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智能網聯車商業化鋪路,我國已擁有16個無人駕駛示範區

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了16個無人駕駛測試場地。

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影響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汽車正由典型的機械產品,逐步演變為機電一體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高科技產品,呈現出與電子、信息等相關產業緊密相連、協同發展的趨勢。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組織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行業資深專家共同編寫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藍皮書”,是一部關於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研究性年度報告,2018年為首次出版。首次出版的智能網聯汽車年度報告包括總報告、產業篇、技術篇、政策篇、應用篇、熱點篇、借鑑篇七個部分,旨在全面展現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發展概貌,宣傳普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理念,並能為政府部門、生產企業和研究機構等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本文節選自藍皮書中關於國內無人駕駛測試場規劃建設情況的部分內容。

無人駕駛汽車近年來愈演愈烈,面對這一未來趨勢,國家也是出臺政策大力支持。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我國汽車DA(駕駛輔助)、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到10%,滿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設需求。到2025年,汽車DA、PA、CA新車裝配率達80%,其中PA、CA級新車裝配率達25%,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根據《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規劃,到2020年,我國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 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重點區域示範運行取得成效。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90%。

目前,社會道路的完全無人駕駛距離商用化還有距離,但DA、PA級別輔助駕駛和特定場景的HA(高度自動駕駛)、FA(完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成熟,具備商用化條件。為此,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全國各地陸續開展。近兩年,除工信部合作推進的一批智能網聯或自動駕駛示範區成立外,陸續有部分省市通過與機構合作,通過資本合作等形式,打造基於自身產業需求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景。《智能網聯汽車藍皮書》一書中顯示,全國已經有16個地區擁有了無人駕駛測試場地。

1、上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

2015年6月,工信部批准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上海示範區,由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建設。示範區以服務智能汽車、V2X網聯通訊兩大類關鍵技術的測試及演示為目標,根據產業技術進步需求,分四個階段展開建設——封閉測試區與體驗區、開放道路測試區、典型城市綜合示範區、城際共享交通走廊,從而逐步形成系統性評價體系和綜合性示範平臺。


為智能網聯車商業化鋪路,我國已擁有16個無人駕駛示範區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願景規劃

其中,第一階段的封閉測試區與體驗區,前者一期項目已經在2016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當時測試區內設有1個GPS差分基站、2座LTE-V通訊基站、16套DSRC和4套LTE-V路側單元、6個智能紅綠燈和40個各類攝像頭,道路方面實現了北斗系統的釐米級定位和WIFI的全覆蓋,場景設計上完成了隧道、林蔭道、加油/充電站、地下停車場、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圓形環島等交通場景的搭建,可為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和V2X網聯汽車提供多達29種場景的測試驗證。憑藉這些技術和功能,在一期項目投入運營後一年的時間裡,幾乎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智能汽車排隊測試。

同時,示範區也在不斷完善模擬交通場景。據最新消息,示範區內的模擬交通場景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00個,用於測試的道路總長達3.6公里。今年7月,示範區內的無人駕駛科普體驗區也開始向公眾開放。

據瞭解,科普體驗區(E-ZONE)一期建設了28個體驗場景和環節,分別有:公園提醒、限速提醒、信號燈信息、交叉口碰撞預警、綠波車速引導、道路施工預警、道路溼滑預警、坡道危險預警、橋樑路段提醒、急彎預警、顛簸橋提醒、彎道危險預警、行人橫穿預警、闖紅燈預警、緊急車輛提醒、前向碰撞預警、變道預警、逆向超車預警、緊急制動預警、異常車輛提醒、兒童密集區域、盲區碰撞預警、左轉輔助、錯誤車道提醒、特殊區域提醒、V2G-V2H小木屋、車與雲端通訊(V2C),公眾可通過示範區官網和微信號預約相關項目體驗。

根據規劃,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的基本環境覆蓋面積達到27平方公里,涉及城市快速路、園區道路等特徵,測試與示範車輛規模達到千輛級。到2019年底,測試區拓展至安亭鎮全域,以及外岡鎮,覆蓋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增加高速公路測試場景,測試與示範車輛爭取達到5000輛。到2020年,通過嘉閔高架等道路智能改造,形成汽車城與虹橋商務區兩個城市獨立共享交通閉環,覆蓋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測試車輛爭取達到萬輛級。

