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爱心接力 让生命无限延续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家属及医护人员携手共签器官捐献倡议书

9月4日,经过哈医大二院医护人员47天的精心照护,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DBD(脑死亡器官捐献)序贯双肺移植患者李某云先后闯过了出血、感染、急性排异等几大难关后,身体状况和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正式解除无菌隔离状态,顺利出院,开启了美好的新生活。临出院前,重获新生的李某云满怀喜悦,带着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和未来生活的希望,李某云与家人商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签署器官捐献倡议书,作为器官捐献的受益者,将爱心传递下去。出院当天,李某云夫妻及哈医大二院胸外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在器官捐献倡议书上郑重签下名字,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者,承接起生命永续、大爱捐献的善举。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李某云的脸上

双肺移植患者连闯难关康复出院

7月19日,哈医大二院胸外科、麻醉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等十多个科室凝心聚力,快速反应,通力合作,百余位医务人员保驾护航,在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中日友好医院陈静瑜教授指导下,经历了5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完成了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DBD序贯双肺移植手术。

尽管术后出血、感染、排斥反应、气道梗阻等并发症犹如一道道“鬼门关”扑面而来,但在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医护人员的24小时严密监护之下,47个日夜坚守,精心治疗,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让李某云一次次转危为安,各项生命指标逐步平稳。

凭借这次手术,李某云成功摆脱了十余年重症“慢阻肺”的困扰,终于可以自由地畅快呼吸。术后第十五天,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日渐恢复的李某云在隔离病房中迎来了她术后第一个农历生日,在亲人和医务人员送上的祝福和生日蛋糕面前,她激动地热泪盈眶,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期待。

9月4日上午,经过术后47天的专业救治和精心护理,生命体征平稳的李某云终于盼来了康复出院的日子。临出院前,她精神头十足,满面笑容的说道:“我要感谢医院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这段时间是她们守着我,照顾我,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还要感谢家人对我不离不弃,现在我身体和精神都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能自理了,以后我会好好活着,爱惜身体,我还盼着儿子结婚,等着抱孙子呢。”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李某云及家人与医护人员互送锦旗和鲜花

双肺移植患者快速康复出院 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据胸外科主任张临友介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恢复,目前李某云排斥反应平稳,基本生命体征、血氧、化验指标都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但肺移植患者出院不同于一般患者,需要做更加细致的检查,通过对检查结果的评估,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因此,出院前医院为李某云安排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心脏彩超,肺功能,6分钟步行实验测试运动耐量,调整免疫药物的浓度,支气管镜检查气道里有无真菌、感染和吻合口等情况,通过检查发现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肺部没有感染,没有出现胸腔积液和气胸的情况,饮食正常,能够正常活动,张临友主任表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患者已经达标可以出院,回到亲人的身边,感受家庭的温暖。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焦军东表示,器官移植是现代临床医学的宝塔尖,能够开展器官移植是对医院“应战”技术实力、统筹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术后监管能力的综合考验。哈医大二院作为黑龙江省器官移植的龙头医院,自上世纪50年代开展器官移植研究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在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肺移植等大脏器移植的临床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具有心、肺、肾移植资质的医院,并且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大脏器的移植手术。据悉,自我国2015年1月全面开启公民器官捐献后,哈医大二院已成功完成脑死亡(DBD)及心脏死亡(DCD)器官捐献23例。其中,完成心脏移植5例,肝脏移植6例,肾脏移植21例,肺脏移植1例,手术成功率100%。

医护人员“移”路关爱 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在所有的器官移植中,肺移植的技术要求和术后管理最为严格。为了帮助李某云能够顺利渡过术后的感染期、排斥反应期和心理波动期,医院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各种术后应急预案和监管方案,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防范,使得李某云可以平稳渡过各种危险。

呼吸内科二病房主任陈宏指出,虽然李某云成功经历了双肺移植和超级排斥反应期,但这不意味着今后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他表示,李某云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后,有五个方面是必须要注意的:第一个就是要戒烟,患者既往有吸烟史,烟瘾并不会因为肺移植而消失,而吸烟会对肺脏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一定要戒烟。第二,要远离生物燃料,如烧麦秸、稻草等,以防对肺脏造成伤害。第三,营养状态要保持。第四,东北冬季漫长,肺移植的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第五,要按时复查,检测药物浓度。此外,还要继续做肺脏的康复治疗,同时避免继发感染。

据了解,出院前,胸外科的医护人员专门走访了李某云的家,对她回家后的居住场所进行了彻底地消毒和清洁,并详细列出术后生活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随访时间表。陈宏主任表示,今后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将联合对李某云进行术后随访,争取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尽一切可能保证李某云的术后安全,使她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李某云在器官捐献倡议书上签名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张临友主任在器官捐献倡议书上签名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连闯数道难关康复出院

郭聪颖护士长展示倡议书

传递“生命的礼物” 让大爱长留人间

看到李某云能够大口吃饭、畅快呼吸、下地走路、安稳睡觉,按捺不住的笑容一直挂在李某云丈夫和儿子的脸上。经历了这场生死营救后,李某云一家对善良的肺源供体和辛劳的医务人员都燃起了深深的敬意。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一家三口在出院前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愿加入器官捐献者队伍,成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4日上午,李某云夫妻和胸外科的医护人员郑重签下了器官捐献倡议书,成为光荣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以自己的生死经历,彰显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事业的重要社会价值。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焦军东介绍,器官捐献是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患者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能开展1.6万例左右,可见,器官捐献的供需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如今,随着器官捐献被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和熟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器官捐献的队伍中,自愿成为生死之间的桥梁,这种大爱和善举会给无数在焦急和痛苦等待中的器官衰竭者和家庭送去生的希望。

“作为医护人员,看到患者康复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作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我希望在人生落幕的时候,把有用的器官留给最需要的人,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这样做不仅仅是挽救了一个人,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所以我和同事们都愿意把这份‘生命的礼物’传递下去。”胸外科主任张临友边说边在器官捐献倡议书上签下名字。


文|李华虹 徐丽娟

图片|杨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