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港珠澳大橋!致敬,重慶面孔!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一橋越滄海,天塹變通途

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於一體

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

多項創新,打破海上橋樑工程極限

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這就是港珠澳大橋

10月24日 上午9時

這座被譽為

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正式通車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含7公里海底隧道),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大縮短了香港到珠海、澳門三地的時空距離,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加速度。

而你知道嗎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中

還有不少重慶企業和重慶人

來!一起了解一下

這些重慶面孔吧

重慶企業建橋有高招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港珠澳大橋鋪設橋面使用的澆築式瀝青混凝土技術,正是重慶的一家企業參與完成。這種在鋼橋面鋪裝澆築式瀝青混凝土的方式,尚是目前世界性難題。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鋪在鋼橋面上的瀝青材料,夏季使用環境比路面高20℃,同時還要面臨比路面變形大幾倍的抗裂要求。如何將材料牢牢粘結在光滑的鋼板上,施工技術上是一個巨大挑戰。2014年,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旗下的重慶智翔公司脫穎而出,成為港珠澳大橋的中標企業。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據介紹,和常規的瀝青混凝土相比,澆築式瀝青混凝土技術不僅耐高溫,變形能力也有顯著提升,防水性能也更好,能很好地適應鋼橋橋面使用需求,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重慶的菜園壩大橋、鵝公巖大橋以及剛剛維修完畢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橋也都採用了這一技術。

攀登橋樑巔峰的重慶面孔

孟凡超:深海築路,匠心獨運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孟凡超(左)。受訪者供圖

孟凡超,重慶交通大學1978級橋樑與隧道專業學生,他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

“深海築路,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匠心’。”孟凡超說,為確保大橋使用120年,港珠澳大橋建設中施行了最科學嚴格的HSE質量控定崗定人定標準,每一道工序檢查驗收後再進入到下一道工序,按照“零隱患、零遺憾、零事故”的標準做好每一道工序,因此生產的100萬方混凝土無一裂縫,預製的33節沉管全部滴水不漏,在港珠澳大橋的修建中誕生了中國修橋的新標準。

他表示,自己有時會回到重慶,參加一些橋樑方面的學術研討會,或者回母校作講座。他說,願母校的學子們,為將我國建設成為世界橋樑和交通技術強國而不懈奮鬥。

張寶蘭:攻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關鍵技術

重慶大學1983級材料學院建材系校友張寶蘭,則攻克了讓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關鍵技術。

港珠澳大橋能否成功建成,關鍵就在海底沉管隧道。而沉管隧道要保證120年在海底不漏水,混凝土是重中之重。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長張寶蘭,已研究混凝土20多年,2011年5月被委以重任派往牛頭島管起大橋沉管預製廠混凝土試驗室工作。她也是本次項目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女教授、高級工程師。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張寶蘭說:“攻克這項技術最大的困難就是整個過程耗時太長,從立項到試驗到澆注施工歷時近7年,這中間我們要面臨氣溫環境的變化、原材料的變化還有人員的流動,在這麼多變數中要保證混凝土的性能不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憑藉多年豐富的課題研究實踐經驗,在耗時近一年、用壞了4個攪拌機進行了海量的試驗後,基礎配方終於出爐。

在混凝土的配比上,張寶蘭帶領團隊反覆配比了100多噸混凝土,終於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級配方”。

“混凝土裂縫控制一直都是工程上的難題,大體積混凝土開裂風險更大,更難控制。”重慶大學材料學院吳建華教授在談到這次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混凝土的關鍵技術時,忍不住讚歎:“這項關鍵技術的突破,破解了大型工程混凝土裂縫控制的世界級難題,很值得推廣,也很高興我們重大人在國家重大工程中貢獻力量。”

劉衛:重慶工友沒為家鄉丟臉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作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交通工程的總監理工程師,劉衛有幸受邀參加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前往開通儀式現場的路上,透過客車車窗,劉衛聚精會神地打量著晨曦中的大橋,他發現自己熟悉的引橋變化可真不小,“印象中繁忙的工地,如今變得花團錦簇,道路平坦寬闊,井然有序。”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劉衛今年55歲,南岸區人,臉上黑黢黢的皮膚藏著皺紋,給人的最初印象超過實際年齡五六歲。瞭解建築行業的人都知道,這是長年在戶外工作的烙印。

劉衛透露,有約3000名來自不同項目的重慶人為港珠澳大橋修建作出了貢獻,這個數據是他監理大橋主體工程交通工程2年多得知的。

“重慶人沒在建設中掉鏈子,工友們都是早晨6點起床,吃了早飯後就開始幹活。海上風大日頭也毒,我沒聽到有人報怨工作環境。相反,有些工友的孩子在這裡出生,工作辛苦但生活氛圍濃,生活區也能讓人感受到投身建設大潮的凝聚力和快樂。”他強調,重慶工友沒為家鄉丟臉。

楊紹斌:攀登橋樑“珠穆朗瑪峰”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建設主力軍,該公司總經理楊紹斌也是一名來自重慶的建設者。在他眼裡,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科技、裝備製造高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楊紹斌說,港珠澳大橋不僅長度世界第一,而且建設環境複雜程度也是罕見的,它地處外海,橫跨伶仃洋,地下是40多米的深厚軟土層;還穿過白海豚保護區,環保要求極高。建成後的大橋不僅通車,還有萬噸巨輪穿梭其間。

“我們把這座大橋稱為橋樑的‘珠穆朗瑪峰’。”對此,楊紹斌很自豪地說,依靠自主攻關,他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難題,形成了400多項專利,沒有發生一起重大的質量事故、安全事故,以世界最高標準建成了世界最大跨海大橋。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港珠澳大橋之歌 詞作者是重慶人

好像天上來,好像海上來

美麗的金橋連接所有的期待

……

2017年1月,“港珠澳大橋之歌”主題創作歌曲徵集活動落下帷幕,《海上金橋》等5首歌曲最終入選。

重慶人黎強就是《海上金橋》的詞作者。他是一名保險公司員工,還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重慶市音樂文學學會理事、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他為港珠澳大橋創作的這首“港珠澳大橋之歌”,由90後曲作者易茗在獲獎晚會上,面向港珠澳大橋建設者進行了演唱。

2014年11月底,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和珠海廣播電視臺聯合發起,港珠澳大橋工會聯合會承辦的“港珠澳大橋之歌”主題創作歌曲徵集活動面向全球啟動。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黎強看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即有了“我為港珠澳大橋寫首歌”的創作衝動。“我把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樸實的中國元素放入歌詞中。”黎強說,他通過抒情、優美的音樂語言,將港珠澳大橋一橋飛架、連接三地的雄偉氣魄予以高度讚美,從而抒發了對大橋最深沉的熱愛,也充分表達了一橋三地的人們邁向金橋、邁向美好的期盼與嚮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成功舉行,黎強更新了“朋友圈”——我曾經以自己的文字,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寫下了這座“超級工程”的祝福,也表達了所有中國人內心的無限自豪、無限榮光……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當然,珠港澳大橋上的重慶面孔

只是整個建設奇蹟的一種身影

而在這一世界矚目的成就背後

是無數建設者們的艱辛付出

今天的C位屬於他們

他們當之無愧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震撼,港珠澳大桥!致敬,重庆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