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地盤,很多國家互相打到頭破血流。凡事總有例外,法國和西班牙就是一對好兄弟,面對他們爭議的地盤,他們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辦法進行管理。
法國和西班牙以雄偉的比利牛斯為界,而兩國邊界的最西邊,有一條名叫比達索亞的界河,匯入浩瀚的大西洋。比達索亞的河口水域,兩國各佔一半。然後就向內溯上大約5公里左右,你會發現河中間有一個名叫費倫特的小島,面積不大,只有5000平方米。
既然是邊界,總要劃定所有權。費倫特島是誰的呢?你可以說是西班牙的,也可以說是法國的,這也得到兩國的認可。具體點說,法國和西班牙都對費倫特島享有所有權和管理權。
法國和西班牙在歷史上也打過架,但在1659年,兩國決定終止30年來的戰爭狀態,化敵為友。而簽訂《比利牛斯條約》的地點,就在費倫特島,也稱雉島。
除了法國和西班牙聯姻之外,條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劃定了西班牙和法國的邊界。至於簽約地費倫特島,兩國決定共享所有權。這個“共享”,不是兩國共同在島上實行管理,而是按月份分管。條約規定,每年2月1日起,到7月31日止,費倫特島的所有權屬於西班牙,法國諸事不問。到了8月1日,西班牙全部撤出,法國接手對費倫特島的管理,直到第二年的1月31日。
一年之內,兩國管理人員進進出出,不覺得麻煩嗎?你可以算一下,從1659年到2018年,共359年。一年兩趟進進出出,這就是七百多趟,成本就不低。其實,這種輪流管的模式,更多的是體現一種象徵意義。費倫特島太小了,島上又沒啥稀有資源,連常住居民都沒有。誰得到這個島,也不影響另一國的戰略安全。所以與其兩大國為小島爭得頭破血流,不如做出友好的姿態。
另外,費倫特島還有一種功能,就是法國和西班牙上層公開會面接觸的地方。比如161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就曾在費倫特島上見到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妹妹,並結為夫婦。同時,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也在島上見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結為夫妻。說得通俗點,費倫特島就是兩國交換人質的地方。
所以,出於管理角度,還是兩國輪流管理比較方便。
費倫特島是個河流島,面對河水的侵蝕,島的面積越來越小。這下可把兩國嚇壞了,趕緊出錢鞏固島嶼,勉強維持住了小島的存在。現在的費倫特島,長215米,寬38米,風景很是宜人。兩國按時間登島的不僅有管理人員,還有兩國的清潔工,在島上進行園林綠化。
只是島太小,無法供人居住,費倫特島是禁止一般遊客登島的,包括法國和西班牙的。好在小島距離法國岸邊只有45米,距離西班牙岸邊只有30米,你想一窺費倫特島的風景,站在河邊也能看個大概,最好帶個望遠鏡。
法國和西班牙這種“哥倆好”的管理模式,還體現對安道爾的管理上。安道爾是夾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面積只有468平方公里的山區小國。法國和西班牙早就談好了,雙方共同擁有對安道爾的行政管理權,包括宗教管理權。西班牙的德烏赫爾地方主教,以及法國總統,可以同時擔任安道爾的一號人物,當然是象徵性的。
安道爾需要向西班牙和法國同時獻上貢金,法國和西班牙也宣佈有責任保護安道爾的安全。安道爾現在的國防,也是由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負責,各管一攤。教育也很有意思,安道爾本國負責三分之一,法國負責三分之一(法語教學),西班牙負責三分之一(西班牙語教學)。
不過,像費倫特島和安道爾這種兩國友好共管的模式,是由其特定的歷史環境造成的,別的國家沒法學。
閱讀更多 獨行客地圖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