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圖集:王家大院,被譽爲山西的紫禁城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藝術典範,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

靈石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先祖王實遷至靜升村後,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

王家最早築屋舍於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後,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築群,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

據《靜升村王氏源流碑記》載,啟年間,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讀為本,有的不持續以商發展,有的滿足於一官半職,有的安樂於錦衣玉食,不少人既無承繼先業之志,亦無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為盜賊、乞丐或不惜賣兒賣女之“莠民”。

王氏家族從十三世進入清朝。鼎盛於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其時,除大興土木,營造住宅、祠堂、墳塋和開設店鋪、作坊外,在當地還辦有義學,設有義倉,修橋築路、蓄水開渠、賑災濟貧等,善舉不斷。從十八世以後逐漸衰敗。大院內再無人居住。


現已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大建築群皆為黃土高坡上全封閉城堡式建築群,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餘平方米。

家大院的建築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

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門多達65道,又獨立成章。


紅門堡建築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幹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同時隱含“龍”的造型。堡內88座院落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