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旦分裂,那麼聯合國地位會不會沒了?

霜菊共秋寒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日不落榮光已不在,但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仍然是世界強國,從經濟、政治、軍事上都保持在國際前列,雖然近兩年衰弱的明顯,但作為美國最重要的全球戰略性盟友,即便是沒了聯合國地位,美國說不定會率先退出聯合國,英國肯定是第二個。

英國即便是分裂了,它在聯合國的地位也不會受到影響。第一,英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擁核大國。即便是北愛獨立,蘇格蘭獨立,那麼作為英國主體力量的英格蘭也依然會佔據英國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和金融等方面的主導地位,所以英格蘭就有合法繼承英國在聯合國的五常地位以及國際上核大國地位的權利。


第二,英國在聯合國的地位有利於美國實現它的戰略目標。因為英國是美國用於分裂歐洲的“一枚棋子”,只有在英國的攪局之下,歐洲才無法形成一股團結的強大力量,從而降低歐盟對美國推行霸權時的威脅和阻力。而美國也利用英國達到了歐洲各國人心不齊的效果,這就是美國的長期戰略。最主要的是英國和美國不僅在文化上相得益彰,還在國際問題上更是協同一致。所以無論如何美國也不會放棄英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它會用手中的一票否決權來堅決維護英國的地位。

第三,英國即便是分裂了,它在聯合國的五常地位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來代替。目前的入常積極分子就是德、日、印度三國,而這三國哪一個適合坐上這個席位?很明顯都不適合。德國本來在歐洲處於領導地位,入常會更加團結歐州的力量,這是美國不希望看到的。印度和日本就根本過不了中俄這一關,而且美國雖然表面上支持,但內心深處還是會有所顧慮,擔心日本一旦入常,美國就無法駕馭它。所以權衡利弊,即便是英國分裂也將會繼續維持其在聯合國五常的地位不變。


迷彩先生


即使英國一旦分裂,其在聯合國的地位也不可能不保,安理會五常之一幾十年內無人可取代。理由有三……一是英格蘭牢牢的佔據著在英國的主體地位,其歷史,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影響力遠非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可比。二是英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英格蘭仍然擁有世界上合法的核大國地位,並與美國實際存在的特殊關係,美國就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也會力保英格蘭在聯合國的所有權利和地位。三是目前世界上短期內還沒有可以取代英格蘭的合適的國家。可能德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行的候選國家,但是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仍然給英,法等歐洲國家和俄羅斯留下了太深的慘痛記憶,而且德國人從本質上也絕對不是甘於受美國人支配的跟屁蟲,這一點美國人有著切身的體會!因此,即使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擴編,美,英,法,俄從內心來說也並非心甘情願的歡迎德國入常。可能只有中國是德國入常阻力最小或者基本沒有阻力的一常。綜合以上三點,即使英國一旦分裂,英格蘭做為一個國家長遠看肯定會受到致命的損失,但是分裂後英格蘭在聯合國的地位卻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起碼說在近幾十年內不會受到致命影響。


大光165793971


我們先來假設一下如果英國失去5常位置之一後哪幾個國家會成為最有力的競選者:本人觀點有三個國家,德國,日本,印度。

一:首先日本和印度就不符合我國的戰略選項,

二:日本從地緣上來說不符合俄羅斯的選項。如果日本取得五常之一位置,以及和美國關係的密切性等原因,就等於這個重新武裝起來的軍事大國會像一把刺刀一樣頂在俄羅斯的咽喉上,會嚴重影響到俄羅斯的核心戰略利益,這也是強勢的俄羅斯絕對所不能容忍的。

三:雖然今天的法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世界強國,但是生性高傲的法國人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的原因,也絕對無法忍受傲慢的日耳曼民族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指手劃腳的來對自己說三道四,他寧願支持自己傳統意義上的盟友,隔海相望英國鄰居維持自己的虛榮,也不願意看到德國成為歐洲實際意義上的領導者。

四,對於美國來說:

