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才会有”—广州律协第二号公告的浅暗示

本文全文1715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提要:广州律协尽最大努力,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了。再往前一步,揭出全部真相,它已经力有不逮。这才是律协公告的潜台词,这潜台词既是表白,也是呼唤。它要呼唤什么?显然,它是在呼唤权威第三方的介入,呼唤真正超越当事双方的、更有力也更中立的力量介入。

昨日广州市律协就女律师孙世华在华林街派出所遭遇“碰瓷”执法事件的第二号公告,令真相得以部分澄清。至少,它印证了此前广州警方的回应是失真的和片面的:第一,不存在广州警方所称的孙世华律师等“涉嫌扰乱秩序”问题;第二,倒是警方犯错在先:“华林街派出所民警在孙世华律师办理业务期间,存在行为失范、态度不当、语言有失文明等情况。”但对关键真相,即是否存在孙世华律师所控诉的羞辱性“裸检”,以及险些致命的肘击锁喉、掐脖施暴等更残忍、更恐怖的情形,广州律协的通告并无明确交代,以“现暂未发现存在殴打羞辱孙世华律师的行为”一语代过。

“真相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才会有”—广州律协第二号公告的浅暗示

真相未完全揭出,但已露出冰山一角。这无疑是一个突破,是公共舆论的阶段性成果。

这成果来得何其不易。9月20日事发,次日,孙世华及所在律所即已向广州律协提交维权,也向广州警方做了反映,但迟迟等不来广州警方的回应。直到两个多星期之后即10月9日《新京报》率先报道,《财新网》等主流媒体迅速跟进,这场冲突始为公众所知。迫于压力,10月10日,广州警方不得不公开回应,但不仅完全否认孙世华等的指控,而且反过来指控孙世华等“涉嫌扰乱秩序”。广州警方的一边倒无助于平息事态,人心难服,舆论不依不饶。孙世华事件最终升级为重大舆情事件,举国瞩目。

作为当事方的广州警方之不客观不公正,已由律协公告所证明。但如上所述,广州律协并未说出全部真相,明明在广州警方安排下看了事发现场的监控视频,羞辱性“裸检”等不当对待到底存不存在,广州律协于此仍语焉不详。这要么是因为广州律协相比于警权过于弱势,知道了也不敢说;要么广州律协不敢确信广州警方给自己看的是完整视频。

从事发后广州律协的坚决态度来看,不像因为怯懦而回避要害,问题在于监控视频是否完整,这样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如果真的存在此类问题,广州律协当然无法就是否存在羞辱性“裸检”以及更残忍、更恐怖的施暴给出确定判断,甚至,即使他们对监控视频的完整性有所怀疑,恐怕他们也不便公然质疑,因为这可能超出他们的权限和能力。但无论如何,他们言犹未尽是显而易见的,不敢背锅是显而易见的。

“真相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才会有”—广州律协第二号公告的浅暗示

真相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才会有。幸好孙世华是执业律师,有一定话语权;更幸运的是主流媒体全力卷入,否则,不仅孙世华求助无门,广州律协即使想协助也无从下手。只是背靠磅礴的舆论,孙世华和广州律协才有底气跟强大警权博弈,才终于打破了警方的一家之言,求得了部分真相。但全部真相仍未揭出,水下冰山仍神秘难测,事件并未画上句号。事实上,广州律协公告于此已有委婉表达:它没有否定羞辱性“裸检”以及更残忍、更恐怖的施暴的可能,只是说自己“现暂未发现”,这堪称意味深长,为可能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换言之,广州律协尽最大努力,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了。再往前一步,揭出全部真相,它已经力有不逮。这才是律协公告的潜台词,这潜台词既是表白,也是呼唤。它要呼唤什么?显然,它是在呼唤权威第三方的介入,呼唤真正超越当事双方的、更有力也更中立的力量介入。

这也符合程序正义之旨。求得全部真相之重要毋庸争辩。而要求得全部真相,无疑有待公正程序。此前真相之所以难求,问题就出在程序上——只是广州警方单方面的调查,客观公正从何而来?律协公告的潜台词,恐怕也是有感于此。但律协公告不只是呼唤权威第三方出场,它更是含蓄地为权威第三方接管后从何入手指出了方向,那就是事发现场的监控视频,如何确认、确保监控视频的完整性。此环节一旦突破,一切可迎刃而解。

而这,当然同时需要舆论压力。没有公众的深度关切,没有持续的舆论压力,就不会有权威第三方出场的动力。事件很可能就此止步。万一事件就此止步,此前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连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全然失其意义,不过给已经堆积如山的舆论烂尾楼增添新的烂尾,不过给水位已经很高的人心堰塞湖注入新的泥石流。

若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在文末打赏支持,打赏收入将全部用于内容生产上,为诸位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为“乐见岛”解困式报道系列文章,此为系列文章第二篇,乐见岛不仅专注于问题的发现,还有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挖掘,让人不仅可以看到问题,还可以已有的解决方案,因此启发民智。若您对我们做的事情认可,请关注我们,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