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爆发时,李渊为什么还在湖中游船?

非常茴香豆


李渊这个皇帝做的有点窝囊,身为开国皇帝,原北朝勋贵,被后世塑造成了庸碌无断的形象。晚年名义上做养尊处优的太上皇,实际上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宫廷的傀儡。

更重要的是,当三个儿子在玄武门前大打出手,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之时,他还在湖中逍遥泛舟,划水摸鱼。夏季长安的天气确实很热,但我相信李渊在六月四日那天的心是拔凉拔凉的。

根据文献《旧唐书》中的描述,当尉迟敬德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宣布死讯,希望东宫旧部明白大势已去之际,李渊是完全不知情的。有理由相信,此时李渊身边基本都是李世民的耳目,不然李渊不会如此闭塞。

由于东宫旧部听闻主子被杀,反弹太大,忠诚报仇者甚多。两宫兵将众多,情势危急。这个时候,敬德身披铠甲,手持武器,进入皇宫内廷,名义上保护,实际上监视加威胁,希望李渊安抚群臣,交出军权。玄武门血战收尾阶段,李渊仍处于懵逼状态,见到尉迟敬德大吃一惊,

就产生了高祖三问,你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突然到这里,我们看看文献记载

第一,泛舟的李渊。六月四日,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宫府兵遂散。是时,高祖泛舟于海池。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

第二,李渊的反应。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第三,善后事宜的处理。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

通过一些微妙的细节可以知道,李渊应该清楚李世民和李建成因太子的事情明争暗斗,但是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撕破脸兵戎相见,而且还在皇宫之前伏击动手。

由于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没想到李世民会先发制人。况且,正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的记载:

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在长安的秦王势力是要小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值得一提的是,尉迟敬德遇大事颇有手腕,当机立断射杀李元吉,进入内宫要挟李渊,整个过程无缝衔接,真乃大将风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唐高祖李渊在控制朝局方面的能力确实有所欠缺,行事也不果断。有时候,历史的成败就是一个选择一瞬间的事情。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玄武门之变时,史书说李渊“上方泛舟海池”,李渊正在游湖,陪同的有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都算是李渊的心腹老臣,他们正在商议事情,商议之事便是昨天秦王上奏的一件有关后宫的乱事。626年六月初三,天文官傅奕上奏说“太白见于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便叫来李世民,把这事告诉他,观察他的反应。李世民听后如何反应却没有记载,而是立即上奏说大哥建成四弟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并图谋杀害他。李渊听完很惊讶,说明天我让有司查验此事。

所以,六月初四即第二天李渊与老同事现属下裴寂萧瑀等人在湖中游船,应该是在讨论这件事和三兄弟之间的纠结,那为什么不在大殿或其他住处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首先,时已六月,已是夏天,在水面上论事,既欣赏美景又能消暑,心境开阔利于长久讨论商量,不至于说到汗流浃背,影响判断。第二个原因,为了避开耳目,阻断消息外泄,李渊也是老谋深算之人,不然晋阳起兵不会如此有预谋和顺利进行,入长安先立恭帝更是权谋高手。

三子争权争宠由来已非一日,宫中必然各有耳目,当时传说建成元吉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乱伦,虽无法证实,但杨文干事件后,李渊要治太子的罪,后妃为建成求情却是切实存在的,虽不能说有染,勾结互通消息怕是免不了。李世民虽没有记载与哪位妃嫔有关联,不过以皇子之贵,宫中安插几个宫娥太监应也不是难事。湖上泛舟商议能有效隔阻耳目,就算在身边服侍的人要传递消息出去,也不方便。

再则,事涉后宫妃嫔,关乎各人名节,正常情况下大臣们应不敢畅所欲言,任何越雷池一步的猜测判断,如被当事人偷听到或得知,对大臣来说以后恐怕没有好果子吃,为了断掉大臣言论的顾虑,商讨的又是事关皇家体面的事,水上进行确是深思熟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只是没想到,后宫还是把消息传了出去,张婕妤得知了李世民密奏的大意,急忙派人告诉李建成,李建成与元吉商议,元吉建议托病不朝,李建成却认为宫中都是自己人必须前去,打探消息并随机应变,这样,无意中踩进圈套。而湖上论事的另一弊端也立即显现出来,虽能有效隔阻消息外泄,但也使外面的消息传达进来困难重重,等到李渊发现尉迟恭全副武装来到身边,已经太迟了。


南方鹏


原因很简单,李渊子所以在湖中的游船之上,是因为李世民已经提前控制了李渊,解决了李渊身边的侍卫,将其软禁在游船之上。毕竟放在船上是最安全的,易守难攻,不怕李渊逃掉。整个太极宫东西4里,南北2里,面积并不大,李世民追杀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以及后面太子的人攻打玄武门,李渊不可能不知道的。

当时,李世民向李渊高发了李建成淫乱后宫,这才导致了第二天高祖召集他们兄弟几个以及重臣前来议事。在这种夺嫡的关键时候,李渊是不可能在游船之中。

在当时,李建成、李元吉有亲信二千人,而李渊这边也有羽林军两千人。作为对比,李世民的亲信将士只有八百余人。加上李渊和太子在长安多年,按实力来说,李世民是占有劣势的。更何况通常情况下,李渊身边的禁卫军都有二三百人之多,这些人都是武艺高强之人。

李世民是一代名君,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上,他的确是做得非常残忍的。以前关于玄武门之变,往往是李建成李元吉无德,想要谋害李世民。李世民无奈之中,才奋起反抗,不得不诛杀了二人。可是历史上的李建成是嫡长子,他有才能,并且在大唐的创立过程中也有功劳。李渊对他是非常满意的,由于李建成被立为了太子,成了储君,需要辅佐李渊,不能够出去带兵打仗。这才使得李世民不断的带兵建功立业,培养了雄厚的实力。


