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之後,華爲也被曝停止社招,網際網路寒冬來了嗎?

蕙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毫無疑問,確實是寒冬來了。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發展週期,從低谷到復甦,然後走向高潮,最後走向蕭條,蕭條之後就是低谷,如此循環往復。不要說一個行業,宏觀經濟同樣有這樣的特徵,而身處其中的企業同樣也逃不開這樣的規律。


就阿里(京東和阿里的情況類似)、華為和騰訊來說,他們如今都面臨自己發展上的瓶頸,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很難複製,所以減少招聘是很正常的動作。


阿里主要面臨的是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殆盡。如今,中國的互聯網網民超過10億人,考慮到大量農村老年人口,其實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已經完全普及。過去幾年,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其實增速都在下滑。互聯網本身已經不能支撐他們的發展速度,所以才有了阿里大量佈局線下資源,比如收購大潤發,和蘇寧結盟,自己孵化出了盒馬鮮生等等。與此同時,阿里開始向基礎科學進軍,拓展電商以外的盈利點,成立達摩院做芯片、量子通訊等業務;成立羅漢堂,為科技時代的阿里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等等。


目前來看,阿里在線上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在線下的業務以及基礎科學、人文科學方面的佈局也基本完成,對於人才的需求已經渡過了最渴求的階段。適逢當前貿易zhan,全球經濟可能迎來拐點,阿里減少招聘人員,也是在為不確定性做準備。


華為面臨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眾所周知,華為最核心的業務還是電信設備,但在全球4G網絡建設完成,5G還沒有完全鋪開的情況下,華為這一塊業務的增長極為有限;這些年,華為將重點放在了消費者業務上,華為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都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如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整體出貨量在下滑,這一塊業務也差不多到了天花板;所以,華為將接下來的重點放在了企業公有云上面,想要複製亞馬遜、微軟、阿里的成功。這一塊市場仍有極大增長空間,但競爭激烈,前景並不明朗。


綜上,智能手機業務極為接近天花板,電信設備還要等5G鋪開,公有云業務前景不明朗,外加美國限制華為進入,澳大利亞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等負面因素影響,華為如今的增長空間,顯然比6年前要狹窄得多。


騰訊的問題,則是監管的問題。騰訊最重要的是遊戲業務,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利潤。但遊戲業務從去年起就遭遇嚴監管,並且被官方媒體大舉批評,如今中國還關閉了遊戲業務審批的綠色通道,騰訊拿到授權的吃雞遊戲遲遲不能獲批,只能投入而沒法獲取收入;同時,騰訊面臨今日頭條的激烈競爭,還面臨輿論的巨大壓力(對於它遊戲的批評,還有類似“騰訊沒有夢想”這樣的論調)。今年,騰訊剛剛進行了第三次組織結構的大調整,一切重新出發,此時大舉擴招人員,顯然不是妥帖之舉。


其實這3家公司增長放緩的核心,都來自於互聯網紅利的消失。如今招聘規模的縮減,其實是蓄積力量找到下一個同樣巨大的市場。而下一個市場,或許來自雲,或許來自AI,或許來自物聯網,甚至或許來自太空。


最後提示一點,阿里騰訊華為,是中國效益最好的企業,他們都過得艱難,其他企業同樣不好過。對於想要跳槽、創業折騰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互聯網企業的招聘一直比較謹慎,即使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招聘也是非常謹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成本因素。目前科技公司的支出成本中,人力資源成本佔據著重要的比例,而且人力資源成本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壓縮招聘崗位是一個有效的節省開支的手段。

第二:行業特殊性。互聯網公司具有較強的行業特殊性,並不是人多就一定能有高產出,很多案例都說明,即使在沒有崗位增加的情況下,很多部門的業績也會實現翻倍式的增長。因此,很多部門(研發、運營、策劃等)的招聘請求往往很長時間才會得到管理層批准,這在互聯網行業裡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第三: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也存在週期性問題。互聯網領域雖然整體處在發展的上升期,但是互聯網行業也存在週期性發展的時候,當公司管理層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市場調整的時候,必然會壓縮招聘需求,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

互聯網行業的人才招聘,尤其是社會招聘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比如公司之間會存在技術體系結構上的差異,社招上來的人才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與團隊形成合力,這個過程可長可短。另外,社招人才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問題,往往需要一個教育的過程才能瞭解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方式。

最後,社招人才的薪資待遇往往也比較高,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對社招比較謹慎的重要原因。如果相同的工作崗位,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一定會優先考慮應屆畢業生,因為不僅成本低,而且易於管理。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也經歷過多次互聯網行業的調整期,在我看來,緊縮招聘並不能說明根本問題,更多的是對發展預期的一種謹慎做法。

我的研究方向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我會陸續在頭條寫一些關於大數據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大數據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

謝謝!


