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李嘉誠的辦公室掛著一幅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李嘉誠 辦公室對聯

這24個字濃縮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是胸懷遠大抱負、只求中等緣分、過普通人的生活;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世、做事該留有餘地。

如今,90歲的李嘉誠已在2018年3月宣佈退休,他的人生經歷如此的勵志,對人生的感悟又是如此的讓人稱道和學習,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從李嘉誠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

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生存之道---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坎坷的生活經歷和艱難困苦的成長環境,往往更能使一個堅強的人顯現出自身的價值。民間就有句話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強者,能在磨難中生存和成長,能直面困難與挑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李嘉誠幼時歷經戰亂,奔波流離,少年喪父,為了生存下來,他不得不輟學養家,獨自挑起重擔,照顧母親和弟妹。磨難就此激發了他的潛能和鬥志,為他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內心基礎。先是在茶堂斟茶倒水招呼客人,兢兢業業抓住每一個機會,15歲做推銷員,22歲創業,29歲贏得“塑膠花大王”的美譽,30歲涉足房地產……58歲首次登上香港首席財閥的寶座,60歲被財富雜誌評為世界華人首富......

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立身之道

李嘉誠謹記父母和老師的教誨,使他懂得了經商先做人的道理。他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不斷砥礪心志、完善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才會有出路,才能將理想變為現實。

他少年時期開始,就始終堅持自學、自勵、自修,為自己的宏偉志向而努力。哪怕已經登上首富寶座後,他依然堅持每天雞鳴而起,要花固定時間看看報讀書,堅持鍛鍊身體。

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李嘉誠

李嘉誠經商語錄:

  • 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我講求的是在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對風浪一定要捱得住。
  • 不必再有絲毫猶豫,競爭既搏命,更是鬥智鬥勇。倘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談何在商場立腳,超越置地?
  • 一生之中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絕對不告訴媽媽。 9. 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 10. 愚者用肉體監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視肉體。
  • 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5. 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 16.“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裡。
  • 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的優秀企業家群體更是引人注目。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為社會作貢獻,社會也回報他們以崇高榮譽和鉅額財富。
  • 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 長江不擇細流,否則怎能匯成長江?
  • 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
  • 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 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瞭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長江國際商會成立 李嘉誠方李邦琴為名譽會長

李嘉誠人生哲理:

  • 只有小聰明,絕對無法超人一等。大小聰明,皆可謂聰明,真假聰明,也皆可謂聰明,但用之不同,結果會天壤之別。有些人以為聰明絕頂,沒有任何對手,其實最容易失敗者,正是此類人。真聰明者往往讓人不知其聰明,而以最大限度地做成事為大要。
  • 多點看問題,就不會有死路。世上問題之多,猶如麻點。如果只盯住一點,不及其餘,就會鑽牛角尖,這是自我封閉的典型代表。做人必須多點看問題,一處不通看他處,讓自己的人生方略“活”起來。
  • 任何時候絕不說不該說的話。嘴巴厲害往往驚人心,但也能傷人心。做人的硬道理之一是絕不說不該說的話。反之,隨意放言,一則顯得粗率。二則顯得浮淺。在任何時候,只說該說的話,才是穩中取勝之道。
  • 用心做可能改變一生的事。 善於做人,旨在改變一生。無數個成功案例表明:大凡做人到位者,都為自己良好的人生局面開了一個好頭,並且成為立穩人生的柱石。人生之難,在於做成心中事,而要達到這一人生規劃,離開高質量的做人之道,一定潰敗千里。
  • 想盡一切辦法不於上司磕磕絆絆。有些人總愛與人磕磕絆絆,以此來顯得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這絕不是一種好習慣,因為它會毀壞你的人際關係。在實踐中,有些事必須靠唯唯諾諾才能心想事成,更何況世事並非從頭到尾皆能如人所願。
  • 培養優良的個性即對自己負責任。個性是一個人成長中至為重要的一環——渴望人生成功者,必須認真分析自己的個性,取優去虐,讓自己趨近完善。請注意,沒有人能夠深刻地解析你的個性,要承擔一個任務,只有你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 為人坦誠但不能不分對象。為什麼有些人贏得一些小成就,卻難以實現大成功 關鍵就是不能以坦然之心與合作者長久交往下去,而是在不知不覺中變了一套做法,結果不但失去人心,而且還失去了做大事的籌碼。做人必須坦誠,這是眾所周知,但不能不分象,這要結合實際靈活掌握的。
  • 總與人較勁,等於給自己留後患。與人較勁至少有三大不利:一證明自己不能控制對手;二空耗精力,只圖一時解氣;三把人際關係降到膠著狀態且到處樹敵到處是羈絆。生活中不乏此類人,甚為可笑!真正善於做人者,是把勁用到關鍵處,竭力避免你一把我一把刀式的唇槍舌戰。
與朱鎔基同齡的李嘉誠,有哪些人生哲理和經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2003年10月23日,李嘉誠在護理院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投資建設的上海眾仁護理院。 df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