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中國古代從隋朝開始科舉以來,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公元1905年廢除科舉,近1300年來能夠位於這個考試群體頂端的人,他們有一個響亮的稱呼---狀元。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狀元及第匾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河北故城縣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河北肅寧縣人)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除了文狀元,中國古代還有武狀元,武科舉則是中國在軍事上選取武官的又一創舉,第一名相對應即為“武狀元”。

當然,這些狀元的名字並不會全部為後世人所熟知,除了一些專門研究的群體,更多的狀元是在歷史學著作中才會出現。本文主要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聲名顯赫的狀元。

賀知章---《詠柳》和《回鄉偶書》

小學課本上有兩首詩《詠柳》和《回鄉偶書》,想必大家都讀過。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詠柳》

細品之下,真的是人情練達即文章,細微之處見詩意。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回鄉偶書》

這兩首詩的作者---賀知章,他就是一名狀元。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越州永興人(今杭州蕭山區),武則天時期證聖元年(公元695年)狀元,

他也是今天浙江地區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與李白等人號為“飲中八仙”,與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皆為好友。告老還鄉時,唐玄宗親自作詩送別。

王維---一代詩佛

唐朝大詩人中,王維的出身比較顯貴,他來自河東王氏家族,家族歷代均有官員出仕,其弟王縉後來更是出任大唐宰相。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王維中狀元,此後出任朝廷官職。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王維---《鳥鳴澗》

安史之亂中,王維被俘,被迫出任叛軍官員。後來朝廷光復,王維下獄理應被處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時任刑部侍郎的王縉因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以倖免,被降職釋放。

此後,無意於官場的王維醉心與山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也因此留下了諸多田園詩佳作,其作詩風格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詩佛”之稱。

王維膾炙人口的佳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鳥鳴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渭城曲》、《鹿柴》、《送別》、《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郭子儀---武狀元出身,再造大唐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郭子儀

郭子儀早年參加武舉中狀元,但並不顯山露水,直到安史之亂爆發。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在給母親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任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其後郭子儀與李光弼一起率領唐軍積極討伐叛軍,先後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郭子儀入朝,唐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並慰勞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

隨後其率軍平定絳州兵亂,收復被吐蕃攻下的國都長安,單騎退回紇,領軍抵禦吐蕃,功高可謂再造大唐。唐德宗繼位後,賜號“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柳公權---一代書法大家“柳骨”

學書法的應該知道一個詞“顏筋柳骨”,這裡面的“顏筋”形容的是顏真卿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筋健灑脫。而“柳骨”則指的是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像骨力那樣遒勁。

柳公權(778年-865年),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

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柳公權中狀元,從此歷經中唐時期七朝: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最終在唐懿宗鹹通初年,柳公權以太子太保之職致仕。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柳公權書法

但柳公權揚名的是其書法,唐穆宗即位後,召見柳公權對他說:“朕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筆跡,想見你很久了。”

文天祥---“狀元中的狀元”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公元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彼時南宋朝廷已經江河日下。

公元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散盡家財籌措軍資,招勤王兵5萬,保衛臨安,苦戰東南。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文天祥

公元1276年,元軍兵臨城下,文天祥被宋廷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營談判。文天祥怒斥元軍,元軍主帥伯顏扣留了文天祥,押解北上,後文天祥逃脫繼續募兵抗元。

公元1278年,文天祥戰敗被俘,隨後寫出千古名詩《過零丁洋》。這個零丁洋,即是在今天港珠澳大橋所在地。

後文天祥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就義,終年47歲。

張謇---實業救國的清末狀元

張謇[jiǎn](1853年-1926年),出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

盤點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狀元:王維、郭子儀、文天祥、張謇等

張謇

公元1894年,時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清廷特設了恩科會試,已經42歲的張謇因為父命難違,第五次進京應試(實話說,張謇的科舉之路也很心酸,從16歲中秀才開始,之後五次鄉試屢試不中,但因緣際會結識了袁世凱,直至1885年張謇33歲時,因長官孫雲錦出任江寧府尹,子弟依例迴避,張謇去順天府參加鄉試,才取中第二名舉人)。在1894年的恩科中,張謇終於中得狀元,但此時連年的科舉不順已經將張謇的政治雄心磨滅的差不多了。

隨後,恩科中大力提攜自己的翁同龢也因為支持變法被慈禧罷官,更使得張謇對官場心生厭惡,張謇開始了自己的實業救國之路。

張謇一生大力推行紡織,創辦了“大生紡織廠”,其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