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佩敏
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就算道理再正确,养成的习惯也未必能改。领工资就是这么个习惯问题。
现在在领养老金的,最晚也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再往前还有40年代和更早出生的人。他们从参加工作开始,领工资就是现金,甚至很多人直到退休,领工资的方式仍然是现金。直接打卡这种工资发放形式现在的年轻人觉得方便,但在这些已退休的老人看来,非常不踏实。
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告诉他们,钱只有拿在手里才踏实。而银行卡上那些个数字能代表啥?他们弄不懂,也不想弄懂。一辈子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我们习惯了使用银行卡就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习惯使用银行卡。但这些已退休的老人习惯了使用现金,他们仍然觉得所谓“钱”就是拿在手里的纸币。没有对错之分,习惯而已。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习惯。
另外,对于大多数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几乎是他们唯一资金来源,每个月生活费,看病的钱都指望着养老金来支付,甚至很多时候还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发了养老金当然要都取出来,花着方便呀。
我们觉得使用微信、支付宝付款方便,老人觉得使用现金才最方便。钱存在手机里多不安全?万一手机丢了钱就没了。 你还别不信,真的有很多老人觉得钱是存在手机里的。所以有时候丢手机以后老人就特别担心,因为觉得丢了的不仅是手机,还有存在里面的钱。
至于说银行如何让养老金留下来。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退休的老人已经慢慢可以接受不把钱都取出来的习惯了。另外,银行可以多推一推理财产品,老人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还是挺强的。当然,前提是有钱的情况下。对于没有积蓄,完全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取了就取了吧。
坤鹏论
老人对养老金的关注度很高,但养老金发放之后,老人往往愿意把钱取走,但仍有一些老人会把钱继续存放在银行里面。不过,对于不少老人而言,宁愿把钱取走,也不愿继续存储在银行之中,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老年人对养老金的态度有关。或许,对于他们而言,把钱拿在手中,会显得更有安全感,而银行方面,留住养老金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提升老年人对银行的粘性,提升他们对银行理财、银行存款的信任感。或许,银行方面,更需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收益率等方面的问题,而老年人方面,可能更关注安全性与收益率的问题,而在安全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收益优势,会提升老年人把钱留在银行的习惯。
郭施亮
每月15日为银行代发养老金的日子,届时银行大厅内坐无缺席,热闹非凡。很多老人会自带板凳,报纸,半导体等工具来银行,即使等待数个小时也在所不惜,更有甚者早晨6点就去银行门口排队,无论刮风下雨,逢年过节,都不能阻挡大爷大妈支取养老金的壮举。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习惯了
很多大爷大妈都会选择15号支取,当银行工作人员问道为什么时,多数大爷大妈会回答:“习惯了”。从他们退休那天起,就是如此。很多人退休了,除了给自己取退休金之外,还会给年迈的父母支取。我曾经遇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15号排队两个小时给他的奶奶取退休费,我问他为什么不能过几天人少了再来,他告诉我:“奶奶说了,今天必须把钱给她拿回家。”15号拿到退休金,已经成了大爷大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从众心理
为什么15号取退休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众心理。别人都15号去取,我也要15号取。这是很多老年人存在的共同特点。只有少之又少的退休人员会选择错峰取款,其他人还是坚定不移的15号去银行。
三、缺乏安全感