2、京冀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產業創新示範區

2016年1月,工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河北省人民政府三方簽署合作協議,確定自2016年至2020年,將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建成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產業創新示範區,以開展綠色用車、智慧路網、智能駕駛、便捷停車、快樂車生活、智慧管理六大應用示範。


為智能網聯車商業化鋪路,我國已擁有16個無人駕駛示範區

京冀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產業創新示範區

根據規劃,2018年底,建設道路總長為10公里的封閉試驗場地,裡面包含30種以上城市道路元素,並完成約100公里的開放/半開放市政道路基礎改造,覆蓋場景達180種以上。

目前北京首條車聯網專用車道已經正式落地。該車聯網道路位於亦莊榮華中路與景園街處,長達12公里,建有智能紅綠燈、顯示屏、微波信號發射器等多種硬件設施,以及北斗導航與GPS定位技術,並有大數據計算為後臺服務器提供技術支持,可讓車輛實時與周邊基礎設施進行互聯互通,提高駕駛效率和行車安全。

第二階段,繼續擴展示範區的建設和示範場景,爭取到2020年底,封閉試驗場地可包含100種以上城市道路元素,並完成長達200公里的開放/半開放市政道路基礎實施改造,覆蓋300種以上場景,以實現1000輛全自動駕駛汽車在開放道路、半開放道路和封閉道路的多種複雜場景下應用示範。

此次開放的車聯網道路只是京冀示範區的組成部分之一,後續有關方面打算在通州和房山繼續擴大車聯網的試點。

3、重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

2016年1月,工信部和重慶市簽署了《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合作框架協議》成全國第3個“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

該示範項目將結合重慶交通、通信基礎設施的實際情況,開展由試驗場地封閉環境到城市交通開放環境的一系列試驗,具體包括智能駕駛、智慧路網、綠色用車、防盜追蹤、便捷停車、資源共享、大範圍交通誘導和交通狀態智慧管理等八大領域。


為智能網聯車商業化鋪路,我國已擁有16個無人駕駛示範區

重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

2016年11月,第一期“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i-VISTA)”建設完成並開始啟用。該試驗區位於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禮嘉園區內,總面積達403畝,6公里的道路測試區中,涵蓋了50多種交通場景測試,包括直道、彎道、隧道、橋樑、上下坡、交叉路口、停車場、加油站、充電站等,並設置了虛擬的車輛、虛擬行人。除此之外,區內還集成了智能傳感器、北斗高精度定位、LTE-V/DSRC車路等實時通信設施,可供相關研究單位開展盲區預警、變道預警、行人預警、緊急制動、車速誘導、自動泊車、隧道行駛等測試。

到2019年,i-VISTA可以涵蓋西部地區90%以上特殊路況,到2020年初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實現智能汽車產銷規模達50萬輛。

第二階段的重慶西部汽車試驗場(墊江)智能汽車可靠性試驗區和第三階段的兩江新區智能汽車與智能交通開放道路示範區,將陸續建成。

4、浙江5G車聯網應用示範區

2015年9月,工信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合作框架協議》,明確浙江成為中國首個開展部省合作推進5G車聯網應用示範的省份,並隨後在浙江選擇了兩個地方作為5G車聯網的示範試點,分別是以雲棲小鎮為核心的(杭州)西湖區,以烏鎮為核心的(嘉興)桐鄉市。


為智能網聯車商業化鋪路,我國已擁有16個無人駕駛示範區

烏鎮示範試點項目進入試運行

在中國移動5G網絡的助力下,2016年7月,雲棲小鎮初步建設成了5G車聯網應用示範項目,實現了基於LTE-V車聯網標準的智能汽車的車——車、車——路信息交互場景。

據悉,在雲棲小鎮上,中國移動佈設了34個LTE-V路面站點,全程都佈設了高清攝像頭,實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網之間的互聯互通,使得路上的一切都可以實時傳遞到指揮中心,並反饋到車端。

桐鄉方面,2016年11月項目的一期成果也已進入了全面試運行階段,構建了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透明示範路,還搭建了4G+的寬帶移動測試網絡,並完成多項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的研究與測試。同時,桐鄉試點還推出了智能化停車應用,利用密集式停放的方式,將停車位數提高40%以上。

5、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

2016年11月,工信部與湖北省政府在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批准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城市。示範區選定武漢開發區智慧生態城·車都生態智谷為核心區域,擬通過五年時間,分三個階段逐步由試驗廠區封閉環境到城市交通開放環境,開展智能駕駛、智慧路網、綠色用車、便捷停車、交通狀態智慧管理等多個應用示範。

