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精神的表現

在各地出土的仰韶文化中,還發現了不少陶塑人像和石雕的人頭像。這些按照生物界自己的原型而製造的人頭像的出現,說明了人的精神的又一次昇華:原始先民在與大自然的長期的搏鬥中,已經朦朧地認識到自己並非自然界的一種被動存在的族類,而是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中的一種主宰的、至少是重要的力量,於是把自己的面像作為代表自然的一種精神力量加以表現。而且,在藝術上也相當地成功。例如,在1973年甘肅秦安縣邵店大地灣仰韶文化遺址中所發現的人頭陶器,頭的前額有一排整齊的短髮,左右和後部都是披髮。眼睛以雕空的形式出現,給人以深邃的感覺。兩耳穿有小孔,五官比例恰當、勻稱,整個造型生動樸實。在北首嶺的發掘中,不僅同樣出土了一件眉目鬚髮十分逼真的彩塑頭像,而且還出土了一座屬於中期的陶塑半身人像。這件陶器頭部已經殘缺,兩臂用泥條貼附於前身,雙手置於腹部,手指之間用刻線表示,“手法非常原始。它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時代最早的人像雕塑作品”。近年,在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和建平縣交界牛河梁一帶,還發現了女性陶塑像。這不僅體現了人對自己形體美的一種樸素的認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對自己精神力量的肯定——這一點,是人類在經過上百萬年的與自然的鬥爭後取得的,它標誌著人在自然界中逐漸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支配地位。

在新石器時代,出現人頭塑像、人身塑像的同時,也還出現了動物形陶塑——這顯然是模擬動物形體而塑造的,把動物的形體作為造型的基礎,製造成實用的器物。例如,《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發掘簡報》中所展示的那類造型生動逼真的豬形陶鬹,既有力地說明了當時“藝術家”們非凡的想象力,又表現了自然界中動物與人的關係。這類動物形陶塑和人頭、人像陶塑一樣,成了後來發展起來的雕塑藝術的基礎。在陝西華縣還發掘出了鷹鼎,造型優美,栩栩如生。而在審美意識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是仰韶文化中晚期所普遍出現的三足陶器。此類陶器不僅利用三足支撐,比起四足來簡化,且其本身又顯得更為明快、穩健、沉著,給人以很強的審美感受,並且在後世演變成了主要的禮器——“鼎”。

人:自然精神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