很多老年人去银行取钱之前,都要先在存折补登机上查询一下,看看钱到底到账了没有。一定要在到账的第一时间查询,钱到账了,就赶紧出去来。他们认为钱没拿到手里就不安全,既然到账了,为什么不取走呢? 放在银行账户里利息很低,还不如自己取回家。还有一部分客户认为,把钱拿回家,在自己的口袋里放着更方便。因为排一次队对老年人而言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一个月去一趟就可以了。毕竟落袋为安,不在自己口袋里,始终是不安的。
四、日常生活需要
还有一部分客户,以养老金收入作为日常生活开销来来源,所以需要每月支取。
想留住养老金存款,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学习专业知识,让客户更信任我们;
2:为客户办理短信通知等温馨业务,加大客户安全感;
3:引导客户办理定期储蓄,理财,保险等产品,留住客户资金;
4:开展答谢活动,不支取的客户可以获得“奖励”
5:加办养老金客户专属活动,增加客户粘性。
首席投资官
小编采访了身边的老人们,答案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当养老金发下来,老人们想知道每月养老金发了多少。
养老金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如果上涨几十或者百来块,对于老人而言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老人没有开通短信提醒这些服务,因此他们只能亲自去银行了,另外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说,为图方便就会一次性把每月养老金发的所有的钱取出来。
第二、补贴家用
很多老人的养老金是他们主要生活来源,尤其是子女在外工作,家中已有学龄儿童的,普遍生活负担较重。和年轻人不同,他们没有手机支付宝和微信,平时去菜市场、交水电费都需要现金。所以一般养老金发放下来他们会立即去取。
第三、不信任银行
是的,现在依然有很多老人是不信任银行的,认为把钱放在自己身边或者藏在家中才更安全。另外,养老金的存在其实是会使得部分老人心中有成就感,认为自己也有收入,能够减轻带给子女的负担了,而从银行把钱取出来会增加这种实感。
第四、老年人的专属理财产品相对匮乏
由于每月的养老金减去日常所需之外,也没有多少钱,加上专属理财产品比较匮乏,利息也没有多少,便索性一次性都取出来了。
首先,对于银行工作者来说,需要逐步去改变这些老人的观念,说服他们。对银行信任的建立是从银行从业者建立起来的。需要循循善诱,放他们存的放心。
另外,对于一些有理财意识的老人来说,他们有可能是把钱投在其他银行里了,这时就需要提供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
华尔街见闻
养老金每月一发下来、老人们立马取走,什么原因?怎样留住老人们的余钱?
一、企业退休工人绝大数人的退休金、在1500元一2500元左右(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有50%是单职工,配偶没退休金);每月的生活费开支、水电气付款、看病吃药,儿孙们每周休息还要来吃喝,哪里来的余钱?有的老人天天捡破乱卖钱,有的还要开荒种菜维持家庭正常生活;遇到大病或住院,还要靠儿女们贴钱;
二、老人们发退休金就取钱的另一个原因、不相信银行:有的银行搞理财产品、推销保险等等,诱导老人购买,老人事后有点不情愿、感到有点上当受骗;
三、每次人多取钱,有些银行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嫌弃老人们噪门大、麻烦多事;银行是公共场所、连厕所也没有(人老了病多、屎尿多、太不方便、老人们怨气很大);
四、每月发退休金的日子、老人们都去取钱,也是想见见一下老朋友、老同事,说上几句话,交流交流情况(谁病了、谁死了)平时很少见,這也是个机会嘛;
五、老人们将钱全取回还有一个原因:老人身边平时也要个放个万把元钱,以备急用;到过年时才全部拿出来、给孙子们当压岁钱!
银行怎样才能将老人们余钱留在银行?:
①: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人越多你越要注意;
②:每月帐户上保留一定数量钱的客户、利息可提高点;
③:逢年年过节给发点小礼品,是个喜庆;
④:银行的厕所要为客户开放,這绝对受老人们歡迎!
海海147035523
我家里也有老人在领这个养老金!爷爷六十二了?刚开一千二百元,上个月看病就花了六千多,半年的工资,没了!大家说怎么办?天天吃罗卜,白菜炖汤吃,因为我们以前是种菜的,分到吉林市一气轻型转用车公司上班,上了七年半,后来厂长开大会,样大家买断说到时候,自己交到五十岁就可以退休了!不买断就下岗,然后我们几乎百分之九十多都买断了!后来不到一年,就把厂子给卖了!剩下的人不买断,就下岗后来全厂都买断了!我们五十岁没样退休,说不到十五年,不能退休,后来又交了几年,刚开一千二百元,每月去了,朋友家,有红,白,喜事,还能剩多少钱,在去了看病,买药,真是个大问题!
