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在2014年的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导演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凭借《修女艾达》一片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殊荣。时隔三年,保罗带着新片《冷战》重返观众的视野,该片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再一次证明了导演在艺术上的高追求和造诣之深。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既然名为“冷战”,那影片势必是关于欧洲那段动荡的历史的,借由年轻女孩祖拉和钢琴演奏家维克托之间近乎于疯狂的爱情,导演向我们展示的,其实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时代大洪流中个人的渺小与命运的不可违而导致的悲剧。

当我们告别了二战,本以为再无纷争,但一道铁幕的落下让人们再次陷入恐慌之中。波兰,作为导演本人的出生地,同时也作为最早几个被卷入二战和冷战纷争的国家,自然成为了故事的原点。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影片以章回体的结构,通过几个时间点串联起了祖拉和维克托的感情,跨越二十年的爱恋,自然也涵盖了波兰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相对繁荣的那段日子。故事开始于1949年,那一年,波兰刚刚成立了统一工人党,并将大中企业,交通运输等收归国有。导演并没有直接的交待这一段的历史,但是借由片中的几处细节的展示,观众依然能直观的感受到对于冷战产生的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的生动诠释。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比如影片开场的那首民谣,两位乐手对着摄影机唱着“快开门呀,我的爱人”,镜头一摇,旁边的孩童一脸茫然的看着两位乐手,而两位乐手所见之处的那位姑娘,似乎并没有开门的意思。这里的开门,似乎是在对着丘吉尔的铁幕所唱,为什么要阻隔我们交往之门,为什么一定要区分敌我,这一段歌唱似乎与片中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无关,但是却直接关系着影片最终想要表达的主题。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再如影片开场不久,当维克托与女伴在车上听着用录音机录来的民谣时,开车的司机说这并不好听,因为不是本民族的,而女伴回怼过去,是不是本民族的与你无关。音乐本是普世共通的语言,但在司机的眼里,不是本民族的,就不和谐,这里所要呈现的,与希望开门的歌手那里表达的一致,那便是隔阂与距离的滋生,而这种偏见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始终困扰着冷战思维下的人们。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还有一个细节展示,某种程度上带有预言性质,当维克托注视着工作的单位门口挂起的一个标有“迈向未来”的横幅时,挂横幅的工人突然从扶梯上滑落,与之同时落下的,还有挂了一半的横幅。本是代表着希望的标语,能够激励人们前进,却在挂落前掉落,这里暗喻了冷战之中生活于困顿中的人们的真实处境。

观众能够感受到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似乎缺乏一些必要的交待,但笔者认为这恰是导演精妙的地方,不拘泥于表现男女之爱,二人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痴狂的状态,借由二人命运反映出的人物携带的时代符号和历史选择可能才是导演的重心。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当维克托意识到原本自由的创作变得受控制,自己深爱的女人在暗中举报自己时,他开始唾弃这个体制,并最终选择逃离社会主义下的波兰,前往巴黎。维克托本想带着祖拉一同离开,但是结果是祖拉选择留下,任维克托一人在外漂泊。这正如那个时代从国家到个人都面临的抉择,是姓资还是姓社,这本不过只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在当时却一定要选其一,而选择的结果必然被分为不同的阵营。阵营的不同,意味着对立,即使人们可能从未想过要把对方当做敌人。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片中有一场戏,政府的官员要求维克托所在的舞团表演歌颂社会主义和斯大林领导的工人阶级的赞歌,这时维克托的女同事说百姓们并不知道歌颂什么社会主义,他们只是自由的活着。本自由的灵魂被标签和操控,一切变得受压迫和违背本心,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而这种残酷的真实似乎仍在以某种形式延续着,必须赞扬,不许反对,甚至提出质疑,抹杀个体的价值,提倡个人崇拜,这样的制度必然走不长远。

