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坦克金鐘罩」,現代裝甲防護系統大解析

近年來,隨看各國陸軍在多樣化軍事行動中擔負的任務越來越重,坦克裝甲部隊也越來越多地執行各種各樣的作戰任務,正在從傳統的典型野外作戰走向人口較密集的村鎮和城市,參加低強度的軍事衝突和維和軍事行動,在這種作戰環境中,坦克裝甲車輛受到各種反坦克武器的威脅也日益增大,這些武器的有效攻擊常常讓裝備精良的主戰坦克防不勝防。

現階段,國內外坦克在進行防禦時,主要是依賴外部裝甲來降低損傷,確保坦克可以正常運行。隨著軍事武器的發展,反坦克炮可輕易穿透坦克裝甲,導致坦克的裝甲防護形同虛設。若提高裝甲的厚度,會增加坦克總重,影響其機動性。因此,需要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完善防護系統,以及時發現危險信息,進而躲避炮彈,能有效提高坦克運行的安全性。

科普:“坦克金鐘罩”,現代裝甲防護系統大解析

坦克裝甲車輛自防護系統

自反坦克炮發明以來,國內外軍事科技人員不斷加大了坦克裝甲車輛防護系統的研究力度,以期躲避反坦克炮,降低殺傷效果。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現已將告警和對抗功能進行了結合,發展綜合防禦系統。

對於告警系統來說,主要是在坦克裝甲車輛上安裝了告警接收機,當坦克受到威脅時,系統會自動進行告警提示,以引起戰鬥員的注意,並進行躲避和對抗。

科普:“坦克金鐘罩”,現代裝甲防護系統大解析

目前,主要的告警方式包括雷達告警、激光告警等。其中,激光告警應用比較廣泛,在世界各國的坦克裝甲車輛得到了應用。但這種告警裝置需要與其他告警設備共同使用,能最大程度提高告警效果。同時,一些國家研究出了全方位告警系統,即在坦克裝甲車輛的四周安裝告警傳感器,當某一方向存在安全威脅時,會自動發送告警信息,保障殺傷防禦效果。

科普:“坦克金鐘罩”,現代裝甲防護系統大解析

雖然告警系統有利於戰鬥員及時發現危險信息,並制定正確的防禦措施,但對於坦克裝甲車輛這種戰爭武器來說並不實用。因此,還要與對抗系統結合起來,使得系統兼具殺傷和防禦兩種功能。

殺傷系統主要包括軟殺傷和硬殺傷兩大類。其中,當採用軟殺傷系統時,坦克裝甲車輛可投放誘餌、干擾機、煙幕彈等,以迷惑敵軍,使其無法精準命中目標,進而保護坦克裝甲車輛。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紅外干擾機就得到了廣泛應用,美軍將其安裝在M1、M2、M3坦克裝甲車輛上,用來進行殺傷防禦。在海灣戰爭期間,法軍為了保護己方坦克,也使用了紅外干擾機,以干擾敵軍的導彈發射系統,促使其發生誤動作。

科普:“坦克金鐘罩”,現代裝甲防護系統大解析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單靠紅外干擾機難以滿足防禦需要,還要與其他防護系統結合起來。如俄羅斯T-90S坦克的自防護系統,在安裝紅外干擾機的基礎上,還使用了煙幕彈防護系統。當進行防護時,紅外干擾機會向敵軍發射0.7—2.5um的紅外線,以欺騙敵軍的瞄準裝置,破壞其跟蹤系統。同時,還可發射煙幕彈,以達到隱蔽的作用。

硬殺傷系統可以彌補軟殺傷系統的缺陷,當敵軍發射裝置、導彈跟蹤裝置的抗干擾能力比較強時,軟殺傷系統會失去效用,坦克裝甲車輛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

對此,利用硬殺傷系統,可以掃描敵軍彈藥的發射軌跡,在坦克的安全圈之外,進行彈藥對抗攔截,以保障坦克裝甲車輛的安全性。

早在20世紀70年代,俄羅斯就開始研製硬殺傷防禦系統,避免T-55A坦克受到攻擊。經過5年的努力,該防禦系統最終被研製出來,並安裝在坦克的炮塔上,達到防禦效果。該系統重約1t,當坦克處於正常運行時,坦克電氣系統會為硬殺傷防禦系統提供電能。若坦克處於靜止時,則備用電源負責供電。系統處於作戰狀態時,先由雷達系統來搜索導彈,並將導彈軌跡數據傳回至計算機中,並對攻擊坦克的導彈進行對抗攔截,避免對坦克的安全性造成影響。

另外,下面將例舉以下幾個國家,探究自防護系統之間的區別:

第一,美軍不斷加大了硬殺傷防禦系統的研製力度,並在2006年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所研製出來的速殺自防護系統可快速摧毀RPG火箭彈,能有效提高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於2011年全面應用在坦克部隊中。近些年來,美國已經完成了ECPI計劃,全面自防護系統已經實現批量生產,有利於實現坦克升級。

第二,現階段,以色列在坦克自防護系統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無論時軟殺傷還是硬殺傷的防護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高,主要包括戰利品、鐵拳、風衣等防護系統,有利於對坦克進行360°防護,能有效提高以色列坦克的作戰能力。

第三,德國坦克無論是軍事作戰能力還是防護能力都領先於世界,現使用的自防護系統主要是阿維斯、AMAP-ADS防護系統,在最新主戰坦克中得到了應用。其中,AMAP-ADS防護系統的綜合性能比較好,不僅抗干擾能力強,其反應速度比較快,可快速搜索攻擊導彈,並進行摧毀,以保障坦克裝甲車輛的安全性。

科普:“坦克金鐘罩”,現代裝甲防護系統大解析

坦克裝甲車輛反防護系統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俄羅斯自防護系統研究較早,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使得俄羅斯坦克的戰鬥力、防禦力顯著提高,威脅著美國的霸主地位。對此,美國開始研製反防護計劃,確保導彈、炮彈發射的精準性。以射頻對抗為例,有利於降低敵軍坦克的探測幾率,當發動攻擊時,其他炮彈仍可命中目標,並穿透裝甲,進而摧毀目標。

坦克裝甲車輛的自防護和反防護綜述

綜上所述,在反坦克炮、反裝甲火箭出現以前,坦克被稱為“陸戰之王”,很難被破壞。自進入到現代戰爭以來,摧毀性武器得到了快速發展,威脅著坦克的霸主地位——有矛就有盾,進攻的時候時刻要想著防禦。

坦克的裝甲與反裝甲武器間的發展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裝甲與反裝甲技術一時間可能是某一方領先,競爭卻是永無止境的。實踐證明,任何一種單純的防護手段都不可能對坦克裝甲戰車等價格昂貴的主戰裝備形成全方位的保護。因此,提高坦克的綜合防護能力才是根本出路。目前,各國正在加緊研製的第四代主戰坦克正是按照這一方向,從防止被敵人發現入手,採取縮小外形尺寸、降低信號特徵、使用隱身材料等一系列措施,儘量減少被敵發現的概率,同時,研製各種新型輕質複合材料製造模塊化裝甲,在車體重要部位加裝技術先進的爆炸反應裝甲,依靠提高裝甲抗彈性能、光電干擾系統、主動攔截技術和提高機動性能,進行積極的防護,不斷改進和加強自身的防護系統。

因此,世界各國不斷加大了自防護、反防護系統的研究力度,既可以保障坦克的安全性,又可以殺傷敵軍,從而鞏固其陸地霸主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