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辅导班将何去何从

未来,辅导班将何去何从

2013年,由黄晓明、佟大为、邓超主演的青春励志剧《中国合伙人》一度燃起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创业热情,也让课外辅导班成为了不少人的创业首选。

创办辅导班,看似没啥技术含量,无非是提供一个场所,安排几位老师,招的到学生,提高得了成绩,如此既是完美。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在年轻人将辅导班创业视作“朝阳产业”的同时,舆论却一边倒地批驳起辅导班带给孩子的身心伤害,一系列“禁补令”也接连出台,划出行业“红线”。“办辅导班,还有前途吗?”类似的问题,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困惑。

未来,辅导班将何去何从

辅导班,就当下而言,既非“朝阳产业”,亦非“夕阳产业”,而是一项较为成熟的产业。曾经,在应试教育时期,为了开发孩子们的个性潜力、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家长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校外,让孩子们参加形形色色的补习班,譬如英语、武术、乐器、科学等等。如今,从李阳疯狂英语到新东方专业培训学校,课外辅导早已从最初的粗狂型转为了精细化的培训、管理与发展模式。

然课外辅导虽好,却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纵观国内各地,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对学校的系统教育造成干扰,过多的课外辅导占据了亲子相处的时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乱收费现象严重,师资审核不严格,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依旧较为突出。更有不少辅导机构打着“赢在起跑线”、“推优集训”、“对口培训”等各色名目吸引中小学生,并有进一步低龄化,向幼儿蔓延的趋势。

未来,辅导班将何去何从

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承受着经济、精神、体力和实践上的多重压力。他们咬紧牙关,秉持“不进则退”“赢在起跑线”的理念,或听信各种推优、对口的忽悠,拽着孩子废寝忘食,有的甚至不惜辞职奉陪。

故而出现了一些似“校内放羊”“校外厮杀”“刷题机器”等词语,既是对辅导班的讽刺与不屑,也是对素质教育的呼唤与期望。因此,相关部门要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系统,引导教育培训市场有序竞争,为辅导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辅导机构则要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处理好办教育和“把钱赚”的关系,将精力真正放到改善培训品质上来。

未来,辅导班将何去何从

如今,大学生敢于、勇于、愿意创业,是好事,选择辅导行业亦无可厚非。然干一行爱一行,办教育辅导不是刷分数,而是在基础教育方面查漏补缺,在兴趣教育方面扬长避短,在情、智、逆、财商等教育方面因材施教,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科学引导……

辅导不是校内教育的重复、强化与升级,而是一种互为表里、优势互补的辅助教育。酒香不怕巷子深,办好教育,顺便赚钱,选择了辅导行业,就要用心将教育办好、办优、办出价值。良莠不齐不应成为辅导班的代名词,希望未来的辅导界可以向社会和世人呈现出百家争鸣、此起彼伏的新态势。

未来,辅导班将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