这种对于个体的束缚和监禁,导演也借由二人的爱情表现了出来。我们能够发现二人交往的空间始终处在封闭的空间之中,演出的舞台,嘈杂的舞会和酒吧,或是维克托的私宅,他们看似在这其中都很享受和自得其乐,但其实他们并不幸福,甚至是空虚。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维克托为了能够帮祖拉出唱片而在酒会和酒吧与他人社交和打理关系,为了让祖拉有好歌可唱,而请了有名的词曲家,这些本都是维克托对于祖拉的爱,但在祖拉看来,这是维克托对自己的漠不关心,她的回馈方式是喝醉耍酒疯,与其他男人动作亲昵,根本没把维克托放在眼里。而这些对于维克托,更是致命的,我一心为你,你却在这里沾花惹草,甚至误会自己。二人间爱的越深,隔阂也越大,而这些归根结底来自于环境所带来的压抑和不得已。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在影片的结尾,维克托和祖拉坐着大巴车来到远郊的一处荒地,画面中只有一望无际的杂草,那一刻,他们才终于在一起了,冲破了隔绝他们的屏障,二人拥吻在一起,那一刻他们才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的代价,却是死亡。或许死亡这时于二人已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彼此。一如二人最后离开后,在那短短的空镜中,微风摇曳起的杂草微动,这里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不过如尘埃,但对于他们自己,彼此就已经是全世界。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在对于二人关系的展示上,影片在视听的处理上同样值得玩味。镜子,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二人关系的一个见证。二人彼此吸引的开始,是在开场不久后的一场酒会上,一个观众来赞扬维克托的表演,但那时维克托眼中只有背后大镜子反光深处同样看着自己的朵拉。这时他们二人显然是共同分享这个镜面空间的,二人同处于镜子的一侧,这时他们是亲密的。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而后,二人隔阂的产生或是彼此的争吵发生时,镜子就变成了他们的阻碍,比如影片中间在巴黎的一个段落,维克托看到朵拉坐在沙发上和一个男生相谈甚欢,而此时维克托和祖拉之间是被镜子阻隔的。同样的构图,在影片后半部分维克托给祖拉录歌时,二人一个在监听间,一个在镜子对面演奏,达成的是与上述的酒会那场戏一样的叙事意义。镜中人,或者说刻意做出的隔断,象征着他们关系裂缝的开始,虽然没有直接台词的交待,但是几个镜头已将这种微妙的情感状态表现了出来。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当维克托为了回波兰与朵拉相见而被当做间谍被抓进监狱时,朵拉前往看守所见他。这时有一个很具有象征意味的镜头,二人本来是有距离的坐着,而后朵拉离开座椅坐到了维克托的身上,而二人面前正对的,就是一块玻璃镜子。这时的空间关系,维克托和朵拉再一次坐到了一起,他们不再分割两侧,而是彻底将自己交给了对方。

除了镜子的展示,二人单人镜头的拍摄上,导演总会将角色置于构图的中部以下,而将整个上半部分空出来,虽给人一种不协调的观感,但似乎有导演自己的诉求,人物不能占满空间,因为他们始终受着压抑和禁锢,即使是面对最爱的人,也始终隔着距离,他们能做的始终是有限的,巨大的压迫使主人公不得不屈服于命运。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影片全篇使用了4:3的方形画幅比,同时延续了《修女艾达》的黑白影像风格,如此的选择想必也与影片欲表达的主旨有关,正方形的画幅给人一种方正的感觉,同样有一种束缚的意味在,而黑白的光影则如冷战背景下的资社,非黑即白,一定要站立场和阵营。

真正的悲剧,未必在影片的结尾让你痛彻心扉,反而会让你觉得这样的结局,或许对于主人公来说是一种解脱。最后维克托和祖拉的死,似乎是悲剧,但他们在那一刻却拥抱了自由。

同样如前两天在欧盟影展观赏的《幸福的拉扎罗》,最后拉扎罗死去了,但他也解脱了,狼并非放弃了拉扎罗,而是让拉扎罗告别尘世的浮躁与愤怒,获得一丝宁静。同样如是枝导演的《小偷家族》,最后家族的分别,虽然一时让人难以接受,但他们最终却打破了宿命的轮回,迎来了新生。

关于爱情,又不止于爱情

或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让我们痛并从中反省着,沉醉于光影不愿醒来,跟随着影片回味我们走过的路,反思自己,也反思历史,也许不一定多么深刻,但多少对自己有些启示就足够了。

想和龙叔直接互动,请按住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添加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或手动搜索微信号lbdhdy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QQ群

想让你的影评&影视相关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请将作品+姓名+联系方式(QQ&电话)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