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明 項聖謨《稻蟹圖》

【名稱】稻蟹圖

【年代】明

【作者】項聖謨

【現狀】天津博物館藏

【尺寸】40 x 106 CM

【材質】紙本 設色

項聖謨作品《稻蟹圖》繪數稻之上有二雀正在啄食,有一蟹在地上用雙鉗夾住幾束稻穗,雀與蟹的動作神態都很有生機。

每日讀一畫|明 項聖謨《稻蟹圖》

明 項聖謨《稻蟹圖》

該圖有跋曰:群雀爭飛聚不休,無腸多作稻梁謀。湖田未耨官租急,幾許憂勤得有秋。

每日讀一畫|明 項聖謨《稻蟹圖》

明 項聖謨《稻蟹圖》局部

項聖謨,明末清初畫壇上獨樹一幟的著名畫家,浙江嘉興人。其山水畫沒有專門和直接的師承,而只是廣泛地領略古人,師法造化,加上其個人詩文,書法,篆刻等方面的修養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畫風。既不同於當時勢力最大的華亭畫派,也不同於他所居住地區的浙派,在明末清初的畫壇上獨樹一幟,時有“嘉興派”之稱。

每日讀一畫|明 項聖謨《稻蟹圖》

明 項聖謨《稻蟹圖》局部

項聖謨除繪畫外,亦精書法,善賦詩。其書法端莊嚴謹,峻拔出脫中不失書卷氣。其詩多為題畫詩。除了描繪山光水色、自然美景的山水詩外,還有許多是表達其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故國的懷念,文辭警策凝重,格調悲壯慨然,反映出他的個性為人。因國破家亡,其晚年家貧,卻志存高潔,不結交權貴,靠賣畫自給。

每日讀一畫|明 項聖謨《稻蟹圖》

明 項聖謨《稻蟹圖》局部

全圖很形象地反映出了當時社會農民階級的艱難處境。這幅作品在當時是很有影響力的。該作者的畫有兩點最值得稱道:其一是用晝反映民間疾苦。其二是善於從生活中攝取素材,貼近現實,造型準確,嚴肅不苟。

項聖謨(1597年-1658年),字逸,後字孔彰,號易庵,別號甚多,有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古胥山樵人、兔鳴叟、蓮塘居士、松濤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煙波釣徒、狂吟客、鴛湖釣叟、逸叟、不夜樓中士、醉瘋人、煙雨樓邊釣鰲客等,浙江嘉興人。祖父項元汴,為明末著名書畫收藏家和畫家。伯父項德新也善畫。

項聖謨自幼精研古代書畫名作,曾由秀才舉薦為國子監太學生,但不求仕進,沉心於書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早學文徵明,後追宋人用筆之嚴謹,兼取元人韻致。畫面佈局大開大合,筆法簡潔秀逸,極富書卷氣息,品格高雅,境界明淨。董其昌評他的畫"與宋人血戰"(力追宋代畫風),"又兼元人氣韻"。李日華稱讚他的畫風"英思神悟,超然獨得",是"崛起之豪"。他的作品《九十九變相圖》、《長江萬里圖》等鉅作,都得到後世讚譽。


每日讀一畫|明 項聖謨《稻蟹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