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10月25日,昆明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李建陽組織召開全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各縣(市)區,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黨(工)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綜治辦主任一行60餘人,現場檢查我市新一輪巡邏防控勤務、社戒社康和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雲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昆明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建忠出席會議。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在昆明市公安局呈貢警務營區,李建陽一行觀摩了市公安局巡邏防控指揮中心指揮調度實戰功能演示,聽取新一輪巡邏防控勤務工作彙報。

李建陽對昆明市公安局“三網”疊加、網格布警、分級設防、聯動響應巡邏防控新格局予以高度評價和認可,要求昆明市公安局在現有基礎上,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做法,試點固化警力部署,進一步提升街面應急處置能力。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在盤龍區聯盟街道辦事處,李建陽一行聽取聯盟街道吸毒人員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盤龍公安分局VID視頻大數據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管控模塊等系統應用介紹,實地察看了社區戒毒社區康復辦公區和禁毒預防教育宣傳園地,與成功戒斷毒癮人員親切交談並提出殷切希望。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在昆明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李建陽一行聽取昆明市創新 “公醫、公衛”雙向合作模式,破解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難題的工作情況,實地察看了病殘吸毒人員醫療救治區工作開展情況。

李建陽對市公安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開展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昆明樣板”工程高度讚揚,對“公醫、公衛”雙向合作模式、“即參即保、即保即結算”全員參保工作機制、病殘吸毒人員轉戒司法長效機制和善後處置機制給予充分認可。

新聞鏈接

昆明公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破解社會綜合治理難題,創新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昆明樣板”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按照國家禁毒委,省、市黨委、政府和公安部、省公安廳的相關要求,昆明公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2017年12月向市委、市政府申請恢復公安強制隔離戒毒職能,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上升為民生保障工程高位定格,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力推進;2018年2月9日正式啟動病殘吸毒人員收治管控工作,打造構建全省示範的“公醫、公衛”雙向合作模式,創新全國首家“即參即保、即保即結算”全員參保工作機制,推進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滯留社會面上病殘吸毒人員明顯減少,得到有效醫治;全市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發案率明顯降低,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規範,職能部署協調聯動,有效破解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難題。昆明市禁毒委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黨委、政府的批示要求,牽頭綜治、公安、衛計、民政、司法、財政、發改、人社、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圍繞場所建設、機制保障、人員編制、管理機制、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善後處置等,推動出臺《昆明市病殘吸毒人員收治管控工作實施辦法》《昆明市病殘吸毒人員死亡處理辦法》(以下簡稱“兩個辦法”),明確市級各相關部門在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中的職責任務,確保病殘吸毒人員收治管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市公安強制戒毒所原有設施設備基礎上,由市政府投入資金進行升級改造,增加醫療設備和安全設施,確保場所內部安全。

二是建立全省示範“公醫、公衛”雙向治療合作模式,破解病殘吸毒人員應收盡收難題。市公安局針對收治收戒工作實際,深入外地走出去學習借鑑、歸來後引領超越,推動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全省具有示範效應、全國具有領先水平的“公醫、公衛”雙向治療合作模式,做到病殘吸毒人員應收盡收。市衛計委指定在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設立“重症及傳染性疾病醫療救治專區”,設置病床50張;在市公安強制戒毒所成立“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公安強制戒毒所醫院”,設置病床160張。醫院負責病殘吸毒人員入所體檢、出具體檢報告,按身體狀況分類進行管理,形成普通患病戒毒人員在場所醫院救治、危重及傳染病戒毒人員送醫院專區監護治療的“雙向”治療格局,有效突破了戒毒場所醫療能力水平低下,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難的瓶頸問題,做到應收盡收。

三是建立全國首家“即參即保、即保即結算”全員參保工作機制,破解醫療經費保障難題。為落實經費保障,“兩個辦法”規定了病殘吸毒人員醫療費用“社會保險報銷+民政救助+財政兜底”的保障制度。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昆明市公安局下發《關於強制隔離“病殘吸毒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有關事項的通知》,建立病殘吸毒人員醫療費用“社會保險報銷+民政救助+財政兜底”的保障制度。對病殘吸毒人員辦理參保登記不設等待期,參保次日即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待遇。雲南省戶籍已參保的直接續保,未參保以及外省戶籍人員現場辦理新醫保手續,實現“全員參保”。在市公安強制戒毒所設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經辦點,統一為收治管控的病殘吸毒人員辦理參保手續,及時對產生的醫療費用進行結算,實現病殘吸毒人員“即參即保” “即保即結算”一步到位。目前,市級財政已為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投入專項資金500餘萬元。