示範區第一階段2年內,建成2平方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試驗場,目前選址——位於智慧生態城黃陵磯休閒公園,整個項目佔地面積約3629畝,搭建“部分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第二階段是在3-5年內,建設15平方公里的半封閉區,實施“有條件的自動駕駛”示範;第三階段是5年後將示範區擴展至90平方公里,開展“高度自動駕駛”下的智慧城市服務示範。試驗場將模擬溼滑、涉水、山路、林地、高速、磚石、橋樑等多種路況。

在2016年底,由雷諾集團、東風雷諾汽車公司和武漢蔡甸生態發展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武漢雷諾自動駕駛示範區也已經正式向公眾開放了。該示範區位於武漢蔡甸區的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內,測試路段長2公里,是中國第一個開放性的自動駕駛示範區。

6、吉林長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北方)示範區

2016年11月1日,工信部與吉林省政府就“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合作框架協議簽約,由吉林省工信廳牽頭組織吉林省、長春市、淨月區相關部門成立了項目推進小組,啟明信息聯合中國一汽、清華、北航、電信研究院、華為、大唐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同承擔該項目的建設。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北方)示範區2017年8月31日在長春淨月高新區啟明軟件園正式開工。示範區將成為東北首家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基地。中國國內首家寒區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測試體驗基地。可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和V2X網聯汽車提供72種主測試場景和1200個子測試場景。

第一階段,可以同時支持100輛車進行測試服務,其中不少於2輛安裝基於LTE-V技術的V2X通信設備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能夠實現信息提示、安全預警等智能網聯化應用。

第二階段,可以支持的示範車輛達到500輛,其中8輛以上安裝基於LTE-V技術的V2X通信設備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其中20輛以上安裝4G的T-BOX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其餘車輛安裝基於4G技術的OBD終端,能夠實現信息提示、安全預警與控制、綠色節能等智能網聯化應用,包含合資、自主品牌車輛參與示範運行。建設20個配有紅綠燈的交叉路口,各交叉路口的紅綠燈都安裝信息發送、接收設備。

第三階段, 可以支持示範車輛達到10000輛,包括轎車、客車、卡車、新能源等多種車型,其中50輛以上安裝基於LTE-V技術的V2X通信設備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其中500輛以上4G的T-BOX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其餘車輛安裝基於4G技術的OBD終端,能夠實現信息提示、安全預警與控制、綠色節能等智能網聯化應用。50個以上交叉路口的安裝智能網聯紅綠燈,在40個以上交叉路口安裝流量監控設備,有30個以上道路安裝危險狀態監控以及危險信息發佈設備。

“示範區”項目已納入中國一汽2017年重點監控的重大專項。2019年,東北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將正式進入實操階段。

7、江蘇無錫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

2017 年 9 月 10 日由公安部、工信部和江蘇省共同建設的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在無錫揭牌。

無錫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以「智能車特色小鎮」為核心,規劃了封閉測試區和開放測試區兩類測試基地。

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位於無錫市濱湖區,規劃總面積為178畝,將打造智能交通管理技術綜合測試平臺、交通警察實訓平臺與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測試平臺等三大平臺,實現智能交通管理技術和產品的綜合測試、新技術新產品的驗證示範,保障公安交警業務和技能實訓,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技術測試認證。

封閉測試區方面,覆蓋 3.53 km 道路,劃分了多個不同場景的測試區域,涵蓋了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城鎮街道和高速公路。

開放測試區重點關注實際開放道路的各種場景下的行車安全,在開放測試區道路環境改造方面,規劃了各種不同的道路類型,配備紅綠燈、交通標誌和電子指示牌,涵蓋各種天氣和複雜環境,還原了更加真實的實際道路測試場景。

8、深圳無人駕駛示範區

2016年7月,南方科技大學、密西根大學、前沿產業基金在深圳簽訂合作協議,宣佈將聯合共建無人駕駛示範基地。

項目總投資規模100億元,將選址在深圳龍崗區或深汕合作區。雙方確定將引進M-CITY項目進入中國(深圳)落地。M-CITY項目是美國密歇根大學MTC中心的下屬項目,包括了美國交通運輸部、福特、通用、本田、日產等在內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參與了該項目的建設。

