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冲冠一怒是民间传奇还是既定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几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无不在诉说着此间的传奇。美女英雄的潇洒多情,成就了一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唱色彩,可是当家国天下,社稷民族放在同一时间段时,这段传奇,这段男女之情瞬间就变得自私自利,狭隘而空洞,吴三桂、陈圆圆、李自成大顺政权、多尔衮大清政权、大明崇祯政权,在那个硝烟弥漫的1644年,三方政权无不围绕着大明总兵吴三桂而展开,而增加的那一抹红袖添香,令得本身以利益和政治而展开的时势变得有了那么一丝开春的温暖,而不再是冰冷的寒冬延续。

吴三桂冲冠一怒是民间传奇还是既定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

众所周知的版本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急转马蹄,亲率7000劲旅杀回山海关,从此中国沦陷,山海关被献,异族清政权开始席卷天下,吴三桂成为了倒华急先锋,从此汉族的英雄转眼之间变成了汉奸,而且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他叛大明,再叛大顺,最后又叛大清,成为了里外不是人的大奸大恶之徒。

而这一切都和一个叫做陈圆圆的女人是脱不开的,在刘健的《庭闻录》和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中都有提到,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而回北京的路上,前后接到了两批人,都传达出一个意思,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下狱了,还被无故给痛揍了一顿,再接着一句,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给掳走了,到此吴三桂火气上来,忍无可忍,就有了我们知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有了后来吴三桂叛国的无耻行径。

吴三桂冲冠一怒是民间传奇还是既定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

所以我们听到的说法是,红颜祸水,陈圆圆和吴三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刘健的《庭闻录》和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都是在乾隆年间而编纂的,距离事件过去已经不少年头,不说道听途说,至少是比起1670年的一本《明季北略》而言,缺乏可靠性(这是专家说的,可不是我说的)。

《明季北略》的叙述意思是:李自成进京,将吴襄下狱,找寻陈圆圆却找不到,就痛揍了吴襄一顿。这和之前的两本书所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这本书中提到的是陈圆圆并没有被掳走,而前前后后是其父吴襄被痛揍,由此吴三桂一怒而风云变。

吴三桂冲冠一怒是民间传奇还是既定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

之所以会有陈圆圆被卷入其中,添加了不少的传奇色彩,导致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更多的是民间思想的作祟,有点传奇,有点传唱,如此才更符合老百姓的憧憬的故事情节,跌拓起伏。

其实对于吴三桂要反叛李自成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首先要说明的是吴三桂开始并不是想做汉奸的,他在异族和汉族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投降了李自成,这从山海关交接就可以看出,不过吴三桂心中也是忐忑而惶恐的,所以在回京的路途中是慢悠悠的走,在这段路途中他了解到了不少信息,李自成的农民政权对京城官员的敲诈勒索,官僚士绅被蹂躏的苦不堪言,这很明显就是农民政权一朝富贵,忘乎所以,形成了农民阶层和地主阶层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哪有什么朝廷政治可言,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吴三桂冲冠一怒是民间传奇还是既定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

至此期间,吴三桂对所见所闻有了自己的所想,他对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也是心生疑虑的,他的心中的天平开始是左右摇摆了,直到家人的信息送到,他才知道了父亲被下狱,而且被无缘无故的痛揍,由此冲冠一怒也是符合情理的。

其实父亲的遭遇只不过是一道引子,真正的矛盾是两个阶层天然对立的矛盾,以及李自成农民政权的不作为而导致,多少天来的辗转反复和犹豫不决,终于在父亲消息到来的那一刻爆发,这是水到渠成之事。

吴三桂冲冠一怒是民间传奇还是既定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

要怪就怪李自成鼠目寸光,没有及时的笼络吴襄,让手下人而为所欲为,结果导致了大祸,从李自成的阵营可以看出,大顺政权缺乏行政人才和有战略眼观的军师,他的失败早已注定。

将一个国家的沉沦而嫁祸到一个女人身上,还美其言“红颜祸水”,令人贻笑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