当然,李世民的权势是威胁到李建成的。对于这一点,不光李建成意识到了,李渊也意识到了。所以,李渊为了让李建成能够坐稳太子位,将来顺利继位,不断的打压李世民。李世民为了殊死一搏,这才导致了最后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并不是单单李世民带着九个将士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提前解决不掉控制住李渊,即使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李世民也会被扣留,根本不可能威逼李渊退位。

所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李世民买通皇宫里面的人常何,让尉迟敬德带着70个精兵加上内应去扣押李渊和这些重臣。尉迟敬德得手以后,所以才让带着李渊去湖中的游船之上。以便情况有变,他能够和人周旋。

剩下700多人则由李世民亲自率领,全部集中在玄武门,亲自诛杀太子。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李世民是不可能只带九个人,毕竟生死存亡。整个秦王府的人都全部出动,所以这也是后来秦王府的人害怕东宫的人来围攻。

为什么史书会记载玄武门之变只有九个人呢?因为自古都讲究忠孝,如果李世民威逼李渊,那么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为了降低玄武门之变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只能记载他带着九个人不得已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他的无奈,以及英明神武。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血腥至极,李世民为了夺得皇位用残酷的手法害死了自己的亲兄弟们。但是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为什么李渊没有出面阻止?而是在一个湖中游船呢?

其实,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解释李渊为什么不会阻止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第一,地理位置。李渊是被李世民挟持到湖上的,并非自己想到湖中。李世民想要夺位,肯定是不想伤害到李渊的,并且自己上有老下有下的,只有这个在湖中的太极殿最合适,这样一来,李建成的兵力不管有多少都没用,一方面保护了自己的妻儿老小,一方面也防止李渊被别人带走。

第二,伦理方面。尽管李世民是想通过杀死自己的兄弟来争夺皇位,但是李世民绝对没有想过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尽管杀死父亲也会夺得皇位,但是这样一来会被落下一个最最罪恶的罪名——弑父。李世民挟持李渊到船上,也是为了保护李渊,避免在事变中受到伤害。

第三,为了防止李渊反悔。历史上,李渊多次对李世民许下空的承诺,不是用一个借口打发掉,就是被皇子李建成给取代,兑现的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李渊会被挟持的根本原因。


阿元看历史


李渊在海池划船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外面的同室操戈,兄弟残杀的逐角己中经尘埃落定了。

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死了李元吉。尉迟敬德提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一路号令太子和齐王手下停止作乱,全被震慑后。李世民让他提上兄弟的人头去见皇上李渊。尉迟敬德身披铠甲,左手绾了两颗人头,右手提了长矛,直奔李渊所在的地方来,皇帝十分惊怖,就问,今天是谁作乱呀?尉迟将军说是太子和齐王作乱,已伏诛,秦王让我来保护你,惊动了皇上,请降罪。

李渊心头悲痛,两个儿子眨眼就没了。就问各位,那今天的事咋办?在座的都说秦王劳苦功高,有威信,更仁慈,可立为太子。李渊就准了,李世民就当上了太子。过几天,下诏事无大小都找太子处理。再过几天,让太子当了皇帝,自当太上皇去了。

玄武门事变的头天,李世民密奏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皇宫。李渊听后沒表态,只说明日找人调查这事,并让他早点入宫来听消息。不巧,这谈话让张婕妤偷听了,并马告之太子和齐王。

三兄弟都作了充分准备。

次日太子和齐王走到临殿湖发现情况不妙,转身就跑。李世民一惊,拉弓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所以说,李渊在海池划船并不知道外面的事,他划船完全是娱乐的一部分,跟平时没有两样,况且他已经召裴寂,萧禹,陈叔达来调查李世民头天给他的密奏了这茬淫乱宫帷这档子麻烦事了。





劉一千五


这个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看地理位置。李渊被李世民从太极殿挟持到湖上的,并非自己玩去的。李世民夺位,但上有太子李建成,后有自己的妻儿老小,必须要挟持李渊。在湖上,李建成有多少兵马都使不上力。而李世民,可退可功。这主要是太极殿和太和殿处于这湖泊的两端。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妻儿老小,和防止李渊被救走。

第二个方面,李世民虽然说夺位,可李渊毕竟是他父亲。杀死李渊也可以得到皇位,然却落得个弑父的恶名,这是大忌。所以,李世民挟持李渊到船上,实际上在他夺位的同时,也保护了李渊,毕竟皇家无父子。

第三个方面就是防止李渊反悔。历史上,李渊承诺李世民的好多事,其实都是空口支票,要么被李建成取缔,要么被李渊找个借口取消,总之,兑现的很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李世民为什么要挟持李渊到船上的根本。


龙玄天在此


其实虽然自己是皇帝,其实自己早已被太子派,秦王派架空了。也许耳目也不灵了,也许真不知道,也有可能装聋,但是无论如何自己的位子早晚要传位的,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不如来一个信步湖中,一来显示自己与此事无关,而来表示我依然是皇帝,无论何人得了天下,也别来找我麻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不就玄武门之变后,秦王做了太子,马上几天自己就成了没有实权的太上皇。

就是当时李渊知道,想阻止也没有什么力量来管这件事,李渊其实这时候,已经被架空了,真正自己能调动的军队很少,他谁也管不了,不如不管了。

也许李渊不知道,李世民趁此时机杀了太子,犹豫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所以做太子毋庸置疑。然后逼宫,李渊犹豫没有实权,不得不让位,李世民很强权,正是由于他很强势,所以后来才有了盛世。历史上的杨广,雍正,朱棣无一不是开明圣主,此间也许能品出个一二,连手足都能诛杀,况天下乎,谁敢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