一:美國絕不會經易拋棄這個和自己關係密切,步伐保持一致的傳統政治盟友。其中有一點最現實的原因,如果美國拋棄英國,把英國徹底推向歐洲陣營,一個強大的歐洲會馬上出現在美國人的面前,歐洲的強大最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這要是成為現實,對中俄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和對俄羅斯的制裁努力會全部毀於一旦。

二:德國成為五常之一是美國根本無法去選擇的戰略選項。通過美國對歐元的戰略打壓政策來看,只有一個弱而不強,四分五裂的歐洲,才能讓美國達到,重點影響,分別拉籠的戰略目的,這也最符合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利益。

三:如果美國在日本和印度之間二選一,意味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失敗,它編織的那個圍追堵截中國計劃的戰略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如果英國失去五常的位置後,等於在目前的國際關係格局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引起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等於目前的國際關係會重新進行一次大洗牌,那時候我們的世界關係的格局究竟走向何方,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人觀點還是“即使英國發生分裂,也還會維持住五常之一的位置。


相忘江湖71941665


蘇聯當年分裂後,俄羅斯繼續接棒坐了五常的席位。

蘇聯的核心是俄羅斯聯邦,蘇聯解體出去了十幾個國家和5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幾千萬人口,可謂損失巨大。

但俄羅斯本部還保留了17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和一億多人口,雖然實力少了很多,但架子還在,聯合國席位也繼續掌控,只是影響力減少了很多。

英國在五常裡是領土最少、人口最少(比法國少一點點)的國家,經濟體量比法國多了幾百億美元。

英國有24萬平方公里土地和6600萬人口,主體是英格蘭,面積大約13萬多平方公里,5500萬人口,佔84%,GDP 2.5萬億美元,佔了90%以上,

除英格蘭外,英國還有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塊組成部分,最具獨立傾向的還是蘇格蘭,面積大約佔了英國的29%,人口500多萬,GDP也就2千多億美金。

即使真的獨立,對英國的影響也不至於“慘重”二字,只能說影響很大,但大英帝國的老底還在,五常還是英格蘭的。

英國看起來不大,為什麼能一直保持聯合國五常的位置

聯合國五常,中美俄都擁有900萬以上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超億的人口體量,法國大約55萬多平方公里,英國才24萬,法國還是英國的兩倍多,人口也都只有6千多萬,有那麼些寒磣。

但聯合國的產生與二戰息息相關,二戰結束時,除了美蘇,世界上就屬英國實力和勢力最強,當時它的世界殖民體系還保持全球存在,國際影響力非常強,作為雅爾塔“三巨頭”之一,聯合國的主要發起國,英國順理成章地獲得了常任理事國的位置。

目前,英國雖然大致退回了英倫三島,但畢竟還是老牌世界大國,英國依託擁有50多個成員國的英聯邦組織,以及它的軍工、金融、科技等,繼續是世界的主要強國之一。

再從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秩序中來看,英國是美國的最核心盟友之一,也是美國在全球推行各種行動、政策的主要“幫助國”,英國的利益與美國和很多西方國家的利益密切相關,所以英國的國際地位非常重要。

英國的尷尬—美國的小跟班。

英國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如今淪為美國的跟班,啥事兒也沒什麼主見,就跟著美國人走,這也太掉價了。

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雲中史記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該國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四大島嶼,及附屬島嶼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其中,英格蘭最大,此地集中了英國本土的84%以上的人口,現在英格蘭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主體,英格蘭其實也泛指英國。即便英國分裂,也會以英格蘭的倫敦為政治中心。聯合國的席位,就會被英格蘭取代。

現在的英國無論如何分裂,只要英國的王室還在,英國以倫敦為中心的政權就會長期存在。即使北愛爾蘭獨立,以英國王室為首的英格蘭,依舊擁有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個和前蘇聯一樣,蘇聯解體以後,以莫斯科為政治中心的俄羅斯掌握了前蘇聯的合法席位。所以,英國聯合王國分裂後,聯合國的地位依然存在於英國王室。一旦新的英國誕生,那麼以倫敦為政治中心的英格蘭將取代其他國家,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通史博覽


