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蘇,二戰中的三國演義

國家之間的關係就和人們的關係一樣,有意思。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就是在人類歷史上最為齊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反法西斯戰爭當中,作為反法西斯聯盟的三巨頭——美國、蘇聯、英國,在聯盟的同時,也充滿了重重的爭鬥。為參加二戰而盡最大限度的撈取自己的利益。

英美蘇,二戰中的三國演義

英國——殖民主義,抵抗堅決,思維狡猾。

作為擁有海外殖民地最多的英國,還好,在戰時碰上了一位叫做丘吉爾的首相。丘吉爾一改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在不列顛空戰當中英勇抗擊德軍的轟炸,成為了當時歐洲抵抗精神的象徵!但是參加反法西斯陣營以後呢?英國就不想出太大的力量了。

除了在北非戰場上參與抵抗德軍的進攻,在南歐登陸意大利以外,將抗擊法西斯德國的重任直接踢給了蘇聯。

而且,丘吉爾本身希望蘇聯和德國兩敗俱傷,甚至想通過德國削弱蘇聯,畢竟丘吉爾是鐵桿的反蘇分子。因此,在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上,丘吉爾是遲遲不予以表態,後頭在羅斯福的撮合下,丘吉爾答應了開闢第二戰場的請求,但是卻想在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直接登陸。把巴爾幹半島拉入英國的勢力範圍,從而從巴爾幹半島削弱蘇聯的力量。

等到1944年蘇軍開始大反攻了,英軍才和美軍一起展開諾曼底登陸。當然丘吉爾會想了——再不開闢第二戰場,歐洲將會在蘇聯的坦克履帶下變成紅色政權,英國也將在歐洲失去利益。

英國二戰中狡猾的背後,是英國的均勢外交思想在支撐。英國不希望在歐洲大陸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過於強大在侵犯到自己的利益。

所以,在二戰中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英國一方面口頭上支持蘇聯反法西斯的軍事作戰,但同時儘量拖延第二戰場開闢的時間,以此來削弱蘇聯的整體實力。同時削弱德國,以此來維護自己在歐洲的傳統大國地位甚至是世界大國地位。

美國參戰以後,英國更是抱緊美國的大腿,有點成為看客,整個反攻歐洲大陸,包括解放法國、阿登戰役、萊茵河戰役的作戰,美軍基本上都是主力,英軍只是一個配角在緊隨美軍後頭作戰,轟炸德國本土也主要是美國陸軍轟炸機在進行。

二戰使得美英的國際地位發生了變化,英國成為了一個必須依靠美國的二流國家。甚至連核武器都和美國捆綁在一起,這或許是丘吉爾所沒有想到的。本身英國的抵抗納粹的進攻是最為堅決的,但是其狡猾多變的外交策略本想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從後期歐洲大陸反攻的表現,使得英國沒有保護住日不落帝國地位。

美國——不動聲色,使勁賣力,站穩霸主

和英國詭計多端的外交政策比,美國總統羅斯福則是一個務實主義的外交家,也是不露聲色的外交家。

羅斯福曾經衝破孤立主義的阻撓,以《租借法案》的方式做出了銷售武器不參戰的間接參戰模式——也確立了通過二戰達到世界警察的目的。

當然和丘吉爾的外交比,羅斯福的外交顯得更為靈活,但是目的性也是更為隱蔽,以軍事援助來控制他國的內政,進而成為世界的領導。通過在歐洲大陸的參戰,英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的內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國控制,除了蘇聯以外,整個歐洲因為美國的參戰而成為美國的附庸。通過在亞洲太平洋參戰擊敗了日本,並且戰後拒絕盟國一起進駐日本,使得日本在戰後也成為了美國的附庸!

在德黑蘭會議,以及雅爾塔會議,關於開闢第二戰場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問題上,羅斯福充當了調節的角色。羅斯福同意在1944年夏天開闢第二戰場,但是反對英國所提出的在巴爾幹半島開闢第二戰場的決定。而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儘量滿足蘇聯的要求,換取對蘇聯做出出兵中國東北的承諾!但此時的美國,曼哈頓計劃使得美國擁有了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的絕對武器——原子彈!通過投擲原子彈,讓日本感到害怕,也對蘇聯進行了敲打。

美國通過二戰中對反法西斯的軍事援助,在歐洲和太平洋的直接參戰,北非登陸,諾曼底登陸都有美軍的影子。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萊特灣海戰,沖繩島戰役,太平洋上和日軍的殊死搏殺也有美軍的影子!最後依靠原子彈一舉站穩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國在二戰中生產了30萬架軍用飛機,9萬輛坦克,10萬門火炮。當然,我們不是吹捧美國,但是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實力來支撐起國家的力量!

蘇聯——悲壯抵抗,作戰堅決,大國雄心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能和美國相匹敵的工業化強國,但是在外交上充滿了曲折甚至是霸道。

1939年8月23日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感覺有點損害自己社會主義國家平等外交的面目。儘管是為了避免首先開戰,但是斯大林仍然扮演起沙皇的角色,吞併了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家建立起東方戰線!而1941年4月簽訂的《蘇日中立條約》更是承認偽滿洲國,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

當然,我們也絕不否認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歐洲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當大半個歐洲陷入納粹勢力鐵蹄之下的時候,當法國僅僅抵抗40天便投降的時候,蘇聯則是在幾乎毫無援助的情況下,孤軍抗擊法西斯的進攻。在莫斯科城下打的德軍頭破血流!斯大林還舉行戰時大閱兵。在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的抵抗,蘇軍的悲壯和英勇是眾所周知的。1945年,蘇聯抗擊了東線200個以上的德軍陸軍師,而美英只抗擊了80個德軍陸軍師。這就是差距。從1944年以後開始,蘇軍發起了十大突擊戰役,解放了東歐,最後攻克柏林,成為毫無疑問的反法西斯主力軍!

如果說美國是依靠對盟國的軍事援助來維持反法西斯聯盟的運轉,那麼蘇聯則是依靠巨大的犧牲消滅德軍的主力部隊,最終站穩反法西斯三巨頭的地位。

當然,斯大林也有大國沙文主義的色彩。其換取出兵解放中國東北的條件就包括對大連的佔領,外蒙古的獨立,以及鐵路的管理從日本移交給蘇聯手中。當然,蘇聯生產了15萬架軍用飛機,83萬門大炮,10萬輛坦克。以自己的實際能力戰勝了德國法西斯和日本關東軍,最終成為能夠唯一可以美國抗衡的大國。在戰後成為了世界的一級。

所以,從各個國家的二戰外交啟示錄上可以看出,決定國家外交政策的是實力的作用。每一個國家也必然會為自己的利益去服務。我們中國也必須要擁有強大的實力——工業能力、軍事能力和科技能力,才能在強國如林的世界裡站穩腳跟。

百年的國恥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國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乃至作為戰勝國,自己的主權又一次被美蘇兩國秘密出賣的事實告訴我們,實力決定一切!弱國沒有地位!從這裡也就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在戰後集中力量發展兩彈一星事業的原因所在,也向為兩彈一星和中國強過事業奉獻出自己一切的科學家和普通勞動者致以最為崇高的敬意!

當然,各個大國仍然在反法西斯陣營內緊密的合作,打贏了這場正義的戰爭!二戰的勝利告訴我們——當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的時候,各個國家只有聯合起來,建立起最為廣泛的統一戰線,才能打敗敵人。

此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幹事,進行團隊精神,這也是二戰勝利啟示錄告知給我們的深刻道理!在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