IT人劉俊明


每當互聯網行業出現裁員或者停止招聘時,市場上就會浮起一種觀點,互聯網的寒冬來了。

實際上,在筆者認為,對於互聯網這個行業而言,寒冬之說一直存在,互聯網是一個異常競爭激烈的行業,撕殺、血拼、退場,戰鬥從未停止過,但是,當前這種情況,阿里京東以及華為停止社招更準確反映出的是行業的擴張之勢開始出現放緩。

擴張放緩,或者說發展節奏的調低,這主要是因為整個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來決定的,宏觀經濟層面,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的加大,整個經濟增速的下行壓力,這些都給互聯網行業的外部需求帶來負面影響,而互聯網行業內部,則是面臨著行業瓶頸的突破、技術、市場、產品等,因為停止社招更多是一種經營成本的壓縮,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人力資源成本也是很大的一部分,而且近年來,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


財經觀察徐叔


互聯網可能今年是比較難過的,一是因為市場的原因,二是人力成本在逐漸增加。


互聯網的冬天是真的要來臨了,繼p2p頻頻爆雷,房地產的勢頭也是持續下降,顯然日子並沒有這麼好過,而近日又有人在脈脈上爆出阿里只出不進,京東已經全面停止社招。隨即阿里出來闢謠,說公司目前正在調整業務,並沒有說停止招人。

即使是給這樣回覆,也並不見得網友們買賬,在互聯網混跡多年的人表示,不會停止社招,但是人員減少,要求就更高了!

阿里、京東還在澄清的時候,華為扔出了一個炸彈,宣佈原則上停止社招,特殊情況除外,該文由輪值董事長簽發,以應屆生和內部流動代替外部招聘。

那麼意味著失去了應屆畢業生的人就沒有機會進華為了?不是,但是很難,從華為這份文件解讀上來看,華為的社招只針對“19級以上的關鍵稀缺人才”。

19級以上職級的員工要求有多高呢?1.12—1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而且能力突出。2.IT、公有云服務、人工智能、視頻監控、互聯網生態與運營等領域的佼佼者。

對於華為成熟有優勢的技術的領域已經無需補充外部中層人員,華為原則上停止了社招,只有校招,意味著華為想要擴大中基層工作者,內部不斷進行優化,不斷淘汰,實現優勝劣汰。

減少用人成本

華為停止了社招,目前補給血液的只有剛出校的應屆畢業,按照華為的等級,新進的員工13-14級,處於基層,薪資相對來說比較低,華為這個做法是想要減少用人成本。

華為2017年公佈的財報顯示,華為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但利潤為475億元,照此計算利潤率7.9%。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6億元,淨利潤371億元,照此計算利潤率7.1%。對比其他互聯網公司,如阿里2018財年收入2502.66億元,淨利潤614.12億元,調整EBITA核心商業利潤率為53%。也就是說,華為雖然收入多,但利潤率並不高,部分原因就是華為公司的成本過高。

成本中的一大塊支出就是員工薪資。2017年度華為支付員工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共1402.85億元,以華為18萬員工數來計算,當年員工人均年薪為77.94萬元。有員工表示,公司目前的員工結構是13-14級(新進畢業生)的人數和19級以上(高級專家或管理者)的人數都很少,中間段15-18級的員工數最多,或佔到90%左右。

而一些中層員工能力不足,不具備晉升的條件,但又由於入職時間長,享受較多的公司薪資福利,因此成為降成本的一大目標人群。此次公司先行關閉社招通道,減少這部分人的流入,再依靠考評、內部流動等渠道,優勝劣汰,最終為公司節省成本。

華為內部變革和更新速度很快,想要走得更快,就必須給自己減負,顯然華為正在減負,華為目前面臨的問題也是企業面臨的問題,在內部沒有做到優勝劣汰,人員臃腫,不知道該如何去精簡人員,這是企業意識到但是沒有根除的一個問題。

“二八定律”是指20%人創造了財富,剩下80%的人普通員工,企業要做的是,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把加大20%的比例,實現企業效益不斷增多,員工福利才會上漲,但企業沒有利潤,也是最先從員工身上開刀,最明顯的是福利降低,最後是裁員。

兩敗俱傷是企業最不願意看到的問題,最好的是防範於未然,敢於創新和改革,把員工積極性提升,實現優勝劣汰,增加收益。

華為已經是有成熟的機制,中小企業不可直接複製模式,但是我們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內部優化,如何去優化?可以借鑑別人用得好積分管理模式:

積分管理為什麼能激發員工主動做事?一是人的好勝心,積分管理時時排名公佈分數,所有員工都可以看到,員工內心是不服氣,會想辦法提升自己,以便不斷超越。二是與利益掛鉤,員工想要,通過積分可以實現晉升、加薪,甚至是淘汰不願意改變的員工。

主動做事的員工明顯比以前多了:

積分管理是基於目前像華為的管理思路,但不是照搬。通過量化員工工作,通過考核員工的工作能力、品德等各個方面,通過獎扣分的形式來激勵員工,淘汰一些只是做“表面功夫”的員工,實現內部優化和公平,有區別對待才是對員工最大的公平!

