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家里老人就是那个替我们负重的人。

入秋以来气温降低了些,早晚比以前凉快,我有时会在上午带孩子去小区玩。但因为去得太晚,很少遇见别的小朋友。

那天出发得早,前后遇到两位带孩子出来玩的老人。孩子们互相认识,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我便和老人们闲聊起来。

第一位奶奶还很年轻,55岁,孙子4岁多,老人家在湖南,从儿媳妇怀孕开始就来上海照顾她,至今快5年了。

“我也不愿意在这里呀,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不来他妈妈就没法上班,儿子一个人的工资养不起家!”

这位奶奶以前是车间工人,5年前来的时候还差几个月才退休,但是媳妇怀孕后期没人照顾,只好提前退了。

孩子爷爷是厂里的管理人员,要60岁才能退休,今年58岁,还在坚守岗位。

“这5年他一个人在老家上班,连个给他做饭的人都没有......”奶奶说起来无限唏嘘。

少年夫妻老来伴,快60岁,算得上是老人了吧,却只能形单影只地上下班,每天自己照顾自己,冷冷清清,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更不要说有个头疼脑热的,身边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

人们常说年轻人压力大,生活不易,然而,谁容易呢?老人也有许多不易。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从25岁开始照顾孩子,一直持续到60岁都要围绕着孩子孙子团团转,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今大多数年轻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和对保姆带孩子的不放心,老人带孙辈已成为中国社会一大趋势。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军”。

很多老人放弃原来的生活来到新的城市,忍受着人生地不熟的孤独,他们这么做最根本原因就是孩子,老人们坚持孩子在哪家就在哪。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讲了两位“超人奶奶”,看着令人敬佩,但更让人心疼。

64岁的郭阿姨是位十足的“老漂”。

她一年到头三地跑:寒暑假在杭州带孙子,九十月份回山东割玉米、种小麦,其余时间在江苏带外孙。

一年都没个休息,但她乐在其中,她说:“哪里需要去哪里,虽然辛苦,但能帮衬孩子就值得。”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多么朴素的话语,只是因为我愿意。

另一位王阿姨虽然身在杭州,但照顾的是二胎家庭,她每天都按照儿子安排好的行程行动。

孙子暑假一共报了8个兴趣班,早上画画和书法,下午表演和游泳,到了晚上要学钢琴。

从早晨5点钟要赶到晚上九点钟,除了吃几顿饭,一天里难得休息。可只要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她就觉得很欣慰。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就连小孙子都说:“奶奶一直在外面站着,等着,天很热,看着挺心疼。”

对于老人带孩子,我们更多关注他们有没有带好孩子,却忽视了他们的辛苦付出,忽略了体察和尊重他们内心的感受。

庆幸的是,小孙子明白爷爷奶奶的不容易,懂得他们的默默付出是因为深深的爱。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真正爱的人没有什么爱得多爱得少,他是把自己整个儿都给他爱的人。”

正如我们的父母对后辈的爱,他们用尽全力,竭尽所能。

老人帮忙带孩子看似很平常,但他们的付出却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只好放弃工作,扔掉梦想,“困于”家庭。

作家冰心在一篇文章里写,自己曾问妈妈:“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父母爱孩子就是这么简单。

这世上,如果真的有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一定是来自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陪我们长大,助我们成家,又不辞辛苦为我们带娃。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小的时候我们信任仰仗父母,成人后我们占据了高地,他们做得好,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稍有不好,我们就埋怨吐槽,甚至争吵。

我们要明白老人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

因为有了他们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照顾孩子和家庭,我们才能工作,赚钱养家。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么样了?

多体谅父母的不易,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他们开心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

有一种娃是老人带大的,也有一种幸福,叫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

请我们对满头银发还在奔波操劳的父母真诚的说:“谢谢,幸好有你。”

爱和理解才能让我们无惧风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91读好书(ID: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