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的後人中了狀元,乾隆故意問他的祖宗是誰,他是怎麼說的?

用戶65203725535


人怕出名豬怕壯,十全老人故事多。乾隆他老人家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帶著豪華隊伍六下江南都能搞出一籮筐微服出巡的故事,比如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比如荒山野嶺的世外瓜農,比如乾隆離奇的身世之謎,乾隆的故事可以串出一個新的一千零一夜。

沒想到乾隆和秦檜的後人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說起秦檜,應該沒有人會覺得陌生,沒有他的盡心盡力,“精忠報國”的岳飛也不會那麼快就離開了人世,兩人一起共事的時候很不對付,但身後,兩人的名字卻被捆綁了千年,1163年,岳飛被平反,人們對於秦檜的厭惡逐漸成為主流趨勢,1475年,明朝進士周木第一次在杭州鑄秦檜夫婦的跪像,這一大快人心的舉動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評,由是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秦檜夫婦的跪像,因為風雨的洗禮和人們的鞭笞,跪像在幾百年內重鑄了十幾次。人們對於秦檜的厭惡由此可以窺知一二,甚至秦檜讓“秦”這個姓都變得尷尬。

秦大士就遇到過這樣一次尷尬,好在他的博學和機智給他解了圍(果然知識就是力量)。秦大士原籍安徽,其祖父定居南京,秦大士也就在南京長大,他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屬於神童級別的存在,十歲就會作詩寫文章,23歲考中舉人,詩、書、畫樣樣精通,1752年,38歲的時候考中狀元,成為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秦大士才華橫溢,人品高潔,為官清正廉潔,為大清朝培養和舉薦了不少人才。

但是很多人認為秦大士是秦檜的後人,後來乾隆也對秦大士的身份有了興趣,於是有一次,乾隆就召見秦大士,然後盯著秦大士看了很久,才緩緩的問:

“愛卿果真是秦檜的後人嗎?”秦大士一聽心裡咯噔一下,沒想到六百年了,姓秦還是一種錯誤。

這實在是一道難題,比當初考狀元難多了,秦大士不怕承認自己是秦檜的後人,但他怕皇帝會懷疑他的忠心,所謂“伴君如伴虎”,稍微說錯一句話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但這並沒有難倒秦大士,秦大士稍微穩定了一下情緒,回答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接著又說:“宋高宗昏庸,不辨忠奸,但陛下是明君。”是不是秦檜的後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秦大士是忠於乾隆皇帝的,乾隆一聽自然很是高興,於是一場君臣對話就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以上純屬野史,至於秦大士是不是秦檜的後人,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在清朝時期,秦大士的家族也是一個大家族,有不少秦家子弟都在朝廷位居要職。當然關於秦大士還有一則小故事,也是傳說,也和秦檜有關。傳說秦大士曾和幾個同僚 出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岳飛墓前,看到秦檜的跪像,幾個人就開始作詩文,自然是罵秦檜的,眾人見秦大士不做聲,就催促秦大士也寫一句詩,秦大士沉吟片刻,開口說道:“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愧姓秦”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吧,秦大士在岳飛墓前說出自然是表明了立場,就是不知道秦檜生前如果知道自己以後會有如此的名聲會做何感想,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秦大士在1752年中狀元后走入仕途,卻並沒有多大的野心,他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種種地,侍弄侍弄花草,讀讀書,作作畫等等,1763年,不到五十歲的秦大士就退了休,過上了自己想過的日子。


蕭曉四姑娘


檜大家都知道,秦檜岳飛,永遠也分開,宋朝的大奸臣,雖然秦檜很令人厭惡,但是他的後代卻十分爭氣

秦大士,字魯一,從小就十分有名了,能作詩,能對對子。清朝乾隆年間,38歲的他考中了狀元,不過在這次考試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

那時,主考官,將榜單交給乾隆皇帝以後,乾隆皇帝看著秦大士的名字十分奇怪,而且他的字跡十分的公正,確實像一個大才,但是他好像和秦檜有什麼關係,會不是他的後人?