英國分裂以後,其聯合國席位是否能否保留,主要還是看分裂出來的部分是否得到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認可,如果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有成員不認可的話,那麼這個分裂出來的國家,是繼承不了英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的。

歷史上新生國家想要成為聯合國成員,需要經歷很多的政治博弈。

在世界歷史上像這樣的案例事實上出過不少,比如中國在二戰結束後,就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是當時代表中國政府的進入聯合國的,是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在重回聯合國的路上,曾經歷經了曲折的歷程。

當時的聯合國在美國的操縱下,一直都不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能否繼承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地位,曾經歷經二十餘年的政治博弈。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很快就得到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承認,當時直到1970年10月25日,經過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了2758號決議之後,聯合國才正式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合法政府進入聯合國,並繼承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期間事實上是經歷了很多的政治博弈的,贏的相當艱難。

因此如果英國發生了分裂,那麼分裂出來的各個國家能否繼承聯合國中原屬於英國的權利,這是很難說的,這絕不是打個報告就能批下來的事情,其中的政治博弈可以說是相當的複雜。

在世界外交史上,聯合國拒絕承認因分裂形成的國家為主權國家的事情,也曾經發生過。

比如在1998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獨立出來的科索沃,雖然已經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狀態,而且到2013年已經獲得了102個國家的正式承認,但是至今這個地區都沒有獲得聯合國的承認,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因此科索沃從1998年至今,始終都只能稱之為一個獨立的地區,即從聯合國的角度而言,科索沃至今都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也無法享有在聯合國內的一切應有的權利。

如果英國分裂之後,從它身上分裂出來的各個“國家”,聯合國是否承認其是一個主權國家,都是一個問號,就更不要提繼承英國在聯合國裡的所有權利了。

因為英國作為聯合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身份極為重要,圍繞著這個身份的國際鬥爭,也絕對是異常激烈的,如果沒有合適的契機,想要讓某一個分裂出來的“國家”,排除其他“國家”去繼承英國在聯合國內的一切合法權利,包括常任理事國的職位,幾乎不可能。

聯合國的權利雖然看起來很空泛,但是由於他的決議受到國際上廣泛的認可,所以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大義所在,

其意義異常重大,關於這些權利的政治鬥爭也是異常激烈的,新中國在佔據了幾乎全部國土的情況下,花了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才重回聯合國席位,那麼對於英國來說,需要花多少時間呢?這將作為一個謎,留待後人去經歷。


落下m


英國即使分裂,也不會失去五常位置。

首先,英國是美國用於分裂歐洲的一個殺手鐧,在英國的攪局之下,歐洲無法成為一個團結的整體,美國的單極霸權將可以繼續維持。英國脫歐背後少不了美國的慫恿,英國脫歐已經讓更多國家包括法國、瑞典等出現了更多脫歐的聲音,歐盟未來會經歷長久的動盪,最終離心。歐洲國家不願意在歐盟的體制內承受美國發動戰爭所帶來的各種政治、外交捆綁,以及社會問題(戰爭難民)。美國巧妙利用英國和歐洲大陸國家的矛盾,在精神上成功肢解了歐洲,這將是美國的長期戰略。

其次,如果英國失去了五常位置,那麼可以接替英國位置的大國只能從德國、日本、印度中選一個。選德國,會讓德國既有歐盟領袖的威望,又能在聯合國具有更高話語權,那麼德國將有更多的能力團結歐洲和美國角力,這是美國不允許的!選擇日本,那麼美國對亞太的控制力會減弱,美國需要的是聽話的日本,而不是可以對自己一票否決的日本!而且中國和俄羅斯也會對日本一票否決。美國想讓日本入常無法實現,還不如強力支持英國。印度也不可能入常,因為美國會反對,原因是美國不希望亞洲出現兩個超大市場國家都在五常名單裡面,影響到他的亞太戰略。美國會對所有不利於自己的事情一票否決。