9、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

2018年6月12日,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將正式亮相。測試區集產業發展、軍民融合及戰略性平臺三位一體,致力於為智能系統領域的相關技術與產品提供專業化的測試服務。

測試區位於湖南湘江新區核心區的長沙嶽麓科技產業園,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用地面積約1232畝,總投資約18.96億元,分為5大功能分區,設置了78個常規智能系統測試場景。項目二期規劃控制範圍約為13210畝,為遠景規劃區域,致力於打造為技術先進、產業配套、國際領先的智能系統創新園地。

智能系統測試區內測試道路里程達12公里,測試區里長達3.6公里的高速公路模擬測試環境,以及無人機起降跑道,獨樹一幟。

湖南湘江新區作為全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高地之一,加之以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相關專業富集的科研技術和人才資源,伴以導航芯片、定位終端、傳感器、汽車零部件以及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技術產業。目前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大疆科技、百度、一汽、東風、桑德集團、啟迪控股、三一、中車、國防科大、中國汽車研究技術中心等20餘家意向合作單位。

10、廣東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

示範區基地涵蓋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研發、測試、示範和產業化等內容,重點建設車載智能終端產業化平臺。示範區將建成以5G試點網絡和物聯網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體系。

示範區總體方案中的推薦選址為花都區赤坭鎮沙灣村(西部汽車產業基地),建設可用面積約2平方公里。該封閉測試區將按照功能分區,包括道路測試區、配套服務區及臺架實驗區。道路測試區中的場景設置為城市道路、郊外一般道路及高速路測試單元,以滿足不同種類的測試需求。半開放測試區、開放測試區在番禺區、南沙區、增城區、黃埔區均有佈局。

以服務廣汽為龍頭的汽車企業不斷佈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外,還引進景馳科技有限公司和小馬智行公司等2家以自動駕駛研發為主業的初創企業。另外,東風日產、小鵬汽車、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廣州整車汽車企業和相關研究院所也在開展無人駕駛研究。

11、福建平潭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基地

2018年4月,福建平潭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基地啟動,這是平潭與百度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合作項目。平潭島中西部的麒麟大道西段選定為首期測試場地,全長超過6公里,建設新能源充電樁,高速移動信息通信基站等配套設施。

作為平潭的一個新興產業項目,該基地規劃建設封閉測試區、半封閉測試區和開放道路測試區。目前,基地已公開首期封閉測試區,道路總長約3.6公里,路面建設配有新能源充電樁、高速移動信息通信基站等設施。該測試區涵蓋柏油路、碎石路、土路、人行道、坡道、隧道、林蔭道、環島等70餘種道路測試場景。目前,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分別授予金龍客車、百度公司首批6張測試牌照(每家企業各3張),這是全國首次面向無方向盤的無人駕駛汽車發放測試牌照,並正式上路測試。

平潭將圍繞無人駕駛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加快佈局,利用當前政策優勢,完善測試基地建設,開展旅遊體驗試點,推進5G網絡覆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創新應用,不斷拓展人工智能產業鏈項目。

12、廈門灣漳州開發區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省源創力智能汽車研究院(以下簡稱源創力研究院)、前沿產業基金共同共同投資建設,三方共同發起設立100億產業母基金,在廈門灣南岸56平方公里區域內,設立無人駕駛汽車封閉測試區,開放城市道路測試示範區,並規劃兩條至高鐵站和國際機場的無人駕駛汽車專線。

社會實驗室未來計劃構建三個關聯遞進的試驗場景,包括60萬平方米的封閉測試場、200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實驗場(既是產業聚集區,也是新的出行方式的實驗區)、 56平方公里進行交通規管方式的規模化實驗場。

密歇根大學Mcity項目在中國落地應用,也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共建無人駕駛汽車試驗場的合作伙伴;已經與豐田,寶馬,大眾,谷歌,Intel等全球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建設產業合作關係。該社會實驗室將有20多家廠商,30多家車企進入。

無人駕駛汽車社會實驗室根據中汽研與前沿產業基金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專業技術團隊,以MCity的核心技術和經驗為指導,聯合共建、運營和管理國內無人駕駛小鎮測試區。

13、重慶中國汽研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

2018年1月18日,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全資打造,國家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整體策劃的中國首個大型綜合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於重慶市大足區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郵亭工業園正式開工。

中國汽研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總規劃佔地面積3500餘畝,涵蓋智能網聯汽車、清潔能源汽車以及傳統動力車輛正向開發、駕評調校、法規檢測、C端用戶體驗所需要的測試道路、測評場景、高端試驗室、保密車間及其它相關配套設施。

