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草根齐博翼 文化发展助群翔——访博古艺人公司总经理杨翠艳

汇聚草根齐博翼 文化发展助群翔——访博古艺人公司总经理杨翠艳

在长春市净月区巴蜀映巷商街,一排排威武精美的铠甲、一幅幅意境幽远的水墨丹青、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吸引了过往的游客和市民们驻足品赞。在这个东北亚非遗文化传承交流中心里,集聚了吉林省草根工匠艺人创作的精品力作,人们啧啧称奇的时候,却很难想到,为人们呈现这一道亮丽风景的,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杨翠艳

在长春市净月区巴蜀映巷商街,一排排威武精美的铠甲、一幅幅意境幽远的水墨丹青、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吸引了过往的游客和市民们驻足品赞。在这个东北亚非遗文化传承交流中心里,集聚了吉林省草根工匠艺人创作的精品力作,人们啧啧称奇的时候,却很难想到,为人们呈现这一道亮丽风景的,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杨翠艳。

深爱

民间寻珠报团发展

从小受家里人的影响,原本从事汽车制造业的杨翠艳心底却一直深爱着传统工艺品。两年前,她放弃私企高管职位,毅然跨入文化界,尊崇内心的召唤去追寻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精湛无比的手工技艺和顽强坚守的工匠精神。

“说来也怪,我虽然不会作画,但你随便拿出一幅在外人看来可能和别的画没什么两样的作品,我一眼就能认出它是哪一类技艺的画作,出自我们哪位老师之手!这或许是一种功夫,但更大的可能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喜欢我们这里的每一件作品、尊敬公司里的每一位老师,更感谢他们真挚的理解、感激他们大力的支持。能牵个头,把他们汇聚到一起,能让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所欣赏,我真的很高兴!”一提到公司的老师和他们的作品,杨翠艳总是兴奋无比,如数家珍。

称她为杨翠艳老师的时候,她却总是说:“可别叫我老师,我们博古艺人签约的传统手工艺人才是真正的老师!”

这就是对艺术近乎痴迷的杨翠艳。每当听说有“遗落民间”的大师时,杨翠艳总是第一时间驱车寻访,实地踏查,解说国家的好政策,点明其技艺的社会价值。2017年成立的博古艺人公司,经过杨翠艳的不懈努力,一年时间内便寻访、签约了200余名民间手艺人,技艺涵盖了木雕、葫芦雕、刀画、铜板画、金属工艺、剪纸等70多个门类,还为其中的60种门类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

加入公司的几百名民间艺人,有全国十佳农民画家卢凤霞、刀画大师柴沁珠、布贴大师姜淑艳、满族套色剪纸大师闫雪玲、皮雕大师王怀民、瓷刻大师刘世杰等,其中有20余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在杨翠艳看来,这些民间艺人个个身怀绝技,却散落民间,有的有艺无业,无力形成产业,作品也难以推向市场。

更让杨翠艳揪心的是,有相当部分的手工技艺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匠人聚合在一起,使他们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形成大集群,从而发挥大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签约艺人中还有十几位残疾人,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难度要比普通人高很多。“我为他们作宣传找销路,他们的作品卖出去后,销售所得全部送到作者手中。近期,我们还打算成立一个市级的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这些残障艺人体会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快乐、守住一份精益求精的匠心。”杨翠艳说。

责任

传统技艺焕发生机

能把这么多手艺人聚集在一起,杨翠艳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长时间接触下来,不仅是艺人们的手艺,连他们的家庭状况杨翠艳也了如指掌。“很多手艺人家庭条件并不好,在把他们的非遗手艺展示给人们,传承并发扬技艺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带给他们相应的收入,这既可以给他们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变,体现其自身价值,更可以代表整个社会对传统技艺的认可、对工匠精神的尊重!”

为此,杨翠艳不遗余力地打造“博古艺人文化产业平台”,着力把艺人们的作品推向全国大市场,实现文化产业市场化。她为艺人们量身制定了各类艺术品的推广营销方案,经常带着艺人和他们的作品参加展会,向外界推广,为他们争取订单。一年多来,公司数次应邀参加各级各类展会,出色完成了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公主岭”的布景设计,还与公主岭市残联达成合作培训意向,积极准备参加省“一带一路全球展销计划”活动等。目前,博古艺人公司的民间艺术和草根艺人已登上了国内国际文化艺术的大舞台,公司签约的40多个原创系列艺术作品也已实现了大批量订单销售,公司的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

发扬

民间技艺走进大学

技艺不能丢,传统不能忘。杨翠艳深知当前传统手工技艺所面临的后继无人的危险,这对杨翠艳来说,是一件十分扎心的事情。在她的推动下,这一问题在2017年6月迎来了转机,博古艺人公司先后与吉林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大旅游学院等高校联合,把大学里的科技设计和成果,与传统工艺相互融合,共同创新发展。

参加校企联合开展的“双师培训”后,木雕师傅翟学进感触颇深。在外人看来,翟学进只是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头,可杨翠艳却尊翟学进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师,因为他创作的木雕,虽是一块小小的木头,却能雕出来万千变化。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一驾镂空木雕马车摆在了交流中心最显眼的位置,过往行人无一不驻足惊叹。如今,翟学进不仅把木雕这一技艺带进了校园,还收了自己的徒弟,使这门传统手工技艺能够传承发扬下去。每想到此,翟老师就会流下激动的泪水,“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来到大学里授课,更开心的是我为这门手艺找到了传承人,这一切都要感谢我们博古艺人,感谢我们的杨经理,要不是有她领着,我们这些个手工技艺怕是这辈子也走不出去,登不上大雅之堂,更别说在文化的天地里一起自在飞翔了!”

跨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杨翠艳却乐此不疲,“我只想尽我自己的一点努力,帮执着艺术、坚守匠心的老

师们改变现状,为挽救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做些事情,这就够了!”

(林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