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蟠龍鎮跑出2018扶貧攻堅「加速度」

武乡蟠龙镇跑出2018扶贫攻坚“加速度”

武乡蟠龙镇跑出2018扶贫攻坚“加速度”

從山區旱地,到生機盎然;從山莊窩鋪,到幸福家園;從傳統單一,到多點綻放……近年來,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黨委、鎮政府以精準脫貧為先導,產業發展為引領,依託現有資源,優化產業結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脫貧發展之路。

在該鎮規劃的扶貧藍圖裡,2018年將完成18個整村876戶2501人脫貧。依託著源源不斷的扶貧攻堅內生動力,蟠龍鎮的脫貧攻堅跑出了“加速度”。

多管齊下 扶貧攻堅成效斐然

蟠龍鎮的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已然吹響。

近年來,蟠龍鎮在扶貧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全鎮上下的協力共建。其中,紅色資源的充分挖掘與開發,是其中關鍵一環。

蟠龍鎮歷史悠久,境內既有磚壁八路軍總部舊址、抗日軍政大學舊址等60餘處紅色旅遊資源,也有享譽全國的太行龍洞等自然景觀,是武鄉縣紅色旅遊重鎮,具備了發展全域旅遊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蟠龍鎮重點打造了磚壁、煙裡、關家堖、大陌等村紅色文化遺址,目前已新改建旅遊廁所3座,培訓20名鄉村旅遊技能人才,開設農家樂25家,旅遊住宿可容納500餘人,依託景區輻射帶動實現500名貧困人口脫貧,每年可實現旅遊收入120餘萬元,旅遊村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

依靠文化旅遊,磚壁村農家樂獲得了良好效益。村民張國兵2012年創辦了農家樂餐廳,今年以來營業總額提升了30%,年收入突破5.5萬元。上北漳村明清古建築修復6處,總投資300萬元,完成修復後吸引了大量遊客,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上北漳村文化旅遊節。

據介紹,蟠龍鎮還將依託柳溝兵工廠舊址、新華日報社舊址、抗大舊址等文化資源,持續推進鄉村旅遊覆蓋面,打造一批精品旅遊項目,縱深延伸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產業引領 助力鄉鎮經濟提檔升級

要想早日脫貧,長久脫貧,優勢產業的培訓是助力鄉鎮經濟發展的一道活力劑。為了形成持續滾動發展態勢,實現群眾穩定脫貧致富,蟠龍鎮退出貧困村立足現有資源優勢,開展“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行動,紮實抓好產業支柱發展。種植業重點培育以核桃、梅杏、中藥材、油用牡丹、小米小雜糧、畜禽養殖等八大農業特色產業。

據瞭解,2018年該鎮共發展種植滲水地膜穀子8000畝,全鎮經濟核桃林種植11000多畝,油用牡丹2312.6畝,中藥材1200畝,梅杏樹380畝。以武鄉縣茂林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發展主體,發展乾果經濟林200畝,露地蔬菜100畝,帶動135戶貧困戶。養殖業亮點紛呈,集中湖羊養殖275只,散養優質羊1170餘隻,養牛260餘頭,肉雞養殖年出欄55萬餘隻,蜂蜜養殖260餘箱,生豬養殖2728頭,帶動2693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今年,慄家溝、樹辛、漢廣、小莊集中連片旱地辣椒種植基地喜獲豐收,每畝收入4000元左右,帶動周邊60餘戶貧困戶穩定脫貧。樹辛村李文德的2畝旱地辣椒今年已經收入7400餘元,預計還有1500元收入;東坡村30餘畝春秋大棚喜獲豐收;白家莊靈芝種植基地成效顯著;同中喬大三年農集團合作推廣的萬畝穴播地膜穀子長勢良好……3年來,特色農業發展和農產品深加工真正使得蟠龍群眾成為最廣泛參與者,最堅定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此外,蟠龍鎮還積極貫徹落實上級扶持政策,主動引進新大象集團,規劃佔地面積35畝,投資2250萬元,採用“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村民可自主選擇貸資入企分紅和勞動就業掙工資,可安排剩餘勞力20人。豬廠達產達效後,年出欄生豬1萬頭,每戶可增收近萬元。目前,正在緊張施工,預計11底投產運營。