一期工程佔地860畝,主要建設辦公區、試驗道路、ADAS智能測試系統、部分主要試驗室及配套車間,試驗道路總長50餘公里,試驗場景百餘種,配套試驗室及車間萬餘平,預計2018年內一期工程將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該基地除兼顧傳統車輛所需的正向開發、測試評價功能外,主要模擬乘用車和商用車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越野和鄉村道路的各種工況和細分場景,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城市道路試驗區、高速道路試驗區、鄉村道路試驗區以及智能汽車數據中心。

該項目一期工程涵蓋了傳統大型汽車綜合試驗場80%以上功能,基地內汽車性能試驗道規劃建設多達8條,長達2.8公里;建成後將擁有國內第一條智能汽車ADAS測試專用道路,為智能汽車的正向開發、測試評價保駕護航。一期工程完工後,將極大程度上緩解各整車廠開發及測評的場地資源,也為汽車NVH工程技術研發、底盤性能開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4、四川德陽Dicity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範運營基地

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及密西根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測試示範區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地建設,德陽市羅江縣打造中國首個集真實路況測試、封閉測試、示範體驗於一體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

Dicity基地分為真實路況測試區(A區)、封閉測試區(B區)和示範體驗區(C區)。

Dicity基地建成後將申請“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範”項目,並可在第2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理論研究公共平臺,建立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實驗室等。

德陽是中國重大製造業基地、聯合國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國際示範城市和全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工業總量居四川省第二位,擁有裝備配套企業1470家。

15、遼寧盤錦北汽無人駕駛體驗項目

2016年7月,北汽新技術研究院與盤錦市大窪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合資合作共同開發建設無人駕駛體驗項目。

無人駕駛汽車的運營路線長約22公里單向車道,沒有交叉路口,沒有社會車輛,沒有行人,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無人駕駛應用環境。

運用了V2X、V2V、V2I等諸多車聯網相關技術,保證了技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在景區內實行車流、人流相分離的運行辦法,使車輛與行人不發生複雜的干涉關係;運用“運動空間單獨分隔原理”,對車輛之間的距離、行駛速度、雙向車輛交匯方式等都做了相應的控制,保障車輛運行安全。

16、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

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包含了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等內容,預計整體投資300億元,2018年建成1.2平方公里的封閉測試場逐漸擴展到5平方公里的半開放式體驗區、50平方公里的綜合示範區,2018年至2020年建成5平方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半開放式體驗區;2020年至2022年建成50平方公里的城市車聯網綜合示範區;2022年至2025年建成智慧交通生態圈(200平方公里的智慧城市)。成為成都市經開區北部城區,緊鄰成南高速,分為高速測試區、城市測試區和鄉村測試區。

一期規劃測試場景有116種,可分為安全類、效率類、信息服務類、新能源應用類、通信和定位能力測試5類。將涵蓋和連接龍泉驛區主要城區,依託科技創新,建設新型智能城市下的智慧交通體系,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智慧交通生態圈。2025年建成200平方公里的智慧交通生態圈,其中涵蓋技術轉移中心及汽車小鎮等相關建設內容。

智能網聯汽車半開放式體驗區佔地約5平方公里,將建設智能道路、V2X通信系統,率先覆蓋5G網絡,建立高精度地圖與高精度定位支撐體系。計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小鎮”,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擬分兩期成立10-50億產業加速基金。

封閉測試場將建立仿真、臺架、駕駛模擬器、數據中心、信息安全實驗室,擁有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檢測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工信部下屬單位信通院合作,擁有認證功能。

綜合示範區建成後,將開展各類網聯汽車的應用示範,包括隊列行駛、綠波帶通行、交叉口盲區預警、區域內自動駕駛、城市道路自動駕駛、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等;而最終落成的智慧交通生態圈將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法規的試驗田,大膽嘗試無人駕駛、共享出行等新型交通模式。可實現盲區提醒、緊急車輛接近、行人闖入、綠燈通過速度提示、優先級車輛讓行等功能,使得駕駛人員更加安全高效通過。

總結:

除了上海、重慶、北京、浙江、武漢、長春、無錫等工信部批准的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之外,在國內陸續有不同地域的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範區建設,無疑這些新建的測試和應用場景能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更快發展,但園區建設的能帶來多大區域價值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