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治氣、治土地 宿遷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

宿遷網訊(記者 史偉)治水、治氣、治土地,宿遷持續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擦亮宿遷生態底色。10月25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以“兩減”為突破點,生態環境持續減負。全市規上工業用煤總量為66.61萬噸,同比下降42.3%;列入2018年全市大氣汙染防治年度計劃的59家燃煤鍋爐,已完成整改45家,佔全年任務的76%;完成關停企業11戶,完成年度任務的220%。

作為煤炭消費大戶,燃煤鍋爐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也是宿遷重點整治對象。據悉,在推進“263”專項行動中,宿遷堅持把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和減少落後化工產能作為突破口,加快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源頭上為全市生態環境減負。

“全市共拆除河湖養殖圍網10.28萬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49%。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新增生活垃圾分類小區110個,完成年度目標的81%。”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以“六治”為著力點,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此外,開展30個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其中世紀河、泰山河、阿里山河等6個項目已完工,新建鄉鎮汙水處理設施15個,完成城鎮汙水收集管網建設407.07公里。大力開展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治理率達到81.08%。完成工業企業VOCS治理任務216家,完成率98.6%。開展環境風險企業環境安全達標建設及“八查八改”專家核查工作,8家企業完成核查工作,69家重點環境風險企業完成了數據庫的數據信息收集彙總、入庫和數據更新工作。

以“三提升”為關鍵點,長效機制持續完善。全市春季共新造生態成片林10.7萬畝,實施楊樹更新改造26.4萬畝。落實與汙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在省每噸汙染物收取1000元統籌標準基礎上,市級按每噸1300元收取汙染物排放統籌資金。今年上半年,市財政共收取各區汙染物統籌資金8110.7萬元,市財政返還和獎勵各區資金4144.01萬元。實施市內跨縣(區)河流水環境區域補償考核斷面全覆蓋,今年累計產生市級區域補償資金2924.118萬元。全市共立案處罰732起,同比增長75%;處罰金額6665萬元,同比增長85%,環境執法監管水平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