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比特币之路——走的太远,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

在政府和货币出现之前,我们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着交易。

A有米需要羊,B有羊需要米,双方各取所需,物物交换。

但假如A有米需要羊,B有羊需要镰刀,在这种情况下A和B就没法达成交易。现在,假设有C存在,C有镰刀需要米,那这三人就能达成交易。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有一个媒介,就能完成不同需求之间的协调。但是如何协调组织一群供需匹配的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交易呢?信用和现金体系由此诞生。

现金体系可以这样理解:A可以拿现金买B的羊,B可以拿现金买C的镰刀,C可以拿现金买A的米。只要每场交易的买方拥有足够的现金,这些交易就可以按任意顺序发生,完成整个闭环交易。

信用体系可以这样理解:A和C要进行交易,A先把米给C,得到一个人情,未来在A需要的时候,C需要把羊给A。后来C碰到了B,C用镰刀交换了B的羊,并把羊给了A,这样C就还清了这个人情。

现金体系依靠现金分配来触发,否则交易无法完成。信用体系则随当事人意志发生,但是债权人需要承担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风险。但是现金体系与信用体系往往是分不开的。

现金体系能够让我们知道物品的准确价值,这与物物交换时期不同,不知道米和羊哪个更值钱。现金交易能把物品的价值用数字标上,这也是信用体系里面依然需要现金来衡量所需偿还的债务金额的原因。

先说现金体系的弊端,现金虽然需要自启动循环,但它的优势在于规避了买家拒不付款的风险。此外,现金还更好地保护了用户的匿名性,因为信用卡、银行卡信息都是会被记录的,但是现金不会。同时,现金支持线下交易,无须第三方核准才能交易。

但是这是需要成本的,金融体系的建立有赖于信用的建立,我们现在的体系无疑是依靠多中心建立起来的,比如央行、商业银行、法院、警察等等。假如一个陌生地方没有了ATM你取不到现金,这时候你是不是连住宿、吃饭都没办法解决。信用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现在被支付宝、余额宝这些压着打的原因,也可以说是现在互联网金融爆火的一个帮手,因为本身信用成本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

再说信用体系的弊端,以信用卡为例子。如果你在亚马逊上购物,你需要输入信用卡信息,点击付款,亚马逊把这个信息反馈给相应的银行、信用卡公司或者中介等机构,这时候商家确认收到你的付款,就给你发货。

支付宝也是同样的道理,买家和卖家之间存在一个支付宝作为中间人,双方都要在支付宝上面开一个账户,区别在于买家不需要把自己的信用卡信息提供给卖家,而是提供给支付宝,这就规避了安全风险,保护了个人隐私,但弊端在于你需要信任支付宝这个中间人。

这就是典型的中介式架构,用户把个人信息提交给中介,如果买卖双方信息一致则批准交易。这也是现在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采取的手段,通过信息收集,不断降低金融市场的信用成本,你再也不用背着一麻袋资料去银行贷款了。但还是那个问题,你信任这些中介吗?从最近的暴雷情况来看,大部分都不值得信任。

那有没有一种不需要中介的电子现金呢?

首先我们要解决下这个电子现金的价值问题,它到底有没有价值?

有三种情况,一是政府指定某家银行发行这个电子现金,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委内瑞拉、土耳其、伊朗、津巴布韦都在尝试,但是就跟现在委内瑞拉国内的情况一样,没有人承认石油币,假如要推行只能花大力气去推广,成本太高,这条路怕是走不通了。

二是通过锚定黄金或者美元,类似于储备金制度,但这时候电子现金的价值会随着标的物的波动而波动,而且依然是背靠政府信用,这就回到了支付宝的问题上面,你确定它值得信任吗。最后一种情况,设计出某种稀缺性的东西,让这个电子现金拥有真实价值且自由浮动。按照《国富论》的论述,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正因为黄金和钻石稀缺,它们才会成为货币的储备。那如何在虚拟世界里设计一个系统,产生稀缺性呢?答案就是“挖矿”,挖矿的概念其实就是利用算力去解决数学谜题(数学运算)。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挖矿”是一种资源浪费,拿现在的法币来说,纸币印刷、ATM机的部署和运行、硬币分类机器、点钞机、支付服务系统以及运送现钞和金条的武装押运车,哪一个不是在消耗能源,可以说这些资源消耗都是在为了维持整个货币体系而服务。同样假如我们要维持一个电子货币体系,我们也不得不采取同样的措施。

价值问题解决了,那技术手段呢?

现在大家提起区块链都知道它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了,能够安全记录所有的交易信息。里面有一个核心技术叫做时间戳,时间戳用来记录交易信息创建的时间,反应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同时时间戳一旦产生就无法更改。这就防止了交易上面的老大难问题“双重支付”,假如有人双重支付了,那么事件就对不上了,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为非法交易。

用户发送的文件都会有一个时间戳,如果把这些文件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链,有先后顺序,如果更改其中一环,整个文件系统就出现了错误,被破坏掉,也就是失去了价值。但是这样的数据处理量非常之大,并不适合现在的情况。

于是一种更高明的手段发明了,通过默克尔树把数据集合成块,再由链连接所有的块,这就改变了原来的线性结构成为了一个树状结构,大大减少了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

这就是比特币的数据结构框架。那究竟是谁来盖这个时间戳呢?我们继续拿亚当斯密的说法,

市场是由自利的人组成的,我们要创造一个利益规则。如何让矿工去盖这个时间戳呢?矿工挖矿我们要给他们奖励比特币,这样他们就有积极性了。

这样一来,一套完整的闭环就形成了,区块链技术90年代就存在了,中间有很多人在尝试使用,但一直不成功,直到中本聪的论文横空出世,我们突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比特币市值仍然超过所有山寨币的总和,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拥有信徒数量上的优势,即便后面的链技术上拥有优势也无法撼动这个位置。

未完待续吧,比特币和区块链能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个人能力所限,由于没正统学习过经济学,所以讲起来也是模糊不清,最近也一直在恶补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后续的文章也算是边学习边做笔记吧,理解有误的请予斧正。


通往比特币之路——走的太远,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

迎中秋,拿大奖——首届BitEye交易竞赛

活动时间:

2018/9/12 0:00-2018/9/25 0:00

活动规则:

在BitEye参与任意交易对交易,根据交易量进行排名,交易量(买入+卖出,不包括自买自卖)须达到0.5个ETH。

第1名:1ETH,10万BEY

(如果第一名交易量达到5个ETH则如此,如未达到5个ETH,则1-5名平分1个ETH)

第2-5名:平分1ETH,每人5万BEY

交易量达到0.5个ETH,且排名尾数为6,9的用户均可获得5000BEY。

注:活动最终解释权归biteye所有,活动结束一周内发放奖励。


转发文章或海报获赠100bey(价值3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