩文俱佳,手書鼎湖山“慶雲寺”三字。

端溪書院的歷任院長,絕大多數都是科舉、官吏出身的社會名流,有的則是全國著名的學者。著名文學家、學者全祖望,以及何夢瑤、梁鼎芬、馮敏昌、馬俊良、謝蘭生、等全國知名的學者,都曾在書院掌教。

是肇慶最早的中學(1905—1912)

肇慶中學不僅是肇慶最早的中學 還是南粵著名的學府。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廣肇羅道蔣式芬、肇慶知府多齡在端溪書院原址創辦肇慶府中學堂,成為本地中學之始。

著名學者、清朝進士陶邵學任肇慶府中學堂首任監督。他熱心教育,辦學嚴謹,故當時肇慶府中學堂校風良好、管理完善,享譽南粵。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肇慶府中學堂舊址——大成殿前之一角

歷經坎坷,戰勝了戰火(1913—1949)

在省立肇慶中學時期。歷經坎坷,是一所戰火燒不毀的學校。民國元年(1912年),慶府中學堂改名為省立肇慶中學。1916年討袁戰役爆發。戰亂頻繁。省立肇慶中學曾用作軍務院。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民國十一年(1922年)廣東省立肇慶中學畢業證

1923年,粵桂內戰,肇中校內駐軍,其間發生火災,焚燬棪天閣及校合20多間,圖書化為灰燼,損失慘重。

民國十四年(1925年),省立肇慶中學改名為省立第七中學。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省立第七中學校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縣學宮舊明倫堂為科學館、改節孝祠為教室,於棪天閣舊址更建禮堂,

以其樓為圖書館,學校逐步復興。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1948年,廣東省立肇慶中學教職員留影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複名為省立肇慶中學。抗日戰爭期間,校址曾幾度遷移。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二月,遷往德慶縣金林鄉。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遷往廣寧縣木格羅家祠。

1945年9月,遷回原址。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廣東省立肇慶中學學生證

重獲新生,譽滿西江(1949—1965)

1949年10月18日,肇慶解放。

1949年11月,省立肇慶中學定名為廣東肇慶中學。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1950年肇慶學生在農村(睦崗)進行文藝宣傳

1954-1957年,一批高中畢業生分別考上北大、北師大、人大等著名大學。肇慶中學逐步發展成為粵中西地區最著名的中學。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學校景賢閣宿舍

文革十年,她深受災難(1966—1976)

1966年6月文革開始,給這所具深厚文化底蘊的名校帶來災難,肇中的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在“學制要縮短”的指示下,1967年9月起,初中、高中學制由三年改為二年。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學生“毛主席著作”學習小組活動

1968年,工宣隊進駐肇中,其後成立“革命委員會”(革委會)代行學校行政職責,學校黨政組織處於癱瘓狀態。

1971年2月,廣東肇慶中學被易名為“肇慶市第三中學“。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珠算是當年的“必修課”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賽詩大會

再次重振校風 名播南粵(1977—2001)

1977年11月,全國恢復高考。

1978年4月,“市三中”複名為“廣東肇慶中學”,撤銷“革委會”,工宣隊撤出學校。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80年代初肇慶中學大門

1979年,肇中開始設重點班,重點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

80年代前後,大批學生考入清華、北大、同濟、復旦、南開、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北師大等名校。

肇中以教學質量高、高考升學率高、為國家輸送人才多而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1994年被評為省首批省一級學校。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2001年,學校師生歡送清華、北大學子儀式

成了示範性普通高中(2001年後)

如今,早已建設了新校。併成為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肇中新校於2000年初動工,2001年9月高中部喬遷新校,2005年9月新校全面竣工。高中部實行全寄宿學習生活,學校實行“一校兩部”管理,座落於巍巍北嶺山下。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廣東肇慶中學(初中部)則位於端溪書院的原址上

2004年3月,肇慶中學被省教育廳確立為全省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樣本學校。

2004、2005、2006、2010年高考,肇慶中學先後考出全省總分狀元和單科狀元。

2007年10月,成為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9年秋,高中部開始接收國際交流生。

2011年,高新區教育局與廣東肇慶中學聯合打造的廣東肇慶中學大旺實驗學校。

2016年,廣東肇慶中學在肇慶鼎湖中學開辦“肇實班”。

肇慶: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前世今生已445年,一路艱辛的走來

物理教師指導學生做實驗

相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的道路上,百年學府必將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祝廣東肇慶中學的明天更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