四是建立病殘吸毒人員轉戒司法長效機制,確保戒斷鞏固成效,破解場所管理潛在風險難題。面對病殘吸毒人員收治量大、收治管控場所有限的難題,昆明市公安局嚴格按照《戒毒條例》規定,積極與省戒毒管理局進行協調對接,聯合下發《昆明市病殘吸毒人員轉戒工作實施細則》,明確病殘吸毒人員通過戒斷康復治療後轉至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繼續進行戒斷鞏固。通過對前期轉戒工作的不斷磨合和總結,建立了每週定期轉戒病殘吸毒人員和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的長效機制。已累計移送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1544人。

五是建立健全善後處置機制,破解病殘吸毒人員正常死亡處置難題。建立科學的戒毒管理模式,依託“和諧家園”戒毒康復社區,為病殘吸毒人員提供就業技能和康復勞動崗位,培養其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力,使其和近親屬重拾信心和希望。市公安局按照《昆明市病殘吸毒人員死亡處理辦法》,制定應急處置預案,進一步細化職能部門的職責任務,明確處置的範圍標準和規範流程,完善病殘吸毒人員正常死亡的善後處理工作。一旦發生病殘吸毒人員正常死亡事件,市公安強制戒毒所迅速通報情況並做好證據固定工作,轄區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市第三人民醫院出具完備的診療記錄及死亡原因醫學鑑定,調查結束後協調民政部門在合理範圍內依法依規幫助死亡人員家屬解決相關訴求,既有效維護了公安機關的執法權威和政府公信力,也提升了黨委政府為民利民親民的良好形象。

工作成效:開展病殘吸毒人員收治收戒工作,既解決了其自身的脫毒治療乃至生存問題,也減輕了政府、社會及其家庭的負擔,為病殘吸毒人員身心康復、迴歸社會和脫毒脫貧創造了條件,有力促進了社會治安的持續好轉,社會效果非常明顯。病殘吸毒人員收治收戒工作開展以來,昆明市刑事總警情降幅達三成,吸毒人員涉案佔比大的警情大幅下降,全市社會治安呈現“12降13升”良好態勢。病殘吸毒人員經過脫毒治療、醫療醫治和教育校正後,主動聯繫家人、決意悔改的達90%以上,獲得親人諒解,家庭關係得到正常修復的達80%以上。

昆明市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解決了病殘吸毒人員“收”與“治”的難題,為全國、全省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和做法,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各級領導給予高度評價。全國各地共有15批次600餘人次到昆明參觀考察,部分大中專院校申請將昆明公安強戒所列為禁毒教育基地。10月23日在昆明召開的全國公安禁毒工作會議,與會代表現場觀摩昆明市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模式,學習成功經驗,並給予充分肯定。


昆明公安深化新一輪巡邏防控機制改革重組,打造街面巡邏防控勤務“昆明模式”

李建陽率隊檢查我市巡邏防控和社戒社康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


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公安機關“巡邏防控力量不足、方式單一、效能不高”等難題,昆明市公安局堅持問題導向和創新驅動,注重機構重組、機制創新、勤務改革和科技應用相結合,2018年6月1日和10月1日分別啟動市局、分縣局新一輪巡邏防控勤務,構建派出所基礎巡邏防控網、分縣局重點區域控制網和市局反恐處突應急網,打造“三網”疊加、網格布警、分級設防、聯動響應的昆明公安巡邏防控新格局。

一是重組巡特一體化管理體制

按照“市局黨委管總、巡警管建、特警管戰”的思路,實行巡特一體化管理體制,市縣兩級巡特警實行條塊對口管理,解決巡警、特警職能交叉、權責不清問題。市局層面,巡警支隊負責全市巡邏防控工作統籌、規劃、指導、考核;特警支隊負責全市範圍社會面巡邏防控、接處警、應急處置、維穩處突和技能培訓。分縣局層面,成立巡特警大隊專職開展巡邏防控、接處警、應急處置、維穩處突和督導考核等工作。

二是依託輔警人員管理“兩個辦法”破解警力難題

爭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出臺昆明市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和《工資待遇及經費保障暫行辦法》“兩個辦法”;以貫徹落實“兩個辦法”為契機,加強巡邏防控輔警人員招錄,同時整合機關警力資源,按照“市局1200人,主城四區各600人,呈貢、安寧各260人,晉寧200人,其他縣區各100人”標準組建巡邏防控專業隊伍。