上馬新興產業 強力富民增收

發展新興產業是蟠龍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創新之舉。據瞭解,蟠龍鎮經過實施完成一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建成石甕村8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後可增收680萬元,帶動30個貧困村和村集體可增收3萬元以上。在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837.34千瓦分佈式村級光伏扶貧項目,總投資約644.8萬元,規劃建設33座分佈式村級電站,每村預計每年可增收3萬-5萬元。

富民增收方面,該鎮全面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在直接補助無勞動能力深度貧困戶的同時,採用設置公益崗位、小型公益事業、獎勵補助等方式,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勞動獲得收入,確保2501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在“金融扶貧”方面,該鎮大力宣傳“小額信貸。今年,蟠龍鎮已完成小額信貸2600餘萬元,截至目前還可完成1000萬元的小額信貸,涉及54個村,可帶動貧困戶547戶。通過入企方式,每年可獲得8%分紅,約4000元;通過投入農業生產資金300多萬元,進一步促進了農牧業發展。

此外,依託新型產業發展,蟠龍鎮2018年共開設蟠龍圓夢服裝廠、大活莊豆製品加工廠、小活莊粉條廠等7個扶貧車間,佔地總面積12700多平方米,7個車間投產經營後,每個車間可解決30-50名貧困戶就業,可帶動360餘名貧困人口穩定增收,人均增收在2000元左右。

易地扶貧搬遷建起幸福家園

搬出窮山窩,遷來好生活。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據統計,蟠龍鎮“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8個集中安置點,其中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共113戶431人,搬遷新村總佔地面積12225平方米,入住率78%,其餘正在裝修,今年10月底全部入住。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共54戶171人,搬遷新村總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搬遷入住。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共89戶206人。

危房改造方面,全鎮2018年危房改造共涉及595戶,改造總佔地面積35700餘平方米,截至目前,開工595戶,開工率100%,完工569戶,完工率95.79%,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13戶,五保戶7戶,低保25戶,殘疾9戶,一般戶141戶。

此外,在基礎設施完善方面,對照貧困村退出指標,蟠龍鎮“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17條,總里程38.537公里,總投資4353萬元。自然村道路共計13條,共16.6公里,投資374.6萬元。飲水安全工程共涉及16個村工程,已全部完成。蟠龍鎮共46個行政村,其中38個貧困村村級衛生室通水、通電工程已全部完工。

小康蟠龍藍圖漸現 鄉村振興砥礪前行

為了建設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蟠龍鎮在扶貧攻堅實踐中強化政策引領,注重凸顯特色,創新生態扶貧,再用文化搭臺,唱響旅遊脫貧壓軸戲,精準發力,不僅打好了扶貧攻堅組合拳,還為蟠龍鎮打出了一番新天地。

蟠龍鎮黨委書記崔宏偉表示,今後將繼續強化領導幫扶責任,提高幹部隊伍素質,以上率下,推動優勢資源、主要力量向貧困村傾斜,併為持續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通過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引導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助學助醫、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崔宏偉還表示,在完善考評考核機制時,要圍繞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定期開展綜合考評,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使其成為對領導幹部評價、獎懲、任用的重要依據。

在精準扶貧方面,蟠龍鎮鎮長王濤表示,將繼續在扶貧項目安排上,切實突出“精準”,準確清楚老百姓想什麼、盼什麼,在掌握每個貧困家庭致貧原因的基礎上,根據貧困戶和脫貧戶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和再幫扶。另外,還將在項目實施上,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實現對貧困農戶產業發展的持續精準化扶持。

在政策富民、高度站位、措施有力等諸多優勢的加持下,如今,貧困退出有序進行,小康蟠龍藍圖漸現。

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蟠龍鎮將繼續砥礪奮進,一往無前。(張國峰 郝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