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的年代:全班男生一起穿緊身花襯衫被大人們罵「小流氓」


80後是改革開放一道分水嶺,因為40年前這代人還在娘肚子裡,體會不是很深。可是過來的人就不一樣了,簡單地說,就是餓肚子。連飯都吃不飽還要有所作為,顯然不靠譜。因此對內要改革,對外要開發。從吃不飽到減肥,我認為,這就是改革開放的成就。《入鄉隨俗》1994年9月10日,新疆吐魯番市。一對丹麥情侶來到一家露天餐館品嚐當地風味小吃。

影像比較能佐證這個時代,有良知的攝影人就是真實地記錄。可惜我學照相很早,也有點良知,但窮得買不起膠捲,只有等發了工資才去買上一兩個給家人拍個大頭照。當然更缺乏影像的記錄意識,那時國內外形勢一片大好,而且越來越好,個體的本能始終在迷茫之中……天真和幼稚錯過了許多歷史瞬間,對於一個影像記錄者來說, 或許是最大的遺憾。2000年3月8日,西安市計生部門在鐘鼓樓廣場宣傳計劃生育,免費為過往市民發放安全套。

從摸著石頭過河,再到百花齊放,各地經濟發展並非是一盤棋,東西部有差距,尤其是西部貧困山區,比起發達地區至少要落後十幾年,我也是在這個時期才有了一點感悟,好像讀懂了一點影像的歷史價值。 《調整責任田》1992年2月10日,陝西志丹縣杏河鄉楊家嶺村於1982年實行了土地承包制。十年後,隨著人口增長在第一次責任田劃分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土地調整。


我不太喜歡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籤,只要覺得新奇,為什麼?將來會咋樣?我都喜歡把它拍下來,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拍到了今天……這期找了幾張老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還是那句老話:“給點力,我會走得更遠!” 《地窯裡的小腳老人》1995年8月27日,陝西旬邑縣赤道鄉甘坡村。84歲的張黃兒老人居住在高山上,為了方便出行,老人和兩個兒子在山下挖窯洞。

《女子出嫁》1991年2月25日,陝西橫山縣趙石畔鄉一戶農家女子出嫁。

《回家》1993年12月20日,陝西長武縣一個農民在集市上買了一個八仙桌揹回家。

《停課耍社火》2000年9月7日,陝西乾縣部分學生停課耍社火。

《早期的農民工》1992年10月3日,陝西隴縣河北鄉幾位山民在農閒期間外出幫助別人耕地。

《“麥客”砍價》1993年7月8日,甘肅平涼幾位“麥客”在咸陽城區與僱主討價還價。

《過河》1991年2月28日,陝西安塞縣鐮刀灣鄉。農民過河去趕集。

《賣雞蛋的老人》1991年10月6日,陝西長武縣相公鎮。集市上賣雞蛋的老人。

《大喇叭錄音機》1992年2月14日,陝西安塞縣王窯鄉。一個年輕女子從城裡買回一個大喇叭錄音機。

《年輕人跳迪斯科》1981年11月20日,江西吉安市。幾個年輕小夥在公園裡跳迪斯科。

《練氣功》1993年9月28日,陝西咸陽市,來自全國各地學習氣功的人在培訓。

《磁卡電話》2000年10月1日,江西吉安市。打磁卡電話的女人。

《賣舞票》1999年3月15日,西安東門外賣舞票的女人。

《寒冬裡的等待》2005年2月17日,西安勞動北路一家美容美髮店的年輕女子在寒風中等待客人。

《美容》2001年3月2日,西安吉祥村。一名女子在美容店享受貼面膜的感覺。

《桃花會》1999年3月31日,西安市六村堡村桃花會上前來表演的年輕女子。

《代寫書信》1990年4月8日,西安郵電大樓門前代寫書信的人。

《討說法的農民》2001年3月20日,一位山區農民來到陝西省人民政府信訪辦反映問題。

《選村長》1999年11月26日,陝西藍田縣孟村鎮雙水村,全體村民第一次行使自己的選舉權。

《一票難求》1999年1月20日,春運期間的西安火車站。

《玩彩票的人》1999年3月27日,西安市5000萬賑災福利彩票銷售現場,一名男子花了200多塊錢摸了一大堆鍋碗瓢盆。

《冬天裡的模特》2006年12月15日,81歲的侯德茂和79歲的劉生道兩位老農,頂著寒風從30裡外趕到西安美術學院當人體模特,老人每節課時有三塊五毛錢的收入。

《西安市民保釣》201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將我國釣魚島“國有化”,激起西安數萬民眾上街抗議。

《吸引外資》1992年8月27日,陝西咸陽市舉辦首屆經貿洽談會,一位個體經營戶在尋找商機。

《尋求就業》2008年11月17日,遭受金融風暴影響,東南沿海一些低附加值企業面臨困境,甚至倒閉。兩個外地打工者在東莞市智通勞務市場尋找就業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