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健康安全国家行动计划》

关注全球技术地图

获取科技前沿动态

科技战略

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发布未来研发愿景

据国防科技要闻10月23日消息,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发布未来研发愿景,未来8-10年内APL的关键研发领域包括高超声速、定向能武器、指挥与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导弹防御、量子科学、自治、空间的进攻和防御能力、核现代化、微电子学、海底系统和生物技术等。上述研发领域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概述的十大研发领域密切相关。

信息

波音将研发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芯片

据新智元10月22日消息,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将研发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芯片,希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飞行自动化。据悉,波音公司正着手创建一个专注于前沿科学技术的新部门,对神经形态处理和量子通信等技术进行探索,研究建立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突触的超快速计算和基于应用量子物理学的防黑客通信链等。

日本希望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制定跨境数据流通规则

据日经中文网10月23日消息,日本政府希望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制定跨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数据贸易圈”,在保护个人和企业信息的同时助力人工智能(AI)等领域技术发展。日本计划与美欧达成协议,禁止数据流向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对策不充分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在与中国的数据竞争中,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来提高竞争力。

生物

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健康安全国家行动计划》

据HHS官网10月18日消息,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健康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将帮助美国政府采取具体行动以准备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计划是为应对美国在2016年参与世卫组织“联合外部评估(JEE)”所确定的美国卫生系统差距而制定的,是美国提升国家卫生安全工作的关键部分,其实施将补充和支持《国家安全战略》、《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和《国家卫生安全战略》的相关方面。该行动计划建立在美国已有的十项国家计划和倡议基础上,包含13个部门和机构的数百项跨部门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影响深远的相关活动监测和评估机制,为实施相关国家战略提供信息,以共同保护美国的卫生安全。该计划还将促进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及40多个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建立密切合作,确保关键活动的实施能得到长期支持。

“陈-扎克伯格倡议”基因会宣布推出首个全球疾病监测和预防的IDseq云平台

据药明康德网10月22日消息,“陈-扎克伯格倡议”基因会(CZI)与医学研究机构CZ Biohub共同宣布推出首个实施全球疾病监测和预防的IDseq云平台,以促进由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决策,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抗生素、调整免疫资源优先级以及改善病媒控制和监测工作。IDseq作为一个开源的云分析平台,通过快速分析特定样本中病原体的基因组数据来识别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并提供描述世界各地实验室和诊所中该病原体的出现及研究进展等情况的报告。

能源

波兰与美国签署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气订购协议

据中国能源网10月18日消息,波兰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商Venture Global LNG签署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气订购协议。根据协议,2022年后美国将向波兰每年供应200万吨液化天然气。据悉,该协议定于2022年生效。波兰总理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表示,目前波兰大约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该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减少波兰对俄天然气的依赖。

壳牌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新增1万座加油站

据中国能源网10月22日消息,壳牌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新增1万座加油站,其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俄罗斯五大增长市场新增5000座,在其他现有以及即将进入的三个新市场再增加5000座。据悉,目前壳牌在全球加油站的数量约为4.5万座,遍布81个国家,其在中国的加油站计划将从当前的1300座增至2025年的3500座。

特朗普称美国将退出美苏核军备控制条约《中导条约》

据新华网10月22日消息,特朗普于20日出席内华达州埃尔科市的集会后表示,他将宣布退出美国与苏联签署的一项核军备控制条约《中导条约》。据悉,《中导条约》全称《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旨在规定双方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500公里至5500公里、作为核武器运载工具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分析人士表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将很大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

海洋

北约盟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部署海上无人系统

据Defense News 10月22日消息,北约13国国防部长在北约峰会期间签署了一份协议。该协议指出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正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和部署无人海上系统,协议细节内容未公布。此次多国合作表明北约各国意识到俄罗斯部署在北大西洋的潜艇产生的威胁,并意识到无人系统将在未来海上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参与协议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航空

日本防卫省将投资184亿日元发展超高声速滑翔导弹

据星际智汇10月22日消息,日本防卫省将投资184亿日元(约1.63亿美元),开发陆射型超高声速滑翔导弹。该导弹射程预计为300-500千米,弹头分离后将采用GPS制导,并可以超声速在高层大气中滑行。该项目将分2个阶段实施,一是于2026财年交付具备圆柱形弹头和低滑翔能力的导弹;二是于2028财年交付具备扁平形弹头和超高声速滑翔能力的导弹。

新材料

美国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与创新研究所开展车用碳纤维预浸料回收项目

据CompositesWorld网站10月16日消息,美国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与创新研究所联合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大学,宣布将开展一个新项目,旨在将车用碳纤维预浸料完成生产后产生的边角废料用于其他的汽车应用。该项目为期两年,重点开展回收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据悉,该项目由碳纤维回收技术公司Vartega主持开展,项目成员包括麦可门公司、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戴顿大学研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

韩国研究人员采用新方法生产出无缺陷的大面积金属单晶

据ScienceDaily网站10月18日消息,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发明了“无接触退火(CFA)”技术,可将廉价的多晶金属箔转变为性能优越的大面积金属单晶。新技术可将多晶金属箔加热到略低于金属熔点的温度,导致晶粒重新生长。该方法不需要单晶种子或模板,打破了最大晶体尺寸的限制。目前,研究人员已使用铜、镍、钴、铂和钯五种不同类型的金属箔进行测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大面积单晶金属箔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用于生产高质量石墨烯,未来应用前景广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先进制造

美国科学家开发机器手,能精准接住啤酒罐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8日消息,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机器人手,可以精准敏捷地抓到一罐啤酒,甚至

将其捏碎。机器人手主要利用名为“弹性被动传输(EPT)”的传动装置实现工作,该装置由“肌腱”包裹着柔性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线轴构成,可使机器手掌扩展变宽,控制速度和力量。这种传动通过机器人指尖上检测物体力量及物体间距离的传感器触发,当“肌腱”松开,圆柱体变宽,手掌移动更快,“肌腱”收缩,圆柱体变薄,手掌强度加大。该机器手的灵活性几与人类手臂相当。

欧洲航天局推出首台用于微重力条件的3D打印机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10月22日消息,欧洲航天局(ESA)推出首台适用于微重力条件的3D打印机。该打印机采用太空级认证的材料,能够安装于标准的国际空间站载荷架内,其基于熔丝制造工艺的设计,能够在向上、向下、侧向等任意方向上操作,可在国际空间站轨道中特定以及剧烈的微重力条件下打印航空航天质量的塑料件。这台3D打印机还可以采用再生塑料进行打印制造,从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维护策略,可实现材料的闭环再利用,目前已经获得了2018年TCT航空航天应用奖。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