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获取徐州教育时讯的最优选择

10月18日,获取徐州教育时讯的最优选择

1、丰县2018年扶贫日招聘会圆满结束

丰县2018年扶贫日招聘会圆满结束为响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就业扶贫行动日的活动精神,省市县三级联动丰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于2018年10月17日开展了就业扶贫活动日专场招聘会。

本次招聘活动的主题为:就业扶贫,帮困脱贫招聘会。

现场开展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信息发布等多种就业服务,以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为帮扶重点,为全县贫困劳动者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服务促进其就业脱贫。

2、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力量”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范海杰通讯员祖一轩)金秋十月,丰收的喜悦溢满彭城大地。

该村在农林合作社建立党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通过农产品交易中心、食用菌种植、毛豆深加工等项目带动520户增收致富。

合作社工人、党员李东志告诉记者,党员们带头承诺,要用党员的形象和信誉助力乡村振兴,“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

3、服务营商环境 打造高质量司法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实体化运作。

同时,重视发挥民商法的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高质、高效审理涉金融债权纠纷案件,维护金融稳定。

4、携手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周铁根简要介绍了徐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说,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在聚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在产业转型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变了过去产业结构偏重和单一的状况。

在城市转型方面,我们大力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环境面貌和功能形象显著提升。

5、“清洁”看得见 “污染”有人管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颜子舒通讯员韩飞)10月1日,经过联合国人居署专家组评审和筛选,徐州市以“近年来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和固体废物处理,以及推进固废智慧管理和源头控制、网络收集和转运、循环利用,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方面作出的突出成就”喜获联合国人居奖。

而徐州市城管局作为全市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单位,又是如何做好固废处理工作的呢。

总投资约2.66亿元,处理规模为日处理餐厨废弃物366吨、废弃油脂30吨,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额为1.75亿元,规模为餐厨废弃物200吨/天、废弃油脂30吨/天,二期规模为餐厨废弃物166吨/天。

6、杨明率队赴青山泉镇调研

杨明率队赴青山泉镇调研10月17日,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杨明率队赴青山泉镇调研时要求,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再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辉煌。

杨明一行先后来到宝丰特钢、楚阳型钢、庚辛金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地实地调研青山泉镇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期间,杨明十分关心青山泉镇产业发展,在听取相关人介绍的同时,不时询问项目负责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7、社区来了新干部 “第一书记”全覆盖

◎本报全媒体记者魏宁今年国庆节期间,在泉山区121个社区来了一群特殊的干部群体。

他们就是区机关的党员科级正职领导干部,在社区,他们都有一个全新的身份:第一书记。

选派科级正职领导干部到社区任“第一书记”,如此“高规格”的配备,引人关注。

8、贾兴民接受央视记者专访

贾兴民接受央视记者专访10月11日至13日,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组一行专程来到我县,采访拍摄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

采访中,贾兴民从土地制度综合改革、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规划实施的各项改革举措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依托多规合一、同一乡镇布局调整等部省级试点,推动农村产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融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新型农民集中区建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以土地改革撬动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优化空间、盘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绿色富民、城乡一体发展的多元效益。

9、“白米”变“金米”的致富“密码”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耀明通讯员满东广)金秋十月,新沂近50万亩水稻陆续开镰。

记者走访发现,连年丰收的喜人图景背后,蕴藏着许多引人瞩目的致富“密码”。

一粒稻米,产量到质量的追求“前几年种稻,使劲用化肥、农药,产量越高越好,一亩地恨不得打3000斤,有产量却不挣钱。

10、周铁根深入丰县走访慰问

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能让困难群众掉队落伍,脱贫攻坚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农村困难农户生活过得怎么样,周铁根一直牵挂心头。

在师寨镇仇集村低收入农户沈玉芝家中,周铁根详细询问她家的生活情况及当前遇到的困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