到了殿試的環節,乾隆當著眾人的面問:“你果真是秦檜的後代嗎?”,這個時候秦大士有點猶豫,不知道回答到底是不是,如果是,那他可能會失去這次機會,回答不是又是欺君,當然這難不倒他“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幾個字,讓乾隆刮目相看,另外,乾隆還不是昏君,能分清是非黑白,乾隆聽罷龍顏大悅,宣佈將其欽點為狀元。



後來他在杭州西湖,來到了岳飛墓地前,看到秦檜夫婦綁著雙手,就朝著岳飛的墳墓下跪,心中略有所感提筆寫道:"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心雨雙翼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聯句,“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此聯據說是秦檜後人秦大士所作,其意一看便知,他為自己與秦檜同姓而愧疚非常,或許,他還為自己是秦檜的後人而羞恥。這一聯句到底是否秦大士所作,不得而知,但他中狀元后,乾隆皇帝曾當面問他祖宗是誰,倒是有明文記載的事情。



秦大士是安徽人,自幼聰敏,詩文俱佳,還寫得一筆好書法。1752年,他通過府試會試,層層選拔,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在會試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進入了殿試。經過乾隆皇帝目測其文章翰墨後,為他的文章和書法所驚喜,有意授其狀元。

不過,宣佈前,他問了秦大士一個問題,說你是秦檜的後人嗎?秦大士略一沉思,既沒回答是,也沒否認不是,而是回答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回答十分機智而巧妙,表達了奉獻朝廷、忠於皇帝的態度和決心,讓乾隆皇帝龍顏大悅,立刻欽定秦大士為狀元。


高中狀元后的秦大士,有一次同朋友結伴遊杭州嶽王廟,看到岳墳前跪著的秦檜,愧從心起,隨即寫下一聯:“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表達了強烈的報國心和愛國情,也表達了他對奸臣秦檜的痛恨。

秦檜當年以“莫須有”之罪陷害民族英雄岳飛,不但給自己帶來了罵名,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同時也讓自己的後人抬不起頭,這告誡我們,正直和忠誠的品格是多麼的重要。

當然,祖先有過劣跡,而清算於後人的頭上,這同樣也是不道德的!


帝國的臉譜


乾隆十七年,殿試結束之後,主考官把排名前列的試卷遞呈給乾隆閱覽。看過幾份,忽然一份試卷印入眼前,讀後,乾隆即刻提起硃批,打算點他為狀元。


但“秦”字和籍貫江寧卻讓乾隆遲疑,宋朝的秦檜可是赫赫有名,莫非他是秦檜後人?來呀,宣見秦士人,朕倒要看看,你何許人也?

不久,秦士人來到宮裡,乾隆看著他問道:“你是秦檜後人?”秦士人沉默小會兒,堅定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聽後,龍顏大悅。於是38歲的秦士人成了大清第四十三位狀元。


這是則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觀》,該書記錄了清朝很多遺聞軼事,屬於稗官野史。但秦士人這個故事不無道理。

有人說,秦士人是秦檜後人,但是秦檜沒有兒子,倒是把妻兄的兒子過繼過來,做為自己的兒子。也有說秦士人乃秦檜兄秦梓的兒子。秦士人的祖籍不在江寧而在安徽。

不管怎麼說,秦士人和秦檜有一定的關係。所以當被乾隆問及時,秦士人精闢地以七個字回答。

再深入分析,這七個字不簡單,說淺點,換了個狀元,說深點,撿回來一條命,裡面包含這麼兩個意思。一是留了條後路,秦士人並沒有明說,但也沒不說,而是給自己留了一點回旋地餘地,防止乾隆深究不放。


二是間接拍乾隆龍屁。秦檜時期的皇帝宋高宗昏庸,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秦士人時期的皇帝乾隆聖明。

繞開乾隆的問題,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振聾發聵,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時也是在說時代不同了,我秦士人不是秦檜那樣的人,而是實實在在的忠臣。

值得一說的是十年之後,秦士人藉口回家,已不在做官,一直閒賦在家,壓根沒復出意思。


非常茴香豆


清乾隆年間,秦檜後人,秦澗泉。在他38歲時,遇太后萬壽恩科,得中狀元。


乾隆殿問:據說你是秦檜後人?澗泉聽話聽音,己知乾隆皇帝,對自己是秦檜後人的出身,有看法、不滿意。靈機一動,不亢不卑答曰:一朝天子一朝人,宋高宗昏瞶,所以用奸臣;而皇上乃盛世明君,用人必唯忠賢。乾隆聽後轉嗔為喜。並重用了秦澗泉,澗泉不負聖恩,其後在仕途中清正廉潔,愛民律己,頗有建樹,摘秦澗泉平生佳句如下,亦可管中窺豹,略知他的修為品德於一二。

南京燕子磯石壁題:”漁火只疑星倒出,鐘聲欲共水爭流“。顯露出才氣橫溢。

西湖檜墓遊:”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僅兩句將己之抱負情懷,為人處世和盤捧出;

七絕:

金粉飄零野草新,

女嬙日日枕寒津。

傷心慢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後一句表明他不忘初心。堅守始終如一的愛國愛民、廉潔清正的操守。

後人為了紀念他,將秦淮河畔的一小巷命名為狀元巷。


老蛇正宗


秦檜作為北宋時期的大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忠將岳飛,當然這其中也有趙構的身影。雖然後來岳飛被平反,但是早已經於事無補。而且岳飛被平反後,秦檜已死但是被罷官削爵。


