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太疯狂,你可能要冷静下

2016年10月,小米MIX发布,全面屏开始大范围受到关注。

2017年2月,三星S8发布,全视曲面屏出现。

2017年9月,iPhone X发布,全面屏,全面绽放。

后来,全面屏真的全面绽放了,并且绽放的越来越疯狂。

6月12,vivo NEX发布,零界全面屏出现。

6月19,OPPO find x发布,曲面全景屏,史无前例的屏占比出现。

在上述重量级产品的带动下,全面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是极度重要的指标,不过全面屏依然不完美,比如:

貌似大家都不待见的刘海;

机械式的镜头解决方案;

体验并不是非常完美的屏下指纹,背部指纹;

完美全面屏和弊端之间的矛盾,除了体现技术方面的限制和技术的使用理念,同样会给外界对手机的认识产生影响,进而出现了争论,各种思路和想法的对弈。

全面屏太疯狂,你可能要冷静下

在应用没有极大拓展的前提下,全面屏在一定程度上又一次激活了手机市场,但也搅乱了不少人的心。

这时貌似应该冷静下来,再看看全面屏,看看全面屏的屏。

1、屏的形状

回顾前边的全面屏产品,手机屏的形状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方方正正到采用圆角。这背后的原因和手相关,方正的全面屏握感不好,采用圆角的屏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手机的屏幕的整体面积。

变化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内容:手机的屏幕是否必须是规整的,方正的。从眼睛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的景象其实并不规整,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并且随着时间不短跳动的画面,真正的焦点范围其实也并不大。如果是这样的话,规整的极致全面屏并不必要,优点更多在外形。

所以,极致的全面屏是为了外观而生的,好看。

2、屏的质量

目前手机的屏幕质量都不差,不过提到色彩,各路产品之间的差别还是不小,苹果较早综合使用了广色域,并且有更好的色温调节功能。

如果重视屏幕质量,相比全面屏,显示效果,显示效果和生活的关系,这些内容更值的关注。

3、屏的内容展示

现在手机屏幕所呈现的内容已经足够好了,清晰的文字,照片和视频,还有各种动画效果。但真的好吗,这里觉得并不好,因为现在的手机屏幕是2D屏幕,离我们真实世界感受的影像还有一个维度的差距。

从目前一些技术来看,裸眼3D的确有一些解决方案,但也有问题:可视角度和角度调节。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屏幕上做改进,还要跟踪用户的视线,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观感。

记得是16年,已经有关于苹果裸眼3D的专利报道,

苹果这个技术描述了一种像素阵列,内建子像素和透镜结构,后者在多个不同的角度发光。这项专利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波束转向器,为观众提供方向正确的光束。未来判断光束投射方向,设备将使用照相机和/或加速度计。这将意味着这项专利着重于移动设备,比如iPhone或者iPad等等。

结合目前苹果已经在手机上使用的技术来看,前置结构光应该是具备了锁定人眼的功能,同时可以获得面部的3D信息。后置相机具备了采集景深信息的能力,并且景深信息的处理能力在变强,比如AR功能。

苹果做了这么多和3D相关的功能,但3D显示输出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背后貌似预示着什么。

相比极致的全面屏,具备3D现实的屏幕更加美好。

在目前形态的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手机大多有一个键盘,键盘是一个巨大的关注点。后来iPhone发布,干掉了键盘,还成了现在的主流。这个事情告诉我们:跳出来思考是多么的重要。同理,当在极度关注全面屏的时候,可能要冷静下。

Think Different,不光是看待手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