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導讀:統治階級爭奪的焦點所在,不外名與利二事,李泌不求做官, 以皇帝的賓友自居,自覺地避開禍端來扶助唐朝,可稱為封建時代表現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燕王尋訪姚廣孝


中唐大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功赫赫,作為非李唐宗室被封為汾陽王,他的兒子鬧出的“醉打金枝”這一曲更使他聲名流播民間。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天下幸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黑衣”,指僧人所穿的一種黑色僧衣)姚廣孝。而與姚廣孝一樣傳奇、郭子儀一起中興唐室的一代奇人——李泌(bì)則鮮為人知。

李泌

參與宮室大計,輔翼朝廷,運籌帷幄,協調郭子儀等各個將領的步調,使其得致成功。

只是因他一生愛好神仙佛道被歷來以儒家出身、執筆寫歷史的大儒們主觀看法所摒棄。說到他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善於運用黃老撥亂反正之道的作為,實在是望之猶如神仙中人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李泌(bì)(722—789年),字長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道家學者

李泌自幼聰穎,深得唐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為東宮屬官,後遭宰相楊國忠忌恨,只得歸隱名山。

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即位靈武,召李泌參謀軍事,但他又被權宦李輔國等誣陷,再次隱居衡嶽。

唐代宗即位後,召為翰林學士,屢遭宰相元載常袞排斥,出外任職。

唐德宗時入朝拜相,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

李泌是唐中期特殊環境中產生出來的特殊人物。 他經歷唐肅宗、唐代宗、 唐德宗三朝, 君主儘管猜忌昏庸, 他都有所補救和貢獻奸佞儘管妒嫉加害,他總用智術避免禍患

處亂世的主要方法,一是不求做官, 以皇帝的賓友自居, 這樣, 進退便比較自如;二是公開講神仙、怪異, 以世外之人自居, 這樣,不同於流俗的淡泊生活便無可非議。統治階級爭奪的焦點所在,不外名與利二事,李泌自覺地避開禍端來扶助唐朝,可稱為封建時代表現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明皇幸蜀圖

756 年, 安祿山叛軍攻入西京,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馬嵬被眾擁戴主持軍事,到靈武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756—762年在位), 由此展開以肅宗為首與割據勢力鬥爭

的新局面。

李泌原先以智慧早成被稱為奇童與太子李亨為布衣友。此時他到達靈武,與大將郭子儀共同輔佐肅宗

他向肅宗提出用兵計劃,要旨是先讓叛軍兩頭受敵,往來數千裡, 疲於奔命,唐軍以逸待勞, 待明年 (757 年) 以兩路大軍夾攻叛軍老巢范陽鎮,朝廷再令陝西、 河南、 河北、 山西各軍四面圍攻, 可獲全勝。李泌的計策可謂深謀遠慮,完全正確。 但肅宗貪圖近利,未予實行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道士從政第一人李泌

757 年, 元帥李俶 (太子)、 副元帥郭子儀率朔方等鎮兵及回紇、西域援軍共十五萬,在長安城西大破叛軍,唐軍進入西京。此時, 李泌便力求到衡山隱居, 肅宗也就允許。

李泌的歸隱是要避免殺身的災難。唐肅宗的允許是要行施自己的一套想法唐肅宗挽留李泌時說, 我和你同憂患有年,現在正好同娛樂,你怎麼說要走呢!

在李泌看來, 憂患正在興起;唐肅宗卻看作娛樂的時候已經來到。李泌看來,

娛樂裡面包含著殺身之禍,必須及早走避到遙遠的衡山去唐肅宗卻看作娛樂是憂患的報酬,憂患過去了, 剩下的只是娛樂。 智士與昏君的兩套想法,如此懸殊, 當然不可以合作。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杜甫《石壕吏》中官兵強行拉百姓從徵的場景,背景正是鄴城大敗


此後, 唐軍九個節度使六十萬兵力,在河北鄴城被叛將史思明打得大潰敗,以後又有一連串變亂,至 762 年, 發生宮廷內亂, 張皇后準備殺李輔國,卻反被李輔國所殺,唐肅宗驚死。 證明了李泌對整個時局的識見

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時, 藩鎮反叛勢力仍很囂張, 西方回紇、 吐蕃又形成威脅,使唐朝廷形勢更加危急。783 年, 唐德宗因關內涇原士兵譁變攻長安,逃往奉天。784 年, 又因李懷光反叛, 德宗再次倉皇逃到漢中。此時, 他派人去召李泌 (時任杭州刺史)。