從此之後秦檜的後人一直平平無奇,一直到了清朝時期才有所改變。秦檜的一支後人傳到了秦大士,秦大士的祖籍安徽當塗。明朝末年天下大亂,秦大士的祖父秦應瑚把家搬到了江寧避禍。父親秦有倫生有七個兒子,而他排行老二。

秦大士小時候便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十歲就能寫文章。年紀輕輕在當地就享有名譽,靠著一手好的書法養活家人。28歲考中舉人,恰逢皇太后60大壽恩科。陳大師以38歲的年齡前去進京趕考,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的故事。


根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秦大士的文章是所有考生裡面出類拔萃者,最後交給乾隆皇帝定奪最後狀元人選。乾隆皇帝也認為他的才華足以擔任狀元,但是看到名字與祖籍有點懷疑。萬一是秦檜的後人,欽點了他為狀元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乾隆把秦大士叫來問話:你祖籍是否是秦檜?秦大士也不敢回話,如果說是,到手的狀元就丟了。如果說不是,又有不肖子孫的名聲。幸虧是狀元的料,回了乾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馬屁拍的響,秦檜是奸臣不錯,但那是宋朝的事,我們大清國可是明君。對於這個回答,乾隆很滿意,欽點秦大士為清朝第34任狀元。


秦大士也沒有辜負乾隆的厚愛,之後的為官生涯中一直很清廉。而且他在當上狀元沒多久,就前往杭州西湖岳飛墓拜祭。看到墓前跪拜的秦檜,說出了:“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名句。


而如今在南京長樂路還可以找到秦大士的故居


史之策


說起秦檜,我們都不陌生,那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成為千古罪人。秦檜的名聲這麼不好,作為他的後人也很沒有臉面。可是當秦檜的後人被皇帝問及他與秦檜的關係時候,看其如何機智應對。

秦檜的後人叫做秦大士,此人天生聰明,十歲的時候就能舞文弄墨,寫出不錯的詩和文章,並且在其小的時候書法就寫的不錯,周圍人們都知道這個人才。果不其然乾隆年間秦大士憑藉自己的才能考上了狀元,詩書畫是樣樣精通。

秦大士是南京人,和秦檜來自同一地方。原本秦大士考上狀元是件好事,但殿試算是給他出了個難題。秦大士站在金鑾殿上,皇上問:“據說你是秦檜的後人,此事當真”?面對這一問題,秦大士很為難,如果單單說個“是”皇帝一定會瞧不起他,覺得自己的先人是奸臣,他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是“不是”皇帝肯定不會信,這樣就是自己的品行有問題了,說不定還被定為欺君之罪。

不過皇帝提出的這個問題沒有為難住秦大士,他僅僅說了七個字“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好的化解了這一難題。

秦大士還補充說道:宋高宗是昏君,看錯了人,而您是明君,肯定會任用忠臣。不僅承認了自己是秦檜後人,並且將皇上誇讚了一番,乾隆帝聽完之後十分高興,因此秦大士順利成為狀元。就連滿朝文武知道秦大士的回答後,都對其誇讚不已。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岳飛的墓前有秦檜夫婦的跪像,有一次秦大士來到岳飛墓前,同行的還有幾人,於是調侃秦大士,讓其立即做一副對聯,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個對聯做的也是很有水平,表達的意思就是自己“愧姓秦”。

雖然秦大士和秦檜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秦大士可是個忠臣,他平生做了不少好事,名聲也很不錯,後人還在南京市專門建立了秦大士的紀念館。以敬畏其生前做出的貢獻。


奇點歷史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

乾隆十七年,即公曆一七五二年,科舉考試閱卷完畢,秦大士成績優異,才華出眾,高中狀元。看著秦大士的“秦”字,乾隆皇帝不禁想起了奸臣秦檜,他對大士的身世疑慮重重,內心很糾結。陰沉著臉,嚴肅地問:

“你真是秦檜後代?”

