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解读:髑髅里眼睛

禅宗公案解读:髑髅里眼睛

禅宗《宏智禅师广录卷》载:“举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严云。髑髅里眼睛。僧举门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霜云。犹带喜在。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霜云。犹带识在。师云。王居门里。臣不出门。”

禅宗公案解读:髑髅里眼睛

解读:

“髑髅里眼睛,禅林用语,又作“棺木里瞠眼”。“髑髅”,原指死人之头骨;于禅林,转喻人已断除情识分别,获得解脱。“髑髅里眼睛”,比喻由死中得活之意。

究极之道岂是分别之“识”所能了知?依《楞严经》载,我等能知能识能了别的“心”,非攀缘计较之“意”(第七末那识),亦非分别、妄想之第六意识之心,乃法尔如是之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的八个识心,乃真如不守自性之一念无始无明所起之妄心——第八识阿赖耶是一念无明所生之“三细”相,“七转识”是“三细”相所演变而成的“六粗”相。“六根”、“六尘”、“六识”、“五阴”、“十八界”,是如来藏妙真如心发挥的妙用。我等凡夫如若能够放下诸妄计分别、颠倒妄想、贪爱执著,妄心妄识灭尽处,即是如来藏心这个真识实我之大活处,此即“髑髅无识”之境界。

“王居门里,臣不出门”:一般而言,“王”,喻黏缚于尘而定居于六根里的如来藏真如妙心;“门”,喻六根;“臣”,喻转识妄心。但个人依《楞严经》理解为:“王”,喻黏缚于尘而定居于六根里的如来藏真如妙心;“门”,喻妙如来藏妙真如性;“臣”,喻转识妄心。“六根”、“六尘”、“六识”、“五阴”、“十八界”,无一不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的功用——真用为四智,妄用为八识;真用为圣,妄用为凡。

禅宗公案解读:髑髅里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