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葵教授:这些药物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需谨慎!

药物具有两重性,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临床中有很多药物可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具体有哪些药物?应该如何处理?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葵教授介绍了延长QT间期药物使用的检测和处理。

我们对致恶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关注是从“奎尼丁晕厥”开始的。1964年Selzer等报告,8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使用奎尼丁治疗时发生36次晕厥,均由心室颤动引起,被命名为“奎尼丁晕厥”。

哪些药物会导致QT间期延长?

临床上有很多种药物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TdP),2016年Schwartz和Woosley总结,排在前面的几大类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用药、精神病用药、细菌感染用药、抑郁证治疗药物、癌症用药以及多重用药。

洪葵教授:这些药物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需谨慎!

图1 可能导致TdP的药物

CredibleMeds是亚利桑那教育及治疗研究中心的一个项目,其建立了一个基于证据的QT间期延长的药物列表,包括187种延长QT间期和/或诱发TdP的药物,219种应避免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中使用的药物。

FDA根据引起TdP的风险将药物进行了分层,包括已知存在TdP风险(KP,48种)、可能存在TdP风险(PR,72种)、特定条件下有TdP风险(CR)和避免应用于先天性长QT患者四类。

1.已知有TdP风险的药物

(1)心血管药物:奎尼丁、胺碘酮、苄普地尔、丙吡胺、多非利特、决奈达隆、氟卡尼、伊布利特、索他洛尔、西洛他唑、普罗布考、普鲁卡因胺;

(2)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西酞普兰、氟哌啶醇、依他普仑、左舒必利、美索达嗪、匹莫齐特、舒必利、硫利达嗪;

(3)抗生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红霉素、加替沙星、格雷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罗红霉素、司帕沙星;

(4)抗真菌药:氟康唑、戊烷脒;

(5)抗肿瘤药:三氧化二砷、奥沙利铂;

(6)抗组胺药: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

(7)抗疟疾药:氯喹、卤方特瑞;

(8)促胃肠动力、止吐药:西沙比利、多哌利酮、昂丹司琼;

(9)其他:多奈哌齐、特利加压素、特罗地灵、左旋乙酰美沙酮、美沙酮、阿那格雷。

2.先天性长QT避免使用的药物

(1)呼吸系统用药:沙丁胺醇、福莫特罗、麻黄素、茚达特罗、异丙肾上腺素、左旋沙丁胺醇、间羟喘息定、奥达特罗、沙美特罗、特布他林、氟替卡松丙酸酯;

(2)心血管药物: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屈西多巴、肾上腺素、米多君、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

(3)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苯丙胺、甲酯、右旋安非他命、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哌甲酯;

(4)其他:氟苯丙胺、苯丁胺、去甲麻黄碱、伪麻黄碱、盐酸利托君、西布曲明、甲氧苄啶。

用药期间QT间期延长应考虑停药,但更应关注QT间期涨幅相对于基线数据的比例。

质子泵抑制剂与心律失常

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过抑制H+-K+ ATP酶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作用持久且高效,但它也可能影响心脏的节律。随着PPIs的广泛使用,关注与PPIs相关的不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一项病例对照研究首次报道PPIs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1.影响肝细胞色素P450(CYP2C19、CYP3A4)代谢的药物

➤心血管药物:氯吡格雷、华法林、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

➤抗菌药:克拉霉素、红霉素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2.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弱碱性药物:酮康唑、吲哚美辛

➤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地西泮

➤铁剂、铋剂、钙盐及Vit B12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检测和处理

检测方法和手段包括心电图、长程心电图、手持或可佩带的QT监测仪、电解质。

1.识别危险因素

获得性长QT与TdP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近期房颤复律(尤其是合并服用可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病、糖尿病、肥胖、神经性食欲缺乏)、结构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持续性心衰、左室肥厚、二尖瓣脱垂)、快速注入高浓度可致QT延长的药物、代谢因素、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药物相互作用(合并服用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其他药物)、先天性LQTS、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变异的亚临床状态。

洪葵教授:这些药物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需谨慎!

图2 药物引起长QT综合征的预测因素及预防

2.关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主要由CYP3A4代谢,当与该酶抑制剂合并使用时,这些药物的代谢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引起心脏毒性。

例如,红霉素能抑制CYP3A4酶,在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和西沙比利合用时,可抑制这些药物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上升,诱发TdP。

常见的CYP3A4抑制剂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地尔硫䓬、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3.药物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当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时,关键在于对TdP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识别高危患者,发现可疑的药物,及时减量或停用,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密切监护心电

➤如果存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应立即消除

➤当QT延长进展到TdP发作时,应立即处理,可采用药物治疗(如镁或异丙肾上腺素)和非药物治疗方法(ICD植入)

➤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4.PPIs相关低镁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

➤心脏转复,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补充镁剂

➤暂停使用PPIs或可能导致低镁血症的药物,如地高辛、利尿剂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镁浓度,警惕低镁血症再次发生

总结

➤通过两个网站,获得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信息

➤识别导致获得性长QT综合征表型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应用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包括心电图和电解质

➤严格掌握PPI的适应证,采用可控制症状的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对需要长期使用PPI的患者,定期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将用药相关风险降至最低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