最後,英國和美國不僅同宗同源,在文化上相互無縫銜接,在國際事物上更是和美國協同一致,美國用起英國來簡直得心應手,再也找不到那麼忠實的僕人了,美國豈能放棄呢?要廢除英國的五常位置,根本過不了美國這關!即使北愛獨立,蘇格蘭獨立,就剩一個英格蘭,他依然佔據了不列顛的經濟、軍力、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主導地位,在沒有其他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擁有核力量的英國,同時作為聯合國創始國身份的英國,怎麼可能會被開除。和平是需要武力來維持的,目前的擁核國家裡,也只有英國同時具備經濟和政治和地緣上的影響力,其他如印度之流,不合美帝胃口。

除非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把英國和美國打落深淵,重新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否則英國的五常地位短時間內不會被廢掉。


獨釣寒江


題幹所說的應該是英國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而不是聯合國席位,目前聯合國席位並不是一個十分費勁的國際身份或著標籤。(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目前來說,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是能文能武的大國,能“文”,指的是這些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教育和金融等方面,在世界上基本上都是人類社會的標杆。

能“武”,則是就一般的常規武器來說,這些國家已經可以獨步天下,不但如此,安理會五大國往往還具備完善的軍工產業基礎,除此以外,就是核武器的威懾和利用。

就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來說,這五個國家絕對不是隨便拉進來幾個國家充數,動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說都會改變整個世界軍事格局,即使是分裂後的英國,只剩下本土英格蘭。

只要英國的主體以及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還在,英國或者說英格蘭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地位就不會動搖。

既然聯合國仍然是目前世界格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英國被踢出去了,誰還能繼任就成了一個現實問題,當今有資格也有意願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有:德國、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國。


但是,就這四個國家,一個個的都有入常的阻礙,比如說日本,別說中國不答應,俄羅斯不答應,美國都不能答應,日本是美國東亞戰略的支點,美國需要的是一個百依百順的日本,而不是會頂嘴會咬主人的狗,到時候日本給美國來個一票否決,那美國還不跟吃顆蒼蠅一樣難受。

再說印度,印度就是個癟三,中國斷不可能讓這樣一個兩面三刀虛頭巴腦的印度加入,俄羅斯雖然拿自己的家底往印度賣,但卻不想印度擁有和自己一樣的國際地位。

德國已經在歐盟中說一不二,具有領導地位,這和美國“弱”歐洲的戰略完全不符,更何況法國人心裡面還是忌憚德國,不可能讓德國的勢力肆無忌憚的膨脹下去。

巴西倒是人畜無害,但卻也是影響力和存在感最低的一個國家。

只有繼續保持英國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既符合它的傳統盟國法國的利益,同時美國把英國是當做攪屎棍來用的,只要有英國在,一個分裂的歐洲就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可不希望一個聯合起來鐵板一塊的強大歐洲。

因此說,英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妥妥的!


歷史三日談


英國一旦分裂,對經濟、軍事、貿易一定會有影響,但不致命,就像英國脫歐一樣。

至於在聯合國的地位,雖然影響不小,但卻不致命,因為英國不但是聯合國創始國,還是核大國。


現在世界表面的和平是因為什麼?當然是恐怖的核平衡,試想:當年美國為何敢攻打朝鮮,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美國有核武器而中國沒有從而認為中國不可能抗美援朝。後來要不是為了牽制蘇聯,美國會輕易放棄?

我想:如果後來中國沒研製出來核武器,會有今天嗎?他們還不是想打就打,一個國家的經濟再發達,但軍事實力不行就是任人宰割。

雖然現在英國的影響力在下降,但有核武在手,又有那個國家敢說一定能打贏他?雖然現在的英國在經濟、軍事方面不比曾經。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又有幾個國家能超過他?雖然現在歐洲德法的經濟影響力看起來比英國大,但真論軍事實力,我想:還是英國是老大。
再說:就算真的分裂了,我想現在也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國家來代替,德國、日本、印度,可能嗎?不可能,兩個是曾經的軸心國。一個是軍事經濟根本就不行的雜牌國,想入常根本就不可能,再說印度想進中國也不答應!


演繹帥氣


聯合國創始國之一的大英帝國,在時代的發展浪潮中,逐漸沒落了。到現在都有人開始認真的討論,英國如果在分裂下去,他的聯合國地位會不會就因此沒了?!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英國最大的可能是蘇格蘭鬧分裂。蘇格蘭併入英國,本身就不是英國武力征服的結果,而是王室的政治妥協。

(英國本土組成部分)

很多人認為,蘇格蘭英格蘭還有威爾士,都是親兄弟,不存在民族矛盾。但瞭解過蘇格蘭的歷史才發現,他們並不是親兄弟,在歷史上也並非一個國家,而且今年以來戰事不斷,蘇格蘭一直處在英國人的入侵的陰影之下。

凱爾特人是英倫三島的原住民族。在公元前1世紀,強悍的羅馬帝國,來到了這個小島,征服了英格蘭。但是凱爾特人在蘇格蘭的險峻地勢將羅馬大軍抵擋在蘇格蘭高地以南,羅馬人沒有繼續北上,他們建了一個哈德良長牆,劃地自守。

此後,英格蘭跟蘇格蘭分別發展。直到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駕崩,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作為伊麗莎白一世表侄孫,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斯一世。從此這兩個各自為政的獨立國家擁戴一個國王,直到今天。

之所以蘇格蘭想獨立,因為北海油氣田的開發。英國現在是歐洲第三大產油國,第四大產氣國,在北海上的資源,給英國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而北海上的各種油氣資源,實際上,大多數處在蘇格蘭海域。所以,蘇格蘭如果獨立了,那麼原本每年要上交給英國政府的90億英鎊的油氣稅就可以省下來了。當年跟著英國吃香喝辣,現如今現在英國沒落了,蘇格蘭就想分家單過了,可見都是商人的做派呀。



(英國的分歧)

英格蘭是英國的主體,在習慣上,英格蘭一直也泛指英國。英格蘭人口52,70萬,集中了英國本土人口的83.6%,面積約130,000平方公里,佔了英國面積一半以上。GDP總值1.9 9萬億美元,是英國最發達的地區,是英國的核心組成部分。

英格蘭的英鎊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成功的貨幣,英國女王,是英聯邦國家共同的君主,英國海路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都由英格蘭掌握。因此即使蘇格蘭分裂,英格蘭所能夠繼承的英國的遺產也遠遠比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所能夠繼承的70%的比例要高得多得多。既然俄羅斯,都可以繼承蘇聯的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那麼英格蘭也同樣可以繼承分裂後的大英帝國的聯合國五常席位。

大英帝國的核心是英格蘭王國,因此在對外事務中,英格蘭往往就代表著英國。此外,在聯合國發起國中,大英帝國是作為二戰中出力最多,貢獻最大的國家出現的,因此英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由他的歷史貢獻所決定的,因此如果一定要從英國分裂後的幾個主體中,選擇一個繼承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個政治遺產的話,那麼也非英格蘭莫屬。

從國際政治局勢來說,英格蘭和美國屬於一體連枝的兩個國家,美國人甚至認為英國人是他們的親戚。在現在的國際事務中,英國的外交政策是追隨美國的,因此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英國的出現會給美國帶來很大的政治支持,因此美國無一例外肯定會支持英格蘭繼續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存在的。


(英格蘭穩居第一)

英國繼續分裂、衰弱,這是法國和德國都喜聞樂見的情況。德國在一戰、二戰中都吃了英國的大虧,一個衰弱的英國對德國在歐洲勢力的擴張是有著極大的利好的。至於法國,就更不用說了,與英國上千年來的恩恩怨怨,一直也沒有一個結果。

所以,德國和法國的期望,就必然不是美國的利益。一個強大的英國不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但是一個不太強大的英國肯定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同樣,對於美國掌控歐洲,英國的存在將使得歐洲永遠不可能整合成一個政治軍事實體,來對抗西半球的美國。英國是美國最容易摻的沙子,所以美國一定會支持英國繼續做為一個政治大國存在。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英帝國再不堪,破船還有三斤釘,何況英格蘭的政治智慧高超,聯合國五常席位,肯定不會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