其实要是每个月都和事业单位一样,能有高的退休金,那就不用每月去取了 ,可是没有,只能每月去,。再有个头疼脑热还要自己买药,那还有钱放银行。恨不得马上能有下月份的那点钱。来生活。
企业退休金少的可怜,不取出来怎么生活,有的家里有的们还有90多岁的俩个老人,她们的退休金也少的可怜,每月吃药加上人工护理她们的钱是不够用的,她们那个年代子女多每个人都补贴几百元才能围持基本什活,所以门每个月一到发退休金都要去取出来同。
钱少,花钱地方多。不拿回来,怎么用啊?虽然,不一定要花完,但是,手里没有钱,一大家子怎么运转呢?什么地方都要钱用,不把钱拿着,到时候老头老太太,腿脚不利索,头脑不清楚,自己去银行取钱又是密码又是按键还是机器,出了差错,不是自己给自己和大家添堵吗!
一颗爱你的心
我就是刚退休的,我自以为我的退休金还可以,但每月到了发工资这天,我也是有种跃跃欲取的感觉。主要原因如下:
1.工资卡分两处,需要合并
从去年开始,我们系统的退休养老金又改变了发放银行,一个是建行,一个是农行。建行卡这块工资很少,究竟包括哪些项目,我至今也没弄明白。而农行卡实际就是社保卡并用,/这个是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网查到的,各项目都很清楚。
由于两个银行,两块工资,总觉着不方便,所以,每到养老金发放的日子,我就要要整合一下,把两张卡的钱迅速合并到一张卡上。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立即取走的原因之一。
2.存银行利率低
在银行里存钱利率太低。买银行里的理财产品又怕被个别人忽悠,于是,我只好在某基金网上寻找机会。
因为利率比银行高,最稳定的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买卖方便,所以每个月养老金一到帐,我就会迅速地转入其中,或存入活期宝随时取用,活购买不同的理财产品,随时调整。这就是我马上取走的第二个原因。
3.工资少了,生活开支有依赖性
退休后,收入相对降低了,一切生活花销都要靠每月固定的这几千元的养老金。
上班时,除了工资以外还能有点小奖金,小补贴,还能有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退休后,这些福利没有了,平时的花销就全靠养老金了。所以,每月有一百种打算在那里等着,你说,不指望它还靠什么?所以,养老金一到账,就要赶快取走啊!这是原因三。
4.习惯思维和身体原因
有人说,老人爱占便宜,爱排队买便宜鸡蛋,这种说法是错的,那是因为他们的养老金少,要精打细算。
有人说,老人的习惯思维使她他们就愿在这一天去扎堆排队领养老金。这种说法是对的的。生活需要养老金,这一天是他们所盼望的幸福日子,于是,迫不及待的查看一下或全部领出来,这样更放心,更利于打算过日子。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家庭还是老人当家,他们天天买菜做饭,已够累的了,如果,你再让他经常往银行跑,年龄大了身体条件也吃不消,于是,干脆就在养老金发放这一天,一下子取走后就省去了心事。这是原因四。
总之,养老金是退休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希望,不管他们何时去领养老金,还是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
晨曦145610442
这或许是一个银行开户经理的提问?
第一,为什么每个月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去取走?
作为一个年轻人,每个月工资一发下来,基本也会取走。原因很简单,我要去还信用卡、房贷、花呗、借呗,还完这些欠债,基本上就成了月光族了。
老人其实也一样,养老金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取出来,补贴家用——养老金是我国很多老人唯一的收入来源,数目可能不多,但保障了老人的生活。老年人的医药支出、衣食住行,都要从养老金里出来。养老金发下来,老人肯定要取走用啊。
其次,多数老年人不会用网银,养老金到了,第一时间去银行查查到底发了多了。发养老金的日子,银行的大厅里挤满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也是每个月老人们可以相聚的时候。
其三,我们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太少了。目前,养老的理财产品,以存款为主,少数银行出来一些养老理财,但是门槛较高,老年人金融知识匮乏,又不太懂。
最可恶的是一些骗子,设下骗局,把老人少的可怜的养老钱给骗走,比如这几年热火朝天的P2P,还有庞氏骗局的各种XX宝,老人欲哭无泪。
第二个问题,银行如何让老人的养老金留存下来?
