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小米,本分

最近小米在印度发布了全新旗舰POCO F1,起售价在两千出头,典型的性价比特色,仿佛看到了之前的1999。同期,OPPO在国内发布新旗舰R17系列,相比之前的综合价格有不小的提升。

虽然这两款机器不能严格的来对比,但还是能体现出两者在定价和策略上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和本分相关。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本分就是老老实实的看需求,做市场,作渠道,赚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调高售价来保证生意更好做。

小米显然就没有那么本分,无论是之前的飞猪风口理论,抓住电商和网络营销的机会,新零售,还是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小米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贴合以往市场规律,有弯道超车的意味,也可以叫做创新。

OPPO前段时间推出了 Find X,单从表象来看具有很大突破,但其采用的机械结构却是在用传统的方式来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看似犀利,其实非常稳健。

小米第一个倡导了全面屏,但碍于其不本分的策略,在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很难实现极致的突破。小米的模式限制了其在产品上的魄力。而本分的OPPO则可以更顺畅的拿出用户心中的产品,即使解决办法并不非常直接。本分做生意的OPPO在品牌推广上更符合现有模式,兰博基尼品牌合作让其关注度提升很大。

所以,OPPO确实本分,而小米不本分,甚至说一点儿也不本分。小米总是希望通过一个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买家来说,小米给人的感觉要更加厚道,也显得更加本分。而OPPO则并没有那么的好的亲和度,低配高价的印象依然存在。

其实这和我们的以往文化有些关联,提到商人多少会联想到不怎么本分老实。可是,在西方文化和观念已经高度渗透的今天,古老的那些观念起到的作用少的可怜。现在是市场经济,在极度重视物质的环境当中,能够给人信任的重要方式就是高一些的价格,还能够附加一定的优越感。iPhone就是这样的存在,而苹果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冲击更高的挡位就非常困难。小米的理念其实就是在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分价钱一分货,追求物质优越感的理念作对。小米一点儿也不本分,它是在试图改变消费者的观念,甚至是用户对手机的看待和使用习惯。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的轻松,小米高端产品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这样的理念适合一些以往已经存在的定位,比如零售商。所以,现在的小米与其说是一个手机品牌,倒不如说是一个重度垂直化的零售品牌。如果把小米看成一个零售商,那么就要本分的多。

回到生活,本分一些,物质一些,其实挺好。本分有助于更好的发现自身需求,而不是费尽脑汁的去追求那些和生活没有太多关联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