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小曾到门诊复查时,我特意看了一眼病历本上的年龄:20岁。

他滔滔不绝地自述病情时,记者注意到:陪他看病的父亲和宫洪涛教授一齐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等他讲完,宫教授扭头问小曾的爸爸:“你发现孩子的变化了吗?”

“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爸爸的语气有点激动。

见我疑惑,宫洪涛教授解释说:2个月前,小曾第一次来就诊时,整个人都呆呆的,问他什么都不说,连走路都得爸爸牵着。

“对啊,当时我们县城医生说他这是‘精神分裂症’,治了快1年,越治人越呆,我都绝望了。”小曾的爸爸忍不住补充。

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一个20岁的男孩,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记者忍不住问:“当时得病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吗?”

“不是,是因为谈朋友。”心直口快的爸爸解释说。

“才不是呢!”小曾的脸一红,迅速把头扭到一边。

你看,20岁的时候——男人说违心的话通常都比较艰难。

等他就诊结束,记者悄悄跟出去追问,这才弄清了来龙去脉。

家境优渥,成绩拔尖,对小曾这种顺风顺水的孩子来说,最大的苦不外是19岁时与小女友分手。分手也就罢了,偏偏女友喜欢上的是自己的铁哥们儿,他觉得受了奇耻大辱。

伤心愤懑久了,他感觉周围的人都在笑话他、骂他。

“一开始是晚上睡觉时,隐隐约约听见有人骂我,我气得整夜都睡不着,第二天精神不好,迷迷糊糊间感觉骂我的人更多,骂我的话更难听,我就更生气。”

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放假回到家,饭桌上明明只有3口人,小曾正吃着,突然对着空气一通乱骂,把爸妈吓了一跳。悄悄跟老师同学打听,大家纷纷反映:小曾在学校总是自言自语。

爹妈不敢耽误,赶紧带去看病。医生检查后说,这是“精神分裂症”,得用药。

可用上药以后虽然能睡着了,但小曾整个人变得呆滞,一睡着就喊不醒,记忆力严重下降,考试成绩更是不忍目睹,原本成绩不错的他今年高考才考了100多分。

家人决定带他到郑州看更好的精神科医生。

来之前向在医院工作的亲戚打听,亲戚没推荐精神科医生,而是推荐了河南某医院脑病科的宫洪涛教授。

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宫教授回忆说:第一次见小曾,印象最深的是密密麻麻的青春痘,他的脸上、脖子上、前胸、后背都有很多脓包,最大的比两个黄豆都大。当时问他话,别说有眼神交流了,他连一丁点反应都没有。

“那您当时是咋给他治的?”记者忍不住问。

宫教授说,他长了那么多脓包,黄黏痰多,一贯的做法是: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可小曾还存在手脚发凉、浑身乏力、困倦嗜睡、大便不成形等明显“脾胃虚寒”的症状。

清热解毒,势必会使“虚寒”的症状加重;可不清热解毒,满脸的脓包、黄黏痰又解决不了,这很矛盾啊,咋办?

经过仔细辨证,宫洪涛教授认为:小曾的病根在于“肝郁气滞,治节无权,痰浊壅堵,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上热下寒”。

用大白话简单解释,就是说原本通畅的路,被过多的痰给堵住了,路不通了,这才表现出“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脸上长脓疱;“下寒”,手脚发凉、大便不成形等。

中医有句老话:“怪病责之于痰。”所以要想治好病,必须“豁痰理气”。

也就是说,把堵着的那口痰给排出去,让气变得通畅。这样,“上热下寒”的问题没有了,所有症状自然缓解。

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中医用药,如同行军打仗,个中精妙之处令人叹服——小喜努力用大白话向大家解读宫洪涛教授的用药之妙。

两军开战前,首先要巩固战地。所以,宫洪涛教授选择了黄芪、干姜等具有“温补中焦”功效的药物,一方面为开战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这些药对“脾胃虚寒”的症状还有一定改善作用。

在此基础上,宫教授开了“葶苈子、桔梗、炙甘草”等宣肺化痰的中药,帮着把堵着的痰往上推;同时,加上有消食功效的“莱菔子”,也就是萝卜籽,帮助把堵着的痰从消化道往下排;考虑到其他地方可能还藏匿着痰,就补充了“僵蚕、白芥子”,争取把所有痰“一网打尽”。

痰排干净了,为保证行气通畅,再加上“路路通”等具有通气功效的药,永绝后患。

分手导致“精神分裂症”,你还敢谈恋爱吗?

7服药,159.44元。

吃完后,小曾脸上的脓包基本褪去,幻听的情况也大为缓解,最重要的是,他愿意跟人交流了,还下决心再复读一年,明年考个好大学。

是啊,这个世界还和19岁前一样美好。

小喜有话说:

实话实说,所有记者公认:中医类的科普稿子最难写。

让医生写,情不自禁就想去背医书里的古话,老百姓一看,“哇,好厉害!”但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不知道,听不懂。

让没有医学基础的人写,往往高呼“XXX看病很厉害啊!找他的人很多啊!”但究竟这个医生厉害到何处,很难说出一二三。

我也一度为此苦恼。

思来想去,我决定把医生辩证的过程,也就是分析病情的过程写下来。因为我特别想知道:成千上万种中药,医生怎么就独独选中了这个?这个药怎么就能治病?

其实,选药的过程,就是医生的“武功秘籍”。

所谓“开方如布阵,用药如用兵。胸中有全局,其效犹有神。”今天观摩宫洪涛教授诊病的精妙过程,情不自禁想到这些话。

这样的中医科普,但愿你能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