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寫作技巧:如何巧解「比較型」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地推斷或評價。綜合分析題可以說是申論筆試中的必考題型,也是廣大考生難易把握的題目。對此,中公教育專家帶您一同揭開它的面紗。

一、何為比較型綜合分析題

所謂比較型綜合分析題,指的是對於兩種不同做法、觀點的對比分析,例如比較中美兩國教育方式的異同、分析F市T市垃圾收費制度的不同、對兩地農村土地政策進行評析。命題人往往從一個相同主題下,對於不同做法和不同觀點進行題目命制,需要考生對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觀點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和對比,進而能夠進一步的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二、比較型綜合分析題的基本作答思路

第一步:概括比較對象。概括對象從數量來說一般是兩者,需要用簡練的語言對兩者的不同做法或觀點進行提煉。

第二步:比較相同不同。詳細梳理材料,比較兩者在具體做法,例如動機、手段、結果;核心思想,例如原因、影響、結論等方面的相同要點和不同要點。

第三步:作出最後結論。總分總結構的綜合分析題一般結尾都需要落實觀點,也就是針對材料中的問題談談對策。對策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通過真題進行完整演示

【2015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真題】

“給定資料”中描述了農村政策實施過程中的一些事例,請對這些事例進行評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徹,觀點正確。篇幅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概括比較對象)事例分別為:盛光農業園區流轉農民土地,分租出去種草莓;X市“新園區”圈地發展“生態酒店”“農家樂”,讓土地大面積撂荒,抬高土地租金。

(比較相同不同)盛光農業園區的做法值得鼓勵。其為出租戶建棚、通水電、提供技術支持,帶動農民種草莓,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解決了部分剩餘勞動力。X市“新園區”的做法應該禁止。其目的不是“務農”,而是跑馬圈地,雖然提高了農民收入,但既違背了國家政策,又破壞了土地流轉市場秩序。

(作出最後結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政府應加強規範引導和用途管制,使其有序流轉。

綜合分析題的本質就是在歸納概括材料要點的基礎上加“一點邏輯”,這個邏輯一般是指總分總、亮明觀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作答思路。與此同時,各位考生在掌握了比較型綜合分析作答框架的基礎上,也不要忽視解釋型、關係型等綜合分析題的複習。中公教育預祝各位考試金榜題名,一舉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