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永定暴動,閩西的偉大歷史創舉

「紅色故事」永定暴動,閩西的偉大歷史創舉

「紅色故事」永定暴動,閩西的偉大歷史創舉

永定暴動,

閩西的偉大歷史創舉

(賴立欽 賴榮勝 江燕源)

永定暴動是中國共產黨人張鼎丞等領導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民武裝暴動,它是福建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農民武裝暴動,是閩西偉大的歷史創舉,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紅色故事」永定暴動,閩西的偉大歷史創舉

(永定暴動油畫)

威震八閩大地的永定暴動

1928年6月中旬,中共永定縣委召開黨員代表緊急會議,會議由張鼎丞、羅秋天主持。會議作出“立即發動群眾,積極準備武裝暴動,攻打永定縣城,營救被捕同志”的決定,併成立了以張鼎丞為總指揮,阮山、盧肇西為副總指揮的永定暴動委員會。6月29日凌晨,阮山、熊振聲率領30名工農士兵首先打進上湖保安隊,揭開了永定暴動的序幕。當日,暴動隊伍星夜趕至陳東,會合石城坑的賴秋實,石嶺的謝獻球及陳東的盧肇西、盧其中等,收繳地主民團的槍支,鎮壓土豪劣紳,焚燒田契債據等。

6月30日,駐守縣城的敵江湘部獲悉湖雷、金豐舉行暴動後,即抽調200多兵力前往鎮壓。城內僅留下100餘士兵鎮守。張鼎丞、羅秋天接到情報後,立即作出攻打永定縣城的決定。傍晚,總指揮張鼎丞組織溪南里暴動隊伍4000多人,肩扛土槍、土炮,手拿鳥槍、步槍,頸系紅布條,分成三路向縣城進發,並按指定地點埋伏在縣城周圍。7月1日凌晨4時,張鼎丞下達攻城命令,農民武裝與敵展開激戰。子彈打光後,就用大刀、長矛、土炮衝鋒,敵人不支,龜縮在縣衙附近據點等待援軍到來。此時,出城的敵軍聞訊趕回援助。暴動的隊伍與敵軍激戰至上午9時,不得已撤離出城,但繼續圍城三天。圍城之後,總指揮張鼎丞把暴動隊伍撤回農村開展土地革命運動。

永定暴動的歷史功績和現實意義

永定暴動威震八閩,動搖了封建反動勢力在閩西的長期統治,使閩西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回顧總結永定暴動歷史,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要有團結協作精神和無私的奮鬥精神。

團結協作是客家人的優良傳統,也是成功組織暴動的根本。永定暴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充分說明,要取得革命戰爭和建設事業的勝利,就必須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暴動之前,指揮部在討論攻打縣城這一重大決定時,指揮部成員中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贊成的認為,現在群眾要求反抗推翻國民黨政府的情緒高漲,是一個利用群眾力量的絕佳機會。反對一方認為,永定縣城駐軍這麼多,有4個步兵連,1個炮兵連,1個機關槍連,如果硬碰,無異於雞蛋碰石頭。領導成員中雖有反對意見,但多數意見還是主張攻打縣城。指揮部一旦作出決定,便形成合力,眾志成城,一舉攻入縣城。

永定暴動促進了工農武裝力量的整合和發展,為創建閩西紅軍奠定了良好基礎。暴動前夕,全縣計有農軍12個連(其中溪南4個、太平4個、金豐3個、湖雷1個)共1500多人。經過暴動的嘗試,縣委吸取教訓,認識到必須建立一支能團結協作、有組織、有紀律、能戰鬥的工農武裝。於是,7月14日,在溪南農軍從縣城撤回金砂之後縣委就從攻城的特務營中挑選骨幹200餘人,在金砂金谷寺成立福建省第一支紅軍部隊——中國工農紅軍溪南紅軍營,由張鼎丞任營長,鄧子恢為黨代表;下設3個連。暴動武裝整編後,立即投入了反“清剿”的鬥爭,從而保證了溪南區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首次土改分田的順利進行。

1929年5月,紅四軍解放永定後,永定的紅軍和各鄉武裝力量又迅速發展。6月,紅四軍在連城新泉成立第四縱隊時,56、57團被編入第八支隊,支隊長盧肇西,黨代表賴連璋。

2.具有偉大的創造精神和發展眼光。

永定暴動創造了土改分田經驗,推動了閩西土地革命運動的發展。這在閩西曆史上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溪南紅軍營成立後,3個連分為三路同時向金砂周圍進發,發動群眾收繳地主豪紳的槍支,打土豪、沒收多餘糧食和財物,當場燒燬田契借據。與此同時,溪南黨組織在各鄉發動召開群眾大會,當場宣佈廢租、廢債、抗捐、抗糧、抗稅,併成立了雙溪、樟園等13個鄉蘇維埃政府。各鄉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宣告了這塊土地上舊政權的終結。