德宗

是個性格狷急、剛愎自用的昏君。時有大政論家陸贄任翰林學士在身邊,時時竭誠諫諍, 但重要議論少有采納。 陸贄的嚴肅態度,與唐德宗剛愎的性格是不能相容的,陸贄儘管能發救時的宏論,遇到昏君,不免大部分化成空談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陸贄(zhì,754—805年),字敬輿,其學養才能、品德風範,深得當時及後世稱讚。權德輿比之為西漢名臣賈誼;蘇軾認為他是“王佐”“帝師”之才,文辯智術超過西漢謀臣張良。

李泌經歷玄、 肅、 代、 德四朝昏君的心理已經摸得夠清楚了,因此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誘導唐德宗做一些好的事情,使得有些禍亂受到阻止,內憂外患多少有減輕的趨勢。

李泌重返唐朝廷後的貢獻,歸結來說有三項

一是保存住西邊兩鎮,使唐朝廷保留了京都西部屏障;

二是規勸德宗不殺功臣;

三是解除吐蕃對唐的威脅

唐德宗當太子時受過回紇侮辱,因此一貫仇視回紇,要以特別優待吐蕃表示對回紇的報復李懷光準備反叛時,唐德宗派人去吐蕃求救兵,私自允許割安西、北庭二鎮給吐蕃。賴大將李晟、馬燧、 渾琙進擊叛軍, 德宗才得回到長安。

吐蕃來求安西、北庭兩鎮德宗本想召回兩鎮將領, 實行割讓前議。 在此關鍵時刻, 李泌進諫說, 兩鎮將士盡忠竭力, 為國家固守近二十年,如果割棄, 他們將來從吐蕃入侵, 一定很兇悍。 朝臣贊助李泌意見,兩鎮得保守下來。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中原大亂,吐蕃趁虛而入,起兵佔據隴右、河西等地,安西四鎮與中原王朝的聯繫被切斷,郭子儀侄子困守孤城48年,將士全部戰死,無一人投降。


唐德宗回長安後,便對功臣李晟、 馬燧、渾琙多方猜忌。 吐蕃入寇, 被李晟擊敗

吐蕃人說, 只要用計除掉三位良將,便可以取唐國。 吐蕃用了拙劣的離間計, 聲稱已與李晟暗通,唐德宗竟信以為真,致李晟日夜哭泣,請求出家為僧馬燧也被德宗憎惡而削去副元帥職。

此時唐朝廷君臣相疑,幾成內外解體之勢。在此關鍵時刻, 李泌被任用為宰相李泌大概也感到非任職不可,居然允許做宰相。這時候,確實只有李泌一人可以挽救危局,因為只有他能夠說透利害,打動唐德宗的內心,使他多少聽從一些。

李泌受任後, 即與李晟、馬燧去見德宗,談話中找到了合適的時機,向德宗誠懇進言說,願你勿害功臣。李晟有大功於國,你萬一害他們, 內自宿衛, 外至方鎮,哪個不憤怒, 恐怕中外叛變, 大亂立刻到來

。 你能誠心對待他們,他們自然也就安心,國家有事, 他們去出征, 無事在朝內任職,不是很好嗎? 你不要忌二位功大, 二位也不要因位高自疑,天下就無事了。 德宗答應, 二人也涕泣拜謝。 一個緊急關頭就這樣平穩地渡過去了。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形勢圖

當時吐蕃盛極一時,為解除吐蕃的威脅,李泌提出“北和回紇, 南通雲南 (南詔國), 西結大食、天竺”, 以困吐蕃的計劃。

唐德宗堅決反對和回紇,經李泌反覆開導,才決定與回紇和親。788 年, 回紇可汗得唐許婚, 非常喜悅, 願為唐牽制吐蕃。793 年, 南詔國也脫離吐蕃, 與唐恢復親善關係。 吐蕃的兩個與國變成敵國,唐的兩個敵國變成與國,唐與吐蕃形勢大變,從此吐蕃勢弱, 不能為唐大害。

唐朝免去吐蕃的威脅, 到唐憲宗時,國家又有力量和關東割據勢力作戰,並取得勝利。 李泌這一建議的實施,對唐與吐蕃兩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在他的政治生活中,這是最大的一個成功


大唐中興除了靠郭子儀一般武將之外,幸賴一位像姚廣孝一樣的神人


作者陳其泰受教於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

八旬長者士人風範薪火相傳,三十餘年治學菁華今朝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