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港珠澳大橋背後的「韶關身影」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一橋跨三地!

前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創下了六項“世界之最”:

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

海底沉管隧道最長

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號上午正式開通!來源網絡

自2009年12月15日正式動工以來,無論是工程施工還是設備與材料供應、服務配套等方面,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彙集了各方力量。令人自豪的是,這一份超級工程裡也閃耀著韶關建設者的光芒。

昨日我們介紹了

在港珠澳大橋的“韶關製造”

大家都很自豪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內文我們介紹了一位來自韶關的

建設功臣張寶蘭

今天我們介紹另一位同樣是

來自韶關的建設功臣李超

↓↓↓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李超

李超,1980年生,今年38歲。

1993年9月——1996年6月,就讀樂昌市第一中學初中部。

1996年9月——1999年6月,就讀樂昌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港珠澳大橋上的“韶關鬥士”:

“海底穿針”打造世界最長沉管隧道

與張寶蘭同樣參與破解海底沉管隧道施工難題的李超也生長於韶關,1996年和1999年他分別從樂昌市第一中學初中、高中畢業。2011年,他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沉管預製廠實驗室技術負責人”的身份,隨張寶蘭一起來到港珠澳大橋建設現場,組成大橋沉管預製廠混凝土試驗室,與實驗室的同事們一起扛起海底隧道沉管預製的試驗檢測重任。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長達6.7公里,由33節每節重達8萬噸的沉管對接而成,是迄今世界上埋入海底最深、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是公認的“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拿到圖紙那一刻,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都震驚了:“這就是要在‘海底穿針’。”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大橋肩負著120年使用使命,為了確保混凝土有足夠的強度、防腐性、抗裂性,李超和實驗室的同事們並肩作戰,不眠不休的工作,奮鬥了整整七年,堪稱港珠澳大橋上的“鬥士”。7年來,他們生產了近100萬立方米的優質沉管混凝土,在實驗過程中,消耗了6臺攪拌機。正式施工時,使用了200萬噸材料,相當於建設33艘航母。

作為張寶蘭的左膀右臂,李超比其他同事肩負更多壓力,但大橋正式開通運營那一刻,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通過自己完成這一世界級工程,李超和他的同事們都覺得萬分自豪。

橋的價值在於承載

而人的價值在於擔當

蜿蜒在伶仃洋上的

港珠澳大橋承載著眾多期望

屢次刷新世界工程施工紀錄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這項偉大工程的背後

是無數新時代建設者在背後奉獻與堅守

正是他們平凡的身影

才造就了這不平凡的超級工程!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本文整理:陳雲飄

点赞!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韶关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