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导语: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三分天下。其中,曹操因为人阴狠、多疑,而被后世称之为奸雄。刘备则与之反其道而行,到处施展仁义,获得了极好的名声。不过,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人提出了刘备的是个伪君子的说法。那么,刘备的为人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曹操麾下这位贤才是如何评价的吧。

喜欢三国的伙伴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真正的枭雄,能力、才华、计谋、决断,他一样都不缺。除此,曹操还到处招纳贤良,礼贤下士。因此,聚集在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一抓一大把。而对刘备做出精准评价的这位贤才,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叫裴潜。咋一听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裴潜,字文行,是河东郡闻喜县人。早年,裴潜因为战乱,逃到了荆州,然后归附在刘表的麾下。刘表知道他是个人才,以宾客之礼接待了他。但是,裴潜私以为刘表不是个能称霸天下的主,他也曾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朋友听。所以,裴潜很快就又去了长沙郡。

公元208年,曹操打败了刘表,占领荆州。裴潜在这时投靠了曹操。前面说过,曹操身边有很多能人,所以裴潜也很难找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他的知名度一直不太高。不过,裴潜在曹操麾下还是做过一件让曹操侧目的事情。

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公元210年,北方还没有安定下来,乌丸王和两名大人自称是单于,引起代郡大乱。曹操派出裴秀去代替前任代郡太守,并准备给裴潜数十万精兵良将征讨叛乱者。不过被裴潜拒绝了。裴潜给出的理由是:大军临境只会造成胡人的不安,而后拼死抵抗,所以裴潜打算用计降服他们。

裴潜只带少数的人马赶到了代郡。乌丸王和其他叛乱者都被裴潜的坦诚所打动,亲自下跪认罪,并交还了之前掳走的财务、妇女和器物。除外,裴潜还诛杀了郡中与单于勾结的数十位官员,重整北方。

裴潜在这里任职三年,这里被治理的井井有条。三年后,裴潜任职期满,被曹操召回。裴潜说,自己一直对百姓宽容,对胡人严苛,新上任的官员一定会放宽要求。那么胡人将再次不把法制看在眼里,引起争端的。曹操听了,心里有点后悔这么早召裴潜回来。不久后,胡人果真再次叛乱。

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裴潜不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廉洁的官员,对于当时英豪的评价也很有独到的见解。裴潜在荆州时,曾与刘备相处过一段时间。于是,曹操问裴潜,刘备是个这样的人?

裴潜是这样回答的:“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这二十二个字的意思是:“刘备若一直待在中原,会不得安生,而且他还没有治世的能力。如果他乘时局动乱,占据守险要地区,那成为一方之主是绰绰有余的。”

正如裴潜所言,刘备在中原时一直东逃西窜,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发展。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开始一步步发展壮大,建立蜀汉,成为蜀汉之主。

曹操麾下一贤才,仅用22字就概括了刘备的一生,非常精准

由此可见,裴潜对刘备的评价实在是精准啊!可惜曹操那里人才太多,倘若他去了蜀汉或者东吴,也许或闯出更大的名头,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