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緬懷|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張鼎丞

红土缅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张鼎丞

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張鼎丞

□ 胡大新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汀州召開,張鼎丞當選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羅明遵照毛澤東的指示,發動巖、永、杭邊區群眾積極開展游擊戰爭,配合主力紅軍反國民黨第五次“圍剿”。張鼎丞與羅明一起到前線部署工作,成效顯著,牽制了敵人向蘇區腹地進犯。張鼎丞堅定支持羅明“靈活機動游擊戰術打擊敵人、避免死拼硬打的消耗戰”的正確意見。然而,王明“左”傾錯誤的推行者不能容忍這些正確意見,在閩西蘇區開展了一場所謂反“羅明路線”的鬥爭,首先把矛頭指向張鼎丞,對他進行無情打擊。張鼎丞被撤消了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的職務,調任中央政府糧食部副部長,實際上只讓他在基層做籌糧運糧工作。他毫不計較個人得失,竭盡全力籌辦糧食,提前完成了中央要求集中84萬擔軍糧的任務。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開始長征。張鼎丞突然接到中央的命令,要求立即把沒有來得及運走的糧食發還給群眾。當他處理完糧食,風塵僕僕地趕回瑞金時,主力紅軍已西征遠去。12月初,張鼎丞抵達福建省所在地長汀四都,見到了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萬永誠。當時萬尚未吸取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仍按照王明死打硬拼的辦法。張鼎丞建議他趕緊改變戰術,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扭轉不利局勢。但萬永誠並不重視他的意見,只給他一個省委特派員的名義,也不給一槍一彈,讓他孤身一人返回閩西。

張鼎丞立即把劉永生、陳茂輝、範樂春等人找來,到軍區修械所找了8支舊槍和一些土造手榴彈、子彈,還動員了一些難民(紅軍家屬),每人背上兩升大米,連夜出發,開始了重建閩西遊擊區的征途。這時期國民黨在閩西集中了8個正規師,佔領了所有重要城鎮和交通要道。張鼎丞一行晝伏夜行,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向永定地區進發。

1935年3月間,紅八團和紅九團等在永定縣會合,震動了閩西,許多群眾革命熱情重新高漲。這時,形勢十分緊張。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張鼎丞集中兵力,一舉擊潰敵一個團的進攻,首戰告捷,敵人為之震驚,群眾欣喜萬分。3月初,成立了閩西軍政委員會,張鼎丞任主席。

4月9日,陳潭秋、鄧子恢、譚震林突破敵人重重封鎖線,從贛南抵達永定赤寨村。12日,陳潭秋代表中央召開閩西南地區主要黨政軍人員會議。會議決定按照毛澤東的戰略術轉入游擊戰,開展廣泛靈活群眾性的游擊戰爭,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打破敵人的“清剿”,保持和發展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發展壯大革命力量。會議成立了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張鼎丞當選為主席,鄧子恢為財政部部長,譚震林為軍事部部長。從此,閩西南地區的游擊戰爭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正確的方向,進入了一個艱苦鬥爭的發展階段。

紅軍游擊隊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處處打擊敵人,保護了群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充分信賴和愛戴。他們給紅軍游擊隊送糧、送油、送鹽、送情報,捨生忘死地護幹部和戰士。

為粉碎敵人的“清剿”,張鼎丞十分注意發揮統一戰線的威力,在與黨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他從實際出發,指示條件的地方,指派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擔任保甲長,一方面應付敵人,一方面為紅軍遊擊了收集情報,提供軍需給養,創造性地被稱之為“白皮紅心”的革命兩面政策。他還派遣人員打入敵人內部,並實行“變折色堡壘為紅色堡壘”、“變白色壯丁隊為紅色壯丁隊”的靈活政策,以分化和瓦解敵人。

1937年5月,張鼎丞得知黨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已轉為聯蔣抗日後,即與鄧子恢、譚震林部署了新形勢上的工作,並聯名發表了致國民黨軍政當局的公開信和致各界人士書,提出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爾後,他又與鄧子恢聯名或分別寫信,動員各階層力量敦促國民黨地方當局簽訂了和談協議。

1937年10月,從延安回來的方方傳達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對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的鼓勵和表揚。毛澤東對方方說:“你回去問候張、鄧、譚各同志好,告訴也們,你們三年的苦頭有很大的功績。”根據中央指示,取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中共冰粵贛邊區省委。張鼎丞任書記,方方任組織部長、鄧子恢任宣傳部長,譚震林任軍事部長。

红土缅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张鼎丞

1938年1月,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統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張鼎丞為支隊司令員,譚震林為副司令員,鄧子恢調任新四國政治部副主任。3月1日,張鼎丞率領2000多名子弟兵奔赴蘇皖抗日前線。

红土缅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张鼎丞

(作者系永定區文博研究員)

红土缅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张鼎丞

製作:吳麗仙 主編: 劉永良 監製: 蘇冠生

紅土緬懷|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張鼎丞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