“皇上聖明,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南宋昏君當道,奸賊橫行;當世聖皇臨朝,忠臣盡心。”

滿朝皆驚歎大士的機智妙答,齊聲高呼皇上聖明。

事後,皇上仍不放心,讓人明察暗訪,令人欣喜的是,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後代。因此,秦大士因禍得福,青雲直上,而且在乾隆、嘉慶和道光三朝期間,秦家子孫後代位居高官者不計其數。

作為一位名儒,才華橫溢,為人清廉,德高望重,詩、書、畫三絕於世,名騷一時。據傳,秦大士同朋友拜謁嶽王墳,看見鐵鑄的秦檜夫婦跪像,兩旁豎立一副對聯:

咳!我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詩友戲言新狀元也姓秦,要他題寫對聯以記之。秦大士苦笑片刻,揮筆寫就對聯: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從秦大士事件看來,忠君愛國的道德人品是多麼重要。我們之所以不僅要自強不息,而且要厚德載物,不僅為了自己,而且為了子孫後代。後代有詩云:

效法天,自強不息做自己,地勢坤,厚德載物為人民,千古流芳,福廕萬代子孫。

抱朴

資深“情本體”哲學專家,儒道詩人,

專注於親情等美好情感的研究和應用,

倡導親情、友情、愛情等真情生活方式,

溫暖爸媽,溫暖朋友、溫暖愛人……溫暖自己!


一封家書名店


如果乾隆真的聰明,他就不會拿“秦檜”這個梗來為難秦檜的後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看秦檜最大的罪惡是什麼——秦檜之所以遺臭萬年,就是因為他對敵採取投降主義,並害死了主戰派的“民族英雄”岳飛。那岳飛所抗之敵、秦檜所和之人,是誰?是金國人。金國人是誰?是滿人的祖宗啊!

所以,如果乾隆諷刺秦檜,就相當於讚揚岳飛,讚揚漢人反抗金人(也就是他自己的先人)是正確的。如果秦檜的後人真的以秦檜為豪,乾隆不也尷尬?所以元明兩朝的帝王都可以借秦檜說事,但乾隆不會——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題主問的問題,不是史實,而是一個民間傳說,說是乾隆時期秦大士中了狀元,乾隆想戲弄一下他,就問了一句“據說你是秦檜的後人,此事當真”。這是一個挑戰——此時秦大士說是或不是都算輸,於是回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於金仁杰《追韓信》的第三折:“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是被後人移花接木,用到了乾隆這裡——這也說明乾隆影響大,故事多嘛!

(最後一圖為秦檜手跡,帥不帥?)


隱語


說起秦檜,人人都知道他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抗金英雄岳飛便是在他的誣陷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坑殺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莫須有”這三個字的含義一直為人所誤解,教科書上多把它解釋為“也許有”,卻是不準確的,當時的岳飛乃是元帥級別的大將,即使秦檜位高權重,隻手遮天,也不可能以“也許有”這樣荒謬的理由來誣陷他。據臺灣作家李敖的考證,“莫須有”這三個字其實是宋朝的口語,真正的標點該是“莫須,有”,“莫須”在宋朝的口語中是“難道沒有嗎?”,“莫須,有”該解釋為“難道沒有嗎?有的,等著瞧吧”。

這也符合當時秦檜的惡形惡狀的口氣。



儘管秦檜千百年來慘遭世人的謾罵和唾棄,他的後代之中卻出了一個狀元,這個狀元名叫秦大士,祖籍安徽當塗,出生於江蘇南京,秦大士天資聰穎,十歲便能作詩文,書法上也頗有造詣,號稱詩書畫三絕。乾隆十七年,三十八歲的秦大士進京趕考,在萬壽恩科中一舉奪魁,成為清朝的第三十四位狀元。

據《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秦大士在殿試時,乾隆皇帝曾問了他一個問題:“汝家果秦檜後人乎?”,問他是否是秦檜後人,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句話,其實暗藏玄機,如果回答不是的話,難免會有欺君之罪,如果回答是的話,又難免為乾隆所看不起,急中生智的他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既巧妙又機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既默認了自己是秦檜的後代,又表明只有北宋的昏君才會有奸臣當道,如今朝代不同,自然不會有奸臣。乾隆聽罷龍顏大悅,宣佈他為狀元。



無獨有偶。“書聖”王羲之的四世族孫王僧虔同樣是書法名家,並且富有急智。宋孝武帝在位時,他為了避免禍端,就常用掘筆書,用很爛的毛筆來寫字,以此見容。後來到齊高帝時,有一次齊高帝提出要與他進行書法比賽,王僧虔只好從命,作書完畢後,高帝十分得意地問他:“朕與公卿書法,誰是第一?”王僧虔答道:“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高帝心裡明白,自己的書法是比不過王僧虔,於是反問道:“第一就是第一,怎麼會有兩個第一?”,王僧虔從容答道:“我的書法在所有大臣中數第一,陛下書法在歷代帝王中數第一。”他就這樣巧妙又不諂媚地避過了這個禍端,無怪乎他能歷經兩朝君主而安然無恙了。

此外,美國總統林肯在一次演講中,突然有個青年遞給他一張字條,林肯打開一看,上面只有只有兩個字:傻瓜。林肯臉上掠過一絲陰雲,隨即鎮定地說道:“本人收到過許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見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剛才這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卻忘了給我寫信。”說完,便繼續他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