三是重建“三網”疊加網格化巡邏防控體系

創新市、縣、派出所三級分層佈防模式,構建市級反恐應急處置網、分縣局重點區域控制網、派出所基礎防控網“三網疊加”網格化巡防體系。市級反恐應急處置網由市局特警支隊組織實施,對城市主幹道、治安複雜區域進行補點疊加,將武裝處突單元、機動巡邏車、春城騎警分層次進行部署,履行“守點、巡線、防面、快反”職責,加強主城區應急處突、疏堵保通、社會面安全防範和警情處置工作。縣市區重點區域控制網由各縣市區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組織實施,以黨政首腦機關、重點部位、人員密集場所為點,以主次道路為線,以街道(社區)為面,重新規劃分割轄區巡邏防控區域,實現巡控警力與街面警情相匹配、整體防控與重點整治相結合、精確打擊與主動防範相呼應、日常接處警和應急處突相融合。派出所基礎防控網由派出所按照屬地原則,探索創新社區警務與巡邏防控工作相結合的“社巡合一”工作機制,發動街道(社區)治保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內保力量、物業小區保安等社會力量,組建專職輔警巡邏隊、社區巡邏隊和群防群治義務巡邏隊,合力開展社區防控和警情處置工作。

四是建立“三級”實戰化接處警指揮調度機制

出臺市、縣、派出所三級公安機關接處警指揮調度規範,構建橫向聯勤互動、縱向貫通所隊民警的扁平化指揮調度體系,提高警情處置精準化、專業化、高效化水平。市局110指揮中心可以對全市巡邏防控警力進行直接指揮調度;縣市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可以對本轄區布點的市、縣兩級巡特警和派出所進行直接指揮調度;派出所勤務指揮室實行“值班接警、指揮調度、信息研判、視頻巡邏”四位一體運作模式,接受市、縣兩級110指揮中心指揮調度,並統籌調度轄區資源開展治安防控和接處警工作。全市巡邏車輛和武裝處突單元配備車載PDT、4G圖傳終端,實現警力上圖、精確定位、實時監控、可視調度。各分縣局巡特警大隊處警量必須達本局轄區接警總量60%以上,簡易糾紛及救助類警情現場辦結率必須達70%以上。

五是建設巡邏防控科技應用體系

建成全省首家巡邏防控勤務指揮中心,集成大屏顯示、擴聲、電視電話會議、UPS供電、集中控制、指揮調度等終端系統,硬件配置及配套設施全省一流。建立巡邏勤務網上監督管理機制,實行動態勤務報備,實現全市巡控佈局、巡邏力量、勤務狀態一圖展現,接處警、巡邏盤查、堵卡查緝等數據自動生成;與市局110指揮中心、合戰中心共同建立警情動態監測、防控同步調整、重點分類指導的情報導巡機制,實現可視化指揮、數字化決策、精準化指揮、數據化管理、智能化監督。

工作成效

一是社會面見警率實現大幅提升。全市新增街面巡邏防控警車170輛、警力(含輔警)近6000人,巡邏防控警力佔全市警力近30%,警力增長98.5個百分點;每天保持5000名警力、365輛巡邏車、166個治安警務亭、124個春城騎警騎巡組、109個治安卡點、36個武裝處突單元屯警街面、動中備勤,主城區布警密度由原來2.4人/平方公里躍升至10.1人/平方公里,社會面見警率大幅提升,躍居全國前列。

二是治安控制能力實現大幅提升。新一輪巡邏防控勤務啟動以來,開展機動巡邏157萬公里、徒步巡邏3.8萬公里,處置各類警情37.7萬起,救助服務群眾5.8萬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3250人。街面違法犯罪同比下降27.6%。

三是應急處置能力實現大幅提升。街面處警半徑大幅縮減,平均響應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3.8分鐘,全市110重大敏感警情3分鐘快反到達率達90%以上。

四是街面警情實現大幅下降。新一輪巡邏防控勤務啟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接報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9%,其中街面實施暴力傷害警情同比下降26.6%、“兩搶”警情同比下降64.9%、盜竊警情同比下降37.9%、扒竊警情同比下降53%,全市街面警情呈現“九降”良好態勢。

五是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實現提升。“隨處可以見到警察”提升了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隨時可以向警察求助”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一、二季度全市群眾安全感調查綜合滿意率為91.83%、92.16%,同比分別上升6.83、7.16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