溪南各鄉蘇政權的建立為區蘇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8月初,溪南區各鄉舉行民主選舉,每個鄉選出代表3至5名。中旬,在金谷寺召開溪南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張鼎丞、鄧子恢親臨指導會議,會上成立溪南區蘇維埃政府,選舉廖德修為區蘇主席,範欽洪為軍事委員會主席,還選舉產生肅反、財政、文書等委員。同時大會還頒佈由張鼎丞、鄧子恢等人通過調查研究並親自起草修改的《土地法》《勞動法》《肅反條例》《婚姻條例》等新法令。這些法令以後都得到貫徹執行。

永定暴動創造性地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暴動前,溪南地區農民受殘酷的封建剝削與壓迫,因此,實行土地革命是溪南農民的迫切願望。當暴動隊伍撤回金砂後,在緊張的軍事鬥爭中醞釀了沒收和分配土地問題。由於這是第一次嘗試,當時黨中央和省委都沒有土地綱領和具體指示,只懂得一些原則,就是要滿足農民的經濟要求,以達到爭取群眾的大多數的目的。在做法上,只知道中央有兩條方針:一是按人口分田,一是按勞力分田。經驗從哪裡來呢?辦法是依靠群眾。張鼎丞、鄧子恢找到了20多位熱心又熟悉土地情況的農民,在卓坑源土地廟召開座談會,也是溪南第一次分田會議,詳細調查當地各階級土地的佔有情況,討論分田辦法和原則,依靠群眾的創造性,終於克服了各種困難,制訂了一套沒收和分配土地的政策和具體辦法,經過溪南區工農兵代表大會討論,作出了正式決定 。

這個辦法是“以本鄉人民為單位,即以本鄉人民現有耕種的土地作為本鄉的土地所有權,歸本鄉按人口(包括地主、富農,但反革命分子除外)平均分配土地;採取抽多補少的辦法,以各戶現耕土地為基礎,按全鄉每人平均應得的畝數為依據,有多的抽出來,不足的補給(他)去實行分配。”根據這種政策和辦法,首先在古木督、卓坑源、樟塔三個鄉作典型試驗。然後區委、區蘇總結這試點經驗後在全區迅速推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溪南13個鄉,近3萬人口的地區完成了土地沒收和分配工作。

3.要有為人民謀利益的堅定意志。

以張鼎丞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了實現廣大勞苦大眾的願望,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通過艱苦的武裝鬥爭,為廣大群眾謀取利益。永定暴動前,閩西地區是一個封閉、落後的社會,廣大勞苦大眾受封建軍閥的奴役一直翻不了身、做不了主,永定暴動之後,徹底改變了受剝削、受壓迫、受奴役的狀況。它推翻了舊軍閥的統治,促進了閩西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永定地主的田契,資本家的債券,被暴動的工農一焚而盡”。貧窮人家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

暴動後,敵江湘部立即糾集反動武裝對暴動地區進行“清鄉”。金砂是張鼎丞的家鄉,是永定革命的策源地,成為“清鄉”的主要目標。7月7日,江湘部與溪南民團400多人,從縣城直撲金砂。由於縣委早已作好堅壁清野的準備,敵人撲空了。接著,敵人又於7月12日糾集峰市、湖雷、中川、堂堡、蘭崗、蘆下壩等地民團500多人分三路竄擾溪南進行大肆洗劫。江湘在溪南進行“清鄉”的同時,又指使在湖雷、金豐、太平等地的駐軍配合當地民團對暴動鄉村進“清鄉”。如金豐集中八鄉的民團200多人“清剿”孔夫、長流、文溪、下黃、西陂等鄉村,其摧殘程度不亞於溪南地區。縣城駐軍還配合當地民團分別從撫市、坎市、陳東、縣城四路進攻阮山的家鄉上湖雷。針對敵人的殘酷“清鄉”,溪南、湖雷、金豐、太平等地區的武裝在黨組織領導下,不斷挫敗敵人“清鄉”計劃。農民武裝得到實際鬥爭的鍛鍊,戰鬥力不斷地提高,武裝割據局面也不斷地擴大。永定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對閩西各地鬥爭的影響甚大。此後, 上杭的稔田、才溪,平和的五坎(今屬永定的湖山鄉),長汀的畲心、古城,武平的象洞、小瀾,龍巖的小池,連城的連南及漳平的龍車、永福等地,此起彼伏地爆發了農民武裝暴動,逐步建立大片革命根據地,為紅四軍入閩創建和發展閩西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色故事」永定暴動,閩西的偉大歷史創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