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同一地兩年震了11次!省地震局:別慌,小地震重複率高

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發佈消息,10月24日17時58分,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2度,東經105.43度)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和四川省地震局發佈消息統計,這是瀘州2年以來的第11次地震,也是一年以來的第三次3級地震。而震源地點,均發生在同一個區域:龍馬潭區。地震發生後,群眾生活有沒有受影響?為何地震在瀘州龍馬潭頻發?後會不會發生更大級別的地震?

10月25日,記者採訪了四川省地震局、瀘州市地震臺和震源附近居民。

震源現場,群眾並未受地震影響

10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昨日震源附近,發現周邊群眾並未受地震影響。

在龍馬潭區金色巴黎小區外,路上行人及商家與往常並無兩樣,談及昨日地震,一名小區居民李阿姨告訴記者:“我當時在25樓,感覺先抖了一下,聽到轟的一聲,沒多久樓就晃了一下。當時嚇的不得了。”

而住在3樓的陳女士則表示,“昨晚六點我正在家裡,開始感覺就抖了一下,過了一兩分鐘,就明顯感覺樓在晃了,大約就晃了一兩秒,以前我在廣元經歷過汶川地震,所以這種小地震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地震頻發,小地震重複率高屬正常現象

記者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發佈信息統計:從2017年9月至今,瀘州1年發生了3起3級以上地震,2年內發生了11起地震,而巧合的是,震源經度、緯度都集中在龍馬潭區。

不少網友拋出同一個問題:為何地震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

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杜方分析,瀘州發生的地震均屬於小地震,而小震在同一個地方的重複率高、隨機性強,是自然科學裡的常見現象。此外,她認為龍馬潭區群眾感覺到震感強烈,與該區域人口密度大有關係,部分無人區可能震感比龍馬潭區還強烈。

不具備大地震構造背景,但仍可能發生無感和有感小地震

“瀘州上四級地震的可能性極小,並不具備發生大地震的構造背景。”杜方介紹,瀘州市龍馬潭區震中範圍內僅有小規模斷裂,不處於大的活動構造區,不具備發生大地震的構造背景。

那麼,大地震的構造背景是啥?

杜方給出答案:考察地貌有沒有大的活動斷裂現象,目前像瀘州屬於華南地區相對穩定的區域,基本沒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瀘州市地震臺臺長黃靜表示:“瀘州地區系大面積二疊紀石英長石沙岩,無明顯的大小斷裂,地質相對並不複雜,瀘州沒有處於地震帶上,所以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四川省地震局專家分析研判認為,四川地震臺網1970年記錄以來,瀘州區域主要是1-4級無感和有感的小震活動,瀘州境內沒有5級以上地震的記載和記錄。全球每年平均有500萬次地震發生,有小震活動是正常的。 根據目前的資料,分析認為本次小震區域仍可能發生無感和有感小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將進一步加強觀測,密切監測該區域地震活動。 

瀘州2年發生11次地震 1年3次3級以上地震

記者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發佈信息統計:從2017年9月至今,瀘州龍馬潭區1年發生了3起3級以上地震。

瀘州同一地兩年震了11次!省地震局:別慌,小地震重複率高

2018年10月24日17時58分在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2度,東經105.43度)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018年03月25日08時40分在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2度,東經105.45度)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017年09月12日00時35分在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3度,東經105.42度)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2千米。

值得一提的是,而記者從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瞭解到,從2017年以來在瀘州龍馬潭區附近低於3級以下的地震也時有發生。

記者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和四川地震局發佈信息蒐集,自2017年2月至今,龍馬潭區還發生了8次3級以下地震:

2018年10月21日,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2度,東經105.41度)發生2.4級地震。

2018年10月7日,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4度,東經105.41度)發生2.2級地震。

2018年6月5日,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3度,東經105.43度)發生1.8級地震。

2018年6月1日20時03分,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2度,東經105.41度)發生2.1級地震。

2018年6月1日20時05分,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北緯28.92度,東經105.43度)發生1.7級地震

2017年9月2日1時29分,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附近(北緯28.94度,東經105.39度)發生2.7級左右地震。

2017年8月22日晚22時14分13秒,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發生了一次地震,計算機自動測定的結果是2.3級。

2017年2月26日凌晨4時2分,瀘州市龍馬潭區發生了一次地震,計算機測定是2.3級。

【地震小科普】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每年要發生地震500多萬次,其中只有5萬多次左右人們能感覺得到,並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壞。地震是有大小的,震級分為弱震、有感地震、破壞型地震、嚴重破壞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級以下地震,這種地震通常人們感覺不到,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級以上、5級以下地震,這類地震人們能感覺得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全球每年大約發生3級以上地震5萬餘次。

破壞型地震:一般指5級以上、能夠對地表及其建築設施造成破壞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約發生5級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嚴重破壞型地震:指7級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發生這樣的地震10到20次,不過大多數發生在海洋和荒蕪人煙的地方。

震級每相差一級,它們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將近1000個5級地震所產生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