其实很简单,靠服务!!首先是产品服务,设计出适合老人的理财产品,简单明了可靠,让老人愿意把钱投入进去,又不用承受太高的风险;其次是现场服务,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银行网点的服务要跟上,提供老人专属的柜台、厕所、茶水,其实都很简单。
就说这么多。
财富精算师
1、第一种:退休金额过低的,比如每个月只有1000-2000元,那么每个月的退休金是他们养老生活的保障,而老人们惯性思维认为跑银行很麻烦,因此他们会一次性全部取走,用于未来一个月的生活所需;对于这种客户,银行基本没有营销成功的可能性,直接放弃吧,除非你网点遍布每个老人的家门口,可以随时存取;
2、第二种:退休金额很高的,比如每个月5000元以上的。目前养老金各地方发放的银行都不一样,比如我所在地退休金均由兴业银行发放。在老一辈人的思维里,他们认为只有工行农行四大行才是国有银行,而兴业银行是私人银行,存在这里不安全,且兴业的网点没有工行及农行的网点来的多,平时取现也不方便,因此每个月发放后他们都会把退休金从兴业取现,留下一部分现金,再把剩余的存在工行及农行等四大国有银行;
3、对于第二种情况:比如兴业这类股份制商业银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来截留住存款:(1)送礼品,这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我国人特别是老年人,对于白得的东西,都有天然的喜好,只要你肯给予一定的礼品之类的礼物,那么让其保留着无需动用的资金,相对来说概率比较大;(2)长年累月的宣传:必须坚持不断的宣传,改变老一辈的思想,让他们知道你们银行也是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存在你们这里的安全度和存在四大国有银行是一样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3)提升服务品质,开立专门的窗口,优先办理退休金业务,甚至考虑到老人出行不便,而股份制银行的网点较少,可以提供上门接送服务,方便老人家。我想通过以上方法,即使无法全部留住存款,也可以截留一部分存款在你所在的银行里了。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有其他任何疑问,欢迎留言提问,看到的朋友们希望可以多多点赞支持,谢谢啦!
鲤行者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年纪越大的老年人,越喜欢一发到养老金就立马取现。
目前,一到发退休金时间,就去银行取现的老年人,大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他们都经历了贫穷的年代,认为钱拿到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其实像这样的老年人,并不一定是缺钱。而且像他们这样年龄,有几个儿女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们多数都有几套房。
他们的钱,大多数都存家里,然后攒到一定数额,就会叫儿女们去存个定期或者理财。
像我父母这样刚刚60来岁退休的人,就会很简单的通过手机等方式进行理财了。而我岳父岳母还是习惯性的去银行当面办理理财产品。
银行的利率低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很火的余额宝,也成了一些时尚老人的理财工具,只要一发了退休金就立马转到余额宝上。
其实,银行想要留住老人们每月养老金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能小看了老人们对养老金的执着。
不过,这种困扰里边还是潜伏着很大的机遇的。
刚才也说了,老人们不差钱。去银行一方面是图个乐,另一方面是打发时间。
其实银行的柜台人员应当趁他们的等待时间,向老人们宣传各种理财产品。
其实我们各种平台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源于银行的理财产品。
只要能说动了老人,老人就很有可能把他一辈子的积蓄购买你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但是,千万不要玩弄理财的规则坑老人,只要出现了一次这样的事件,一传十,十传百,保证所有的老人都不会在这儿买理财产品了。
其实,人们的关系就是相对的,你对老人好,老人也会对你好。困难与机遇是并存的,希望有心人能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