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14年的药神经历

豆瓣评分9.0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14年的药神经历

《我不是药神》只因火爆的点映和良好的口碑,电影的上映日期从7月6号8点提前到7月5号零点。到目前为止,在豆瓣有15万多人给出了9.0的高分。过多的文字,无须赘述,这就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徐峥饰演的程勇,现实生活中名叫陆勇,是一名白血病病患。他自己服用「印度格列宁」后,发现与正版药药效相同,便通过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荐,救活了许多人,因此被称为“药神”“药俠”。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但上千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正是这样的一场轰动一时的“假药案”,让我们认识到了今天电影的主人公:陆勇。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14年的药神经历

1968年,陆勇出生在江苏无锡。2000,开始创业。两年后,就在纺织厂初有成效的美好生活下,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一种很严重的病:慢粒细胞白血病。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14年的药神经历

这种病有3个阶段: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在慢性期间还可以通过使用羟基尿、干扰素或格列卫等药物维持生命,但在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时候这些药物已经无力回天,此时需要更加强烈的方案,要么通过骨髓移植,要么就清除白血病细胞,恢复骨髓造血功能或回到慢性期,也就是所谓的化疗(但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延缓病情)。

化疗的痛苦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不是药神》里的吕受益就是如此,因为病情初期买不起格列卫药品,到后期没有合适的骨髓移植,只能忍受生不如死的化疗,去寻求那一丝丝活下去的希望。

在医生的建议下,还没有找到合适骨髓情况下,陆勇选择采取瑞士制造的格列卫来维持生命,但两年后,由于格列卫的药价昂贵以及其他各种医疗费用,数百万存款已消耗大半,在病魔的逼迫下,陆勇去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无意中,他不小心从韩国患者口中了解到了印度“格列卫”的存在。

印度“格列卫”其实是高度仿制品,他和瑞士的格列卫药物性相似度达到99.9%,但价格确实天壤之别。瑞士格列卫市价2.35万元一瓶,而印度的格列卫则是4000一瓶。巨大的价格优势迫使陆勇放弃之前的药物而选择印度的“格列卫”。印度“格列卫”是通过印度政府启用的“强制许可制度”为穷人制造的仿冒药。陆勇在试用一到两个月发现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在QQ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用药经历和买药方法。因为很多人不熟悉英文,而找上陆勇让其帮忙代买,从这以后代人买药成为了陆勇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是并不想电影里演的那样,一开始程勇(徐峥饰)是为了牟取暴利,到后来才逐渐开启人性的光芒。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14年的药神经历

现实中,陆勇从一开始就了散发着善良的光辉,在替人买药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谋取一丝暴利。

他说: “说实话,我家里条件比较好,自己也开厂,不需要靠这个牟利。所以做这件事,完全是为了帮助病友。

正因为他的无偿帮助使得很多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数年间,积攒了很多的人气,他身边的病友开始称呼他为:药神。

然而,2013年,陆勇因从银行卡贩卖团伙手中购买银行卡向印度制药公司汇款而被警方逮捕。一年多以后,陆勇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检察起诉,罪名是“有害信用卡管理”和“卖假药”罪。即将面临数年牢狱生活的他一直坚称自己无罪。就在这时,检察院收到了一封求情信,上面是1002名病友签名的联名书信。最终,法院撤回起诉,认定陆勇其行为并不构成犯罪,陆勇也惊险的躲过牢狱之灾。

这场“假药案”使陆勇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人物,还登上了当时的主流媒体,被人称呼为“药神”“药俠”。之后的04到18年的14年间,他一直在帮助“慢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今天,格列卫类似的相关药品,也进入医保,之前昂贵的“奢侈药品”变成了现在的大众病友的急需用药,这可能是陆勇努力实现了的变化之一。他是患者心中的“神”,同样也是我们心中的光明使者,把爱和光明传递给每一个真正需要的人。也感谢中国能有这样的好电影,让我们认识了这位“药神”。希望中国多些这样优秀的电影,去传播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14年的药神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