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司马仲达抑诸葛孔明,是时代的反馈还是趋势渲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描述了一幅壮阔而悲壮的群雄逐鹿天下的场景,当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曲调雄浑,词句感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吸纳了古往今来多少的英雄儿女,这是黄金盛世的汇集,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遗产。

扬司马仲达抑诸葛孔明,是时代的反馈还是趋势渲染?

每一种事物都有着各自时代的特色,得出的结论则意味着时代的文化反馈亦或是历史进程的趋势渲染。三国中后期,最为精彩的关注点则是集中在了蜀汉的诸葛孔明和曹魏的司马仲达身上,这是两个千古奇才,同样的智谋超群,同样的能力强绝,都是各自国家的顶梁柱,他们的交手掀起了无数的波澜,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智慧近妖的孔明和隐忍狠辣的仲达,巅峰的对决和比拼一度引人入胜,恨不能身临其境与之并肩作战或相互攻伐较量,男儿的热血就是这么被激励出来的,征战沙场的英雄梦。

历史的人物往往会被后世所比较,特别是存在于同一时空的对手,孔明和仲达无疑是被比较的对象。至今也是网络热议和疯狂辩论的三国群英。

扬司马仲达抑诸葛孔明,是时代的反馈还是趋势渲染?

千百年来,孔明几乎都是以正面的形象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孔明的千古绝唱和个人标榜,后世之人对其无不是充满着敬重和心生佩服,诸葛亮就是忠臣和正义的代表人物,这一点后世也仅有岳飞和文天祥等少数民族英雄能与之比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孔明正义和不屈的再现。

《三国演义》的确是偏向于蜀汉集团的名著,而诸葛亮也并没有演义中的那样智谋近妖,孔明是专于内政犹如西汉萧何这样坐镇后方的人物,他虽然也带兵,但却并非是冠绝三国的军事家,即使如此,孔明也是千古传诵的名臣和智者;司马懿是曹魏后期的扛鼎人物,是继曹操、荀彧、程昱等人雄和智者之后所崛起的又一顶梁柱,司马懿智擒孟达是其开手最为精彩的出场,而后是一发不可收拾,唯一能够对抗诸葛亮的人物。

扬司马仲达抑诸葛孔明,是时代的反馈还是趋势渲染?

司马懿因为阴谋手段层出不穷,又善于隐忍,特别是秘密养士三千,趁曹爽携天子外出之际,抓取时机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使得曹魏的政权落于其手,这种明目张胆的篡权行劲,再加上对待敌人不惜诛三族的狠辣绝情,由此虽然三国归晋,可是司马懿却被后世之人认为是厚黑阴狠之辈,被视为反面人物。

时移世易,随着网络的发达,和信息流通的迅速和广泛,形成了不少的论坛和辩论。而贬大于褒的司马仲达却有了正名之趋势,至于千古忠义的诸葛孔明则面临着被多方质疑的势头。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它是好事还是坏事,其背后最终反馈的又是什么呢?

扬司马仲达抑诸葛孔明,是时代的反馈还是趋势渲染?

其实一样事物的不同认知正是反应出时代的不同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迅速发展,短短40年已经是成绩彪炳了,但同样的社会现象也不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产生了不少的新生名词,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有人说人心不古,不如过去的朴实无华,都变得自私自利以及争名夺利,这不能说全对,却也的确是发展的趋势,正因为如此,厚黑和利己的做法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而大公无私,一心为大义,超过个人得失的人文情怀正在慢慢的被这种利己的趋势所取代,由此司马懿的狠辣绝情、精致的利己思想被人们所深挖而出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特有推崇,司马的利己和孔明的忠贞是自古以来的矛盾,是一种对立,就如同阴盛必定阳衰,邪道猖獗则必定正道气弱一样的道理。

扬司马仲达抑诸葛孔明,是时代的反馈还是趋势渲染?

对于一个人物的定性,没有必要盖棺定论的追究,但是社会上充斥着太多的阴谋和利己思想却是犹如天空中的阴霾一般,令得生存的土地显得过于压抑和沉重,我们的本心都是想要追求轻松和自由,奈何时代的无奈,就如同鲁迅弃医从文一般的呐喊,奋笔疾书,只为了在红尘之中争渡,今天褒扬司马仲达的厚黑和利己也是资本发展下时代的反馈,孔明的大义忠贞终究是时代发展最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其人文情怀经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