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閣大學士零零發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作為“破吳首功”之臣,結果如何後世也並沒有記錄,但是後世的猜測大概有六種。
先說西施,西施貌美,美到什麼程度呢?病心而顰都能惹的別人效仿,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魚為之沉,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
當時越王勾踐想起兵吳國,就是那句著名的“臥薪嚐膽可吞吳”。
因為當時吳國還是很強大的,並不容易擊敗,門下謀士就想辦法,最後想出了一招美人計。
是范蠡(li:音同裡)想出來的,於是他們就四外尋訪,最後到了西施出生的小村莊,世人都說這住著一個大美女。
范蠡看了之後,自己也動了心,然後帶回家去了。傳聞西施也喜歡范蠡,於是二人就搞一起了。
但是國之大事怎麼能耽擱?於是就把西施獻出去了,當然沒有草草獻出。
因為當時的美人,不但的長得漂亮,還得能歌善舞,得有一些才藝才行。(畢竟古人的樂子不多,看舞蹈就相當於現在看電影一樣)
於是經過了三年的精心培訓,可見西施也是沒有怎麼牴觸。
把西施送給吳王夫差之後,吳王喜歡得緊,於是也不上朝,學了前輩的作風,為沒人蓋宮殿,蓋大游泳池,整天喝酒唱歌起舞。
時間不久,吳國就分崩離析了,越王勾踐取而代之。
勾踐能有這樣的成就,這就要說到范蠡其人,這是一個什麼人呢?大概可以算的上是勾踐身邊的第一謀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年幼家境貧寒,所以寒窗苦讀,年輕時就已經具備了不俗的學識,後去越國為官,沒有被重用。當時越國弱小,被吳國兼併了,正所謂“六親不和有孝悌,國家混亂見忠臣”。
那些個大官們走的走散的散降的降,只有范蠡一直陪在勾踐身邊,跟著勾踐夫婦一起下地種田,做吳國奴隸。
吳王夫差很看好范蠡,多次向他拋出橄欖枝,范蠡不為所動。有一次夫差在路上留了一塊金子,然後在暗中觀察范蠡的反應,只見范蠡徑直邁過去,不為所動,於是夫差就再也沒想過拉夫差入夥,認為其人不為金錢所動。(在我看在,這正是夫差愚蠢的地方。人家不為金錢所動,要麼是傻子,要麼有大志,於情於理也應該先殺了除去後患。)
范蠡在勾踐破吳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西施是首功,那范蠡就是第二大功臣。
范蠡是一個學識淵博,很聰明,識時務,自制力極強的人。
吳國破了以後,按功來說,范蠡應該是封王拜相。但是范蠡做了一個決定,棄官。
因為范蠡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即使做上了丞相(實際上范蠡做了上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總有一天會被整死,索性不如直接棄官。
於是范蠡棄官而走,開始經商。
在臨走的時候,勸他一個好朋友 文種 也走,要識時務知進退。(文種是跟范蠡一樣的謀臣,功勞僅次於范蠡)
文種沒聽,留在越國做大官。當時的越國滅了吳國之後,其餘諸國勢力差越國很多,所以越國統一天下已成定局。
不久,文種無故死去。
反倒是范蠡經商,曾幾度成為首富,家財千金。
後因饑荒,為救黎民,又散盡了家財,最後兒孫滿堂,年老之後無疾而終,是善終。
說完范蠡,就再回到西施。
這二人都是破吳的功臣,那結果如何呢?
有六種說法,但是可以總結成三種。
第一種,吳國滅了,西施因為內心愧疚,上吊自殺。這種倒不是不可能,古代紅顏多禍水,尤其敗國的娘們,幾乎沒有好下場。但是西施好就好在名聲沒有如妲己褒姒一樣。
第二種,吳國滅鉤,范蠡接西施走了,駕一葉之扁舟,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這種說法因為結局較好,所以廣泛應用於戲劇創作。
第三種,也就是這一種包含了四種說法,那就是西施被綁沉江而亡。
一說被吳國人沉江,因為國破家亡,國人憤怒。這種不太可信因為畢竟是功臣,怎麼可能被抓住呢?
二說是被范蠡沉江,因為怕勾踐禁不住美色誘惑,所以提前為勾踐做了選擇,把西施沉江。也不太可能,畢竟二人好過一段,而且後來直接棄官了,沒必要如此。
三說是被勾踐沉江,因為勾踐知道西施紅顏禍水,不詳。所以痛下殺手,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怕自己忍不住。但是也不太可能,因為勾踐臥薪嚐膽,忍耐力,自制力和志向都不弱,所以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四說就是被勾踐的媳婦沉江,因為西施立了功,勾踐要接她入自己後宮,勾踐媳婦以此女紅顏禍水為由,怕擾亂朝政,所以給西施沉江了。也可能是因為出自女人間的嫉妒,這個也有可能。
總之結果有三種,第一,愧疚自殺。第二,跟范蠡私奔。第三,被人沉江。
個人覺得這三種都有可能,因為自殺會感覺是西施心善,鑑於這麼漂亮,應該心地善良一些才完美,所以世人傾向於她是愧疚自殺的,畢竟昇華了人格。
說私奔呢,也有可能。畢竟范蠡西施好過一段,范蠡不跟越王搶功,只要一女人,勾踐應該會應允。
要說被沉江,也非常可信。
古人,尤其是朝中大臣,對後宮的事比較看重,如果認為一個女人不詳,禍國殃民,可能會直接沉江,就不要說春秋戰國,但說魏晉隋唐都有過這種事。
至於究竟是什麼結果?這也不得而知了。
但是世人留下的就是“西施”這個美的代名詞。
到後來被廣泛應用,記得金庸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西施怎樣美麗是不得而知的,但應該如夏夢一樣才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