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葵教授:這些藥物可能引發惡性心律失常,臨牀應用需謹慎!

藥物具有兩重性,既有治療作用,也有不良反應。臨床中有很多藥物可能會導致QT間期延長,引發惡性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具體有哪些藥物?應該如何處理?在第二十九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GW-ICC)上,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洪葵教授介紹了延長QT間期藥物使用的檢測和處理。

我們對致惡性心律失常藥物的關注是從“奎尼丁暈厥”開始的。1964年Selzer等報告,8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使用奎尼丁治療時發生36次暈厥,均由心室顫動引起,被命名為“奎尼丁暈厥”。

哪些藥物會導致QT間期延長?

臨床上有很多種藥物可能導致QT間期延長甚至尖端扭轉型室速(TdP),2016年Schwartz和Woosley總結,排在前面的幾大類分別是:心血管疾病用藥、精神病用藥、細菌感染用藥、抑鬱證治療藥物、癌症用藥以及多重用藥。

洪葵教授:這些藥物可能引發惡性心律失常,臨床應用需謹慎!

圖1 可能導致TdP的藥物

CredibleMeds是亞利桑那教育及治療研究中心的一個項目,其建立了一個基於證據的QT間期延長的藥物列表,包括187種延長QT間期和/或誘發TdP的藥物,219種應避免在先天性長QT綜合徵患者中使用的藥物。

FDA根據引起TdP的風險將藥物進行了分層,包括已知存在TdP風險(KP,48種)、可能存在TdP風險(PR,72種)、特定條件下有TdP風險(CR)和避免應用於先天性長QT患者四類。

1.已知有TdP風險的藥物

(1)心血管藥物:奎尼丁、胺碘酮、苄普地爾、丙吡胺、多非利特、決奈達隆、氟卡尼、伊布利特、索他洛爾、西洛他唑、普羅布考、普魯卡因胺;

(2)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西酞普蘭、氟哌啶醇、依他普侖、左舒必利、美索達嗪、匹莫齊特、舒必利、硫利達嗪;

(3)抗生素:阿奇黴素、環丙沙星、克拉黴素、紅黴素、加替沙星、格雷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羅紅黴素、司帕沙星;

(4)抗真菌藥:氟康唑、戊烷脒;

(5)抗腫瘤藥:三氧化二砷、奧沙利鉑;

(6)抗組胺藥: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

(7)抗瘧疾藥:氯喹、滷方特瑞;

(8)促胃腸動力、止吐藥:西沙比利、多哌利酮、昂丹司瓊;

(9)其他:多奈哌齊、特利加壓素、特羅地靈、左旋乙酰美沙酮、美沙酮、阿那格雷。

2.先天性長QT避免使用的藥物

(1)呼吸系統用藥:沙丁胺醇、福莫特羅、麻黃素、茚達特羅、異丙腎上腺素、左旋沙丁胺醇、間羥喘息定、奧達特羅、沙美特羅、特布他林、氟替卡松丙酸酯;

(2)心血管藥物: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屈西多巴、腎上腺素、米多君、去甲腎上腺素、去氧腎上腺素;

(3)中樞神經系統藥物:苯丙胺、甲酯、右旋安非他命、二甲磺酸賴右苯丙胺、去氧麻黃鹼、哌甲酯;

(4)其他:氟苯丙胺、苯丁胺、去甲麻黃鹼、偽麻黃鹼、鹽酸利托君、西布曲明、甲氧苄啶。

用藥期間QT間期延長應考慮停藥,但更應關注QT間期漲幅相對於基線數據的比例。

質子泵抑制劑與心律失常

質子泵抑制劑(PPIs)通過抑制H+-K+ ATP酶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後步驟,作用持久且高效,但它也可能影響心臟的節律。隨著PPIs的廣泛使用,關注與PPIs相關的不良反應顯得尤為重要。2010年,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首次報道PPIs增加心律失常的風險。

1.影響肝細胞色素P450(CYP2C19、CYP3A4)代謝的藥物

➤心血管藥物:氯吡格雷、華法林、他汀類、鈣離子拮抗劑、地高辛

➤抗菌藥:克拉黴素、紅黴素

➤免疫抑制劑:環孢素

2.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弱鹼性藥物:酮康唑、吲哚美辛

➤弱酸性藥物:阿司匹林、地西泮

➤鐵劑、鉍劑、鈣鹽及Vit B12

➤緩釋製劑、控釋製劑

檢測和處理

檢測方法和手段包括心電圖、長程心電圖、手持或可佩帶的QT監測儀、電解質。

1.識別危險因素

獲得性長QT與TdP的危險因素包括:女性、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近期房顫復律(尤其是合併服用可致QT間期延長的藥物)、腦血管疾病(腦卒中、顱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病、糖尿病、肥胖、神經性食慾缺乏)、結構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持續性心衰、左室肥厚、二尖瓣脫垂)、快速注入高濃度可致QT延長的藥物、代謝因素、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癥、低鎂血癥、低鈣血癥)、藥物相互作用(合併服用經細胞色素P450代謝的其他藥物)、先天性LQTS、離子通道基因多態性變異的亞臨床狀態。

洪葵教授:這些藥物可能引發惡性心律失常,臨床應用需謹慎!

圖2 藥物引起長QT綜合徵的預測因素及預防

2.關注藥物-藥物相互作用

某些藥物主要由CYP3A4代謝,當與該酶抑制劑合併使用時,這些藥物的代謝就會受到抑制,從而導致血藥濃度升高,引起心臟毒性。

例如,紅黴素能抑制CYP3A4酶,在與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和西沙比利合用時,可抑制這些藥物的代謝,導致血藥濃度上升,誘發TdP。

常見的CYP3A4抑制劑包括紅黴素、克拉黴素、地爾硫䓬、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3.藥物獲得性長QT綜合徵的治療策略

➤當患者出現QT間期延長時,關鍵在於對TdP的危險因素進行評價,識別高危患者,發現可疑的藥物,及時減量或停用,同時糾正電解質紊亂,密切監護心電

➤如果存在藥物-藥物相互作用,應立即消除

➤當QT延長進展到TdP發作時,應立即處理,可採用藥物治療(如鎂或異丙腎上腺素)和非藥物治療方法(ICD植入)

➤如果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立即給予非同步直流電覆律

4.PPIs相關低鎂血癥引起的心律失常

➤心臟轉復,包括電覆律和藥物復律,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補充鎂劑

➤暫停使用PPIs或可能導致低鎂血癥的藥物,如地高辛、利尿劑

➤定期監測患者的血鎂濃度,警惕低鎂血癥再次發生

總結

➤通過兩個網站,獲得導致QT間期延長的藥物信息

➤識別導致獲得性長QT綜合徵表型的危險因素

➤臨床上關注藥物相互作用以及藥物與微環境的相互作用

➤應用可能延長QT間期的藥物時,應密切監測,包括心電圖和電解質

➤嚴格掌握PPI的適應證,採用可控制症狀的最低有效劑量,避免過度使用

➤對需要長期使用PPI的患者,定期監測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將用藥相關風險降至最低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