以上是運用民網積分管理模式,篇幅有限,關注私信我可拿到以上管理模式~


企業數據化積分管理


今天早上看到阿里、華為及京東都出來發表聲明了。這是信息公開及明星企業與外界互動的方式,但即使發佈聲明,但也不能說明《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有問題。人們的焦點更關注在大企業看似沒有直接關聯的集中行動,折射出來關於互聯網發展和經濟形勢的焦慮心態。

(原創) 文 | 劉成軍,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造奇智能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


從媒體報道和這些公司的聲明來講,都在昭示著一個隱秘的現實。這些聲明都非常無力,沒有數據,比如2019年準備招聘哪些人才,要招多少人,有什麼要求啊,這正好是免費廣告的時候。可是,現實很殘酷。

現在最關鍵的是,單純從一家企業來看,很難判斷行情和經濟形勢,但如果大公司齊刷刷的做出相似的舉動,這一定說明大形勢確實在變動!

  • 華為:日前內部發布了《關於落實公司人才供應策略的決議》,這份《決議》是真實的,並不是憑空偽造。文件顯示,“華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不在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範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

——:可以仔細思忖關鍵字,社招的口子仍然開著,但只向絕對少數人開放,口子明顯被收窄,這一般人都能看得出來。另外,招個人才還要輪值董事長審批,這明顯是要絕對的節奏。想想,誰為為了招聘一個人,捅到輪值董事長那邊?還想不想幹了!

  • 阿里: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才和組織升級,是阿里巴巴人才組織體系多年來的獨到經驗,“以前有,以後仍然會有,而且必須要有,怎麼可能沒有?”

——

:阿里的反應明顯在走“模糊路線”,這就是典型的公關路線。

  • 京東:官方給出的回應很簡練:沒有此事。稱“目前社招需求仍很大”。

——評:和阿里的反應類似,要麼是明顯不把媒體爆出來的事情當回事,要麼就是點中要害了。


媒體視角分析:從當下的處境來看,沒有哪個公司願意被媒體盯上,尤其是可能引發一系列猜想的事件,因為大企業容易被當作“出氣筒”或者議論的對象。

經濟形勢來看:就這幾家公司的薪酬,人才成本很高,如果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形勢數據和行業發展情況並不樂觀,“停止社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深度思考、認知升維、跨界連接,歡迎加入#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社群

(欲加入研習社,歡迎私信諮詢)

—筆者在知識付費領域的探索,2018年1月1日,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獨家推出、業界首份聚焦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質量實名付費社群——[工業互聯網研習社],依託[知識星球]而建。致力於打通工業互聯網從資訊→信息→知識→認知→見識→服務的鏈式通路,助力您的職業發展和機遇把握。這是在工業媒體與知識分享領域的知識付費嘗試!

—近300位付費研習社社友遍佈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武漢、蕪湖等工業重鎮,初步構建起覆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軟件、底層數據採集、工業數據分析、系統集成商、大學及產業資金在內的全國價值網絡。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


謠言!華為澄清了,沒有停止社會招聘,有人想用華為熱點賺流量,故意捏造的事。

稍微有點大腦思考能力都會懷疑,一個超大公司怎麼可能會封閉一條必須的人才來源路徑?捏造這樣謠言的人水平很low。沒常識啊。


西格瑪的化學


我覺得不是互聯網寒冬來了,是經濟寒冬來了。互聯網相比其他傳統行業 仍是朝陽產業,只不過紅利期將過去了,賺錢沒那麼容易啦


AI商業


雖然當事公司澄清是假新聞,但行業肯定會有低迷期,年底了,減少招聘儲備好糧食過冬也是需要的。對廣大職場人士來說,收起騷動的心,廣積糧,拼的是誰的糧食能堅挺到明年開春,在寒冬裡苦練內功,一定會是來年的贏家。


大衛影視圈


還是等官方發佈。



浮塵有夢


經濟下行,股市低迷,賦稅加重,各種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