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康醫藥與民生銀行合作上線供應鏈金融新產品 破解醫藥流通中的資金難題

瑞康医药与民生银行合作上线供应链金融新产品 破解医药流通中的资金难题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韓靜一直以來,公司應收賬款賬期長、資金迴流緩慢等問題,是醫藥商業行業普遍的痛點。如何盤活這些票據、應收帳款等優質資產,將醫藥商業企業的負擔變成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成為醫藥行業多年來需解決的難題。此前,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也在多方嘗試“應收賬款融資”等合理金融創新,讓金融資本真正賦能產業經濟。

10月26日,瑞康醫藥與民生銀行在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聯手打造的醫藥商業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發佈會上,雙方共同演示了這款最新上線的供應鏈金融新產品,民生銀行系統與瑞康醫藥SAP系統全流程對接後,系統將實時與瑞康醫藥交互傳輸與醫療機構的供銷合同和發票,並自動將瑞康醫藥的應收賬款入池“兌換”為可放款額度,首筆放款已經“秒”放至瑞康醫藥賬戶。依託發票的驗證,大數據多維風險模型,線上管理,以及資金歸集等金融手段,實現了瑞康醫藥的應收賬款的智能化管理。此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相比傳統交易流程3-6個月的回款賬期,切實解決了醫藥流通行業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與下游買方交易時,應收賬款過長、資金迴流緩慢的問題。

此前,國內多家醫藥商業企業都曾嘗試過應收賬款的金融化,但此前平臺數據與業務數據的傳遞、驗真、放款等流程還是以人工操作為主。此次瑞康——民生模式的創新落地,使得瑞康醫藥內部SAP系統直接與銀行供應鏈業務系統無縫對接,實現業務數據自動傳輸、自動驗真比對、業務線上審核,降低了供應鏈整體的運營成本,或許是行業的創新之舉。

中國民生銀行副行長石傑介紹說,當前產融結合和科技提升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領域更呈現一個新的姿態,增加新的業態創造新的姿態,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的開發和應用可以為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和動力。

近年來由於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醫藥商品銷售催生了萬億級的醫藥流通市場。所謂醫藥流通是指連接上游醫藥生產企業和下游經銷商以及終端客戶,通過流通過程中的交易差價及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利潤的一項經營活動,主要是從上游廠家採購貨物,然後批發給下游經銷商,或直接出售給醫院、藥店等零售終端客戶的藥品流通過程。近幾年,為規範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行業規範。

今年躋身醫藥流通十強企業的瑞康醫藥從成立之初就堅持“直銷業務模式”,與現行醫改的“兩票制”政策高度一致。也就是從上游醫藥工業供應商拿貨,然後直接供應至醫院、藥店等終端,中間不再有其他流通環節。隨著後續藥品和高值耗材“兩票制”逐步推向全國,瑞康有望從行業整合中脫穎而出,繼續擴大市場份額。

成立於2004年的瑞康醫藥,主要面向醫療機構和零售渠道搭建直銷網絡,目前其主要業務板塊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和耗材、醫療後勤服務、移動醫療信息化服務、醫療產業第三方物流、中醫藥等。

8月瑞康醫藥公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5.07億元,同比上升49.21%;歸屬母公司淨利5.80億元,同比上升12.88%,若扣除2017年上半年調整應收款項賬齡分析法帶來的一次性影響因素,歸母淨利同比上升43.55%,延續了上市以來的高增長。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3.78億元創下新高,同比上升54.72%。

瑞康醫藥方面介紹,其收入與利潤的增長主要源自全國營銷網絡的佈局完成和醫療器械業務的快速增長。2018年是其搭建全國營銷網絡的收官之年,也是內生整合之年,瑞康醫藥方面透露,公司將全面完成“31個省級平臺+10條核心業務線”的佈局,並推動旗下分子公司全面接入SAP信息系統,提升業務內涵價值,優化應收賬款和現金流管理。

目前,瑞康醫藥已經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實現全國直銷渠道建設,與遍佈全國的3萬多家醫療機構建立業務往來。在山東市場,公司對規模以上公立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的覆蓋率分別超過98%、96%。

瑞康醫藥董事長韓旭說,這一合作模式切實改善了以往公司應收賬款賬期長、資金迴流緩慢的問題。他認為民生銀行合作的這種模式如果能夠大範圍推廣,將顯著改善醫藥商業企業的財務負擔,加快企業資金週轉,也將加速行業經營模式